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赫尔曼·黑塞:一位作家、心理治疗师和探寻者

Keystone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在文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名伟大的文人,有着丰富深奥的内心,却给人孤僻的印象。他的书被翻译成70种语言,他与读者之间有着洞察内心的交流。

黑塞是20世纪一名伟大的书信书写者:他一生中收到过上千封世界各地的读者来信,而他基本都会亲笔回信。他的部分信件收藏在伯尔尼瑞士文学档案馆中。

“我们在7月的时候收到了这份馈赠,他来自乌尔曼(Ullmann)重孙家族,1920年间黑塞在苏黎世经常租住乌尔曼家的公寓,”Lukas Dettwiler说,他从2003年就在文化档案馆工作。在这次得到的50张明信片中,大多与实用通讯有关,比如购买通知或者转发邮件等内容。

伯尔尼文化档案馆总是会收到一些明信片或者书信,是人们在家里的储藏室或者储藏箱里找到的,自己的前辈与黑塞之间的信件。黑塞自己则保存了40’000封收到的信件,这些信件大部分在伯尔尼文化档案馆中收藏,还有一部分在德国马尔巴赫文化档案馆。

 
在瑞士国家图书馆地下6层的档案部中,温度有些微凉,这在炎热的夏日令人感到为之一爽,这里除了许多其他知名人士的遗留物之外,也有著名作家黑塞留下来的东西,其中包括6000本书,他将这些书保存在他居住的提契诺Montagnola小山村家中的图书室里。“他手里有这么多书,真是太壮观了。”这位档案管理员这样说。
 
“黑塞不仅自己写了很多书和诗歌,还博览群书并写了约3000个书评。”

与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信件往来

“这就是那个装有黑塞信件的盒子,” Dettwiler说。其中有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和黑塞的精神分析师J. B. Lang及其他知名人士与黑塞往来的书信。
 

这里共有100多个这样的盒子装有来自100多个国家6000位寄信人的20’000多封信件。这些信件都被精心地分了类标上了标签。
 

与黑塞通信的人不仅限于作家同仁、画家和音乐家,许多信来自“普通人”,他们是黑塞的读者或崇拜者,来自世界各地:比如来自特拉维夫(Tel Aviv)、智利圣地亚哥、新德里、东京,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
 
“您看看这块‘瑰宝’,” Dettwiler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盒子,这里面每封信都用专门的纸张包裹起来,以防损坏。

“这些信件是1908年伊丽莎白·高乐写给黑塞的信,她是一名时装设计师,是黑塞的忠实崇拜者。 ”她的信都是写在超薄的绣满绣花的纸上,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非常平整毫无撕痕。“这简直是奇迹!”这位档案管理员骄傲地说。
 

黑塞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就是与许多人保持通信联系,据说他将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投注在回复信件上,常年编辑和出版黑塞作品的苏尔坎普出版社的Volker Michels这样说。

黑塞作为救命信念

“黑塞的回信带有深深的传奇性、是很多作品的历史渊源,它们就像一些带有娱乐性的文学作品,令人着迷。寄信者的任何一个问题,对于黑塞来说都是事关重大必须回答的问题。” Michels在2012黑塞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上这样写道。
 
人们在信中问他生死存亡的问题,有关爱情、婚姻、同居、死亡、伤痛或者宗教-所有这些题目都是黑塞书中的话题,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档案管理员记得有一位南美的女性在给黑塞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很有钱,已婚,但我并不幸福。您能给我一些改变我生活的建议吗?”黑塞在回信中问她有没有试着做过瑜伽。“他真的会坐下来非常认真地给这位女性写回信,尽管这或许对他是件很烦的事,但是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这样做。”

多面作者

黑塞是否在回复那些无名之士的信件时,也有些收获,对此我们的档案管理员并不清楚。而黑塞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他从来不在家中接待客人。“无论如何,他对自己读者有一种责任感,他对人的态度并不是无所谓的。”
 
在某种意义上,黑塞在回信过程中,也有收获,档案管理员Lukas Dettwiler这样认为,“他被当成牧师、心理治疗师,对某些人来说,他甚至是精神大师。”而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找而没有明确方向。这一点在他的作品《荒原狼》和《悉达多》中可以明显感觉得到。”

Dettwiler认为,不仅通过作品,通过他的信件也能对黑塞本人有所了解和认识。“这些信勾勒出一幅丰富的画面并展示出黑塞的多面性。许多人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黑塞给人一种感觉,他与你分担痛苦,与你分享快乐。”

谨慎和尊重

逐渐地在这个地下室中,在这些装满信件的盒子之间,令人感到了寒意。Lukas Dettwiler只读了这些信件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一方面他没有时间,另一方面“书信是非常私人和隐密的东西。”
 

“有的时候,读到很伤心和麻烦的事情。而这是我们不应该去读的东西。因为信的内容不是给我-一名档案员,也不是写给50年前把它们交给我们的人。”现在我们只要知道这些信保管在这里就已经足够了。

Dettwiler盖上这些盒子,把它们放回架子上,从地下回到了地上-也就回到了“这里”和“现在”。

除了上千封黑塞收到的信件之外,在瑞士文化档案馆还收藏着2000多封黑塞亲手书写的信件。

黑塞的首批手稿是1942年Helene Welti-Kammerer捐赠的。

1949至1962年,黑塞将自己收到的约17’000封信陆续寄给伯尔尼国家图书馆。

伯尔尼的收藏共占黑塞所有书信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收藏在德国马尔巴赫文化档案馆中,其余部分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是下落不明。

1877年7月2日在德国卡尔夫(Calw)出生,父亲Johannes Hesse是一名传教士,母亲名为Marie Isenberg,出生时姓Gundert。

他在巴塞尔和德国毛尔布龙(Maulbronn)修道院接受基础教育。

1895-1898年在Tübingen做书商学徒,之后在巴塞尔作为书商和评论家工作。

在《彼得·卡门清》(Peter Camenzind)一书获得成功之后,他与Maria Bernoulli结婚,并开始专职写作,居住在博登湖沿岸的Gaienhofen。

1912-1919年,黑塞居住在伯尔尼。

后来他与家庭分开,独自在提契诺州的Montagnola小山村居住。

他的第二次婚姻是与Ruth Wenger,与外国人Ninon Dolbin是他的第三次婚姻。

1924年黑塞加入了瑞士国籍。

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获得德国图书交易协会颁发的和平奖。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70种语言,是20世纪,书籍被阅读最多的作者之一。

1962年8月9日,黑塞在Montagnola逝世。

(译自德文:杨旭东)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