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和她的瑞士老公
中国人喜欢“夫唱妇随”,中国著名影视明星史可却把她的瑞士老公带到了北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柯(Christian Könitzer)在中国当起了“家庭煮夫”。
瑞士电视台为史可和她的瑞士老公拍摄的短纪录片,向观众们展示了他们的爱情、事业、生活,及其挚爱的北京。
7年前,史可和Könitzer相识在地中海的一艘豪华邮轮上,尽管当时史可不能说英文,而Könitzer还不懂中文,但8个月后,他们结婚了,现在已经有一个5岁半的虎头虎脑的儿子。谈起他们的婚姻生活,两个人都兴致勃勃。
美满的婚姻
对Könitzer来说,史可选择一个外国夫婿,似乎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当史可说,她要嫁给一个外国人时,很多人都非常吃惊。我想这是因为中国人对大鼻子(西方人)的偏见吧”。
史可却不这么认为:“中国人的观念早变了,很多女朋友对我说,还有没有像你老公这样的了,给我们也介绍一个”,“中国男人总是在扮演男子汉的角色,像爸爸一样,总在命令女人。外国男人要可亲得多。”
如今这对明星夫妇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中文名字叫老柯的Könitzer一家还向中国观众讲解过意大利面条调料的做法。
Könitzer的北京生活
婚后史可曾随丈夫在瑞士生活过一阵,尽管她认为瑞士山美、水美、人也美,但为了她的演艺事业和朋友们,史可还是携夫回到了北京。
Könitzer认为中国的生活充满刺激。他是一个国际化的人,从小时候起,就生活“在路上”,经常扛着行李箱走南闯北。因此从瑞士到北京,对他来说并不困难。
刚到北京的时候,他只是留在家里照顾家务和他们的孩子Jérôme,同时学习汉语。现在他已能用中文进行基本对话,但阅读和书写仍然是个大问题。
“中国话有四个声调,德语其实只用一个。这对我来说很难,经常闹笑话。有人问我和史可怎么认识的,我说,我们是在床上认识的。其实我的意思是,我们是在船上认识的”。
入乡随俗
已经在北京生活6年的Könitzer虽然仍是满口的瑞士德语,但他已经拥有了很多“中国特色”。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要想在大街上畅行无阻,实属难事。然而他却可以顺利的上下班、接送孩子。在堵成停车场似的北京大街上,Könitzer骑着一辆摩托车穿梭来往。他“狡猾”地说:“这在北京实际上是禁止的,但是我在外地弄了一个摩托车牌照。”
他一点都不介意做一名“女人身后的男人”,甚至还享受着明星女人的关照。几天前,曾任瑞士总统的Adolf Ogi希望参观中国的“鸟巢”(奥林匹克体育场)工程,遭到拒绝,原因是屋顶的安全尚难以保证。然而在史可的帮助下,瑞士的摄制组得以顺利进入瑞士设计师设计的“鸟巢”建筑内部,因为史可和“鸟巢”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比较熟。
入乡不能全随俗
他们5岁的儿子已经可以掌握英语、中文、瑞士德语3门语言。然而Könitzer谈起儿子还是有些无奈。
他说,史可坚持把儿子送到讲英语的国际学校。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入到竞争状态,3岁起就开始学英语、小提琴。为了赢得今后的竞争,打懂事起就开始做准备。我知道有的父母,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盘算着将来送他们上美国的大学。这种教育方式我不能接受,在瑞士也不是这样的,孩子应该享受孩子的乐趣。
他有些心疼地笑着说:“孩子们不是去上幼儿园,而是去工作”。
他认为,可能因为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里的孩子都像皇帝,我觉得家长也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今日生活
如今Könitzer在瑞士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他还繁忙地往返于一个又一个艺术展,另外他的AsiaLink公司也在瑞士、欧洲、中国、日本之间办理着进出口的业务。
史可则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不同的电视电影屏幕上,据说在不久后中国版的《绝望主妇》中,也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瑞士资讯(swissinfo)及瑞士电视台
1967年3月1日出生,湖北枝城县人。
1985年,同时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和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
1989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1987年,作为学生,参加电影《非法生命》的拍摄。
1988年,在影片《杀手情》中饰女主角美玉,受到影视界的好评。同年,饰演影片《摇滚青年》中的罗丹。
1989年,曾在中央歌剧院演出歌剧“日出”,显示出深厚声乐功底。在电影《兵临绝境》、《都市枪手》、《世界屋脊的太阳》、《特别手术室》《偷渡的女人》,电视剧《梧桐,梧桐》、《片警》、《过把瘾》中饰演角色,均有出色表演。
1995年,回到中央实验话剧院,排演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1996年,她在影片《悲烈排帮》、《大顺店》中饰主要角色,受到好评。1997年,她参演了话剧《女人,女人》。
曾与音乐人黄小茂结合,后离婚。
2002年3月在地中海邮轮上结识现在的瑞士丈夫Christian Könitzer,现育有一子。
最新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据悉将出演中国版 《绝望的主妇》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