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FACTS》里的MADE IN CHINA

为瑞士《FACTS》介绍中国的棉棉

21世纪的中国,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供了让“非主流”成为了“流行”的可能。这一“流行”并且还在不断地被西方社会接受,成为研究中国的一种新途径。

数年前还是“地下作家”的棉棉终于扬眉吐气,得以机会向瑞士介绍一个崭新的中国。瑞士知名杂志«FACTS»辟有一专栏,名字叫做«MADE IN CHINA»。

最近几年棉棉的书在瑞士非常走红,既《Deine Nacht mein Tag》(你的黑夜是我的白天)后又紧跟推出了《Panda Sex 》(熊猫),这个经历极为曲折,个性严肃,脾气很坏,在大街上成长起来的女孩让瑞士很为震惊地了解到了挣扎在精神世界里头的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到21世纪的中国的孩子们面对着毒品和性,仿若经历着西方世界缤纷又迷惘的80年代。

上海情人

棉棉很多次告诉瑞士的媒体,说她不会离开中国,也不可能住在上海以外的城市。

“上海总是在最初展开她的双臂迎接每一个人,却最终让很少的人停留在她的胸口。”棉棉这样评价上海。在为«FACTS»杂志撰稿期间,她不自禁地以这个城市作为介绍中国的入口。

在这一篇篇冷静的短文中,棉棉以东西文化有趣的冲突向瑞士读者展现了中国当代的社会文化。故事常常是从一个“不明事理”的想要在中国寻梦的欧洲人开始,在一系列莫名其妙好与坏的遭遇后,对中国文化自发产生深入了解,最终以决定去还是留作为故事收场。

其中最典型的一篇莫过于«Bye Bye Schanghai»。棉棉在其中描写了一个德国广告青年人由于一次出差的机会深深爱上了上海,这个城市于他来说具备了一切可能性和给予性。

当他回到欧洲之后,正如多数对欧洲单调生活感到厌倦的年轻人那般,他开始蠢蠢欲动,开始认定他的未来属于上海。

3个月后带着无限梦想再次回到上海的青年人,找寻他曾经结识并留下手机号码的10个中国朋友,其中3个离开了上海,2个跳槽,3个更换了手机户主,另外2个称其太忙无法赴约。

又是3个月过去,青年人开始明白对于茫茫上海,他只是无数人中的小小一个,必须有更宽厚的肩膀承担起生活变化与艰难,发现在雄伟的摩天大楼里他能看见的只是被污染的街道。在这样纷乱的生活里头,他开始在星期一遗忘自己在星期日究竟做了什么。

“无法去奢求一个健康的生活,到处都是诱惑,安宁的获得和真正自我的展示变得如此艰难。上海她不是一个永远的爱人,她只是一个完美的阶段性情人,Bye Bye Schanghai。”

当越来越多满腔热情的瑞士人涌向中国的时候,棉棉以自己诚恳的文字揭示了中国的伟大与伤疤,揭露了文化间的无奈差别,最终向西方读者提出了自己的警示:中国并不是西方人的天堂,正如西方也不是中国人的。

完美女性

文学、音乐、派对、旅行、电影、母亲,在多重社会角色下,棉棉向瑞士展现了一个独立的智慧的和充满爱的中国女性新形象。她常常说:像神一样工作,像朋友一样说话。

在棉棉眼里完美的中国女性形象又是怎样的?在散文《角落里的独舞女人》里她曾写道:“如果我能继续这样写作,如果我能做我未来孩子的最好朋友,如果我能成为一名让中国人快乐跳舞的DJ,如果我能赚多一点钱,把钱捐给老人和小孩、戒毒所、精神病院、环保局,如果我能开一个不赚钱也不赔钱的唱片公司,开一个不赚钱也不赔钱的出版社,如果我死去的时候孤身一人也不感到孤独,那么我就是我最理想的女性形象”。

swissinfo外援记者 寿含章

棉棉,1970年出生于上海。当代中国新生代作家。

17岁至25岁之间生活动荡,居住在不同城市,从事各种短暂职业。

1995年回上海戒毒养病,199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代表作长篇小说《糖》。

目前职业为:母亲,作家,DJ,Party策划人。

主要发表小说:

《啦啦啦》(La la la),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7年

《糖》(Candy),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

《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吃》(Every good child deserves to eat candy),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

《熊猫》(Panda),群言出版社,2004年

《FACTS》作为瑞士德语区最著名的新闻杂志,创建于1995年,提供一周最新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讯息。

发行量超过73’140份,读者累计超过43.7万人。

现任总编为Andreas Durisch。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