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养孩子不容易
天伦之乐是很多人的追求,然而在现实面前,下定生养孩子的决心也不容易。瑞士人对此深有体会,面对社会援助的缺乏,很多有小孩的家庭显得很无助。
许多父母都无奈地承认:孩子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然而我们也付出了很多金钱和时间,还有精力。
瑞士父母为他们的后代每月要花费1100瑞郎,这还不算养育子女所占用的时间费用。很多双职工家庭每周每人要工作74小时,当然这不仅在办公室里,还有在家里。
《瑞士家庭》
联邦最新出具的调查报告《瑞士家庭》显示,为抚养一个孩子,每对夫妻每月要花费819瑞郎;而单亲家庭育子每月要花费1100瑞郎。
对那些有职业的母亲来说,为孩子付出的其实更多,为了照顾小孩,她们往往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或缩短工时。
不过养孩子也有规模效应:孩子越多,为每个孩子花的钱就越少。同时节约的还有时间,说句俗语:反正一个孩子也是看,两个孩子也是带。所以不难发现,在瑞士街头带孩子的女性,往往是推一个、抱一个,后面还跟一个。
如果最小的孩子还不到5岁,那么父母双方每周就要工作74小时。“这确实太多了,”连联邦统计局的Marcel Heiniger也这么说。
在瑞士养孩子大多得不到爷爷奶奶等上一代人的全力支持,这点和中国有着很大不同。瑞士的退休年龄是62岁左右,老一代们不是忙着上班就是忙着享受生活。而且由于生活观、教育观的不同,上一代人也不愿进入小辈的生活,不过倒是有很多老年人愿意做“小时保姆”,这样既和第三代建立了感情、享受天伦之乐,又不用终日被孩子缠身。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父母必须自己带孩子,下班后因此也要接着苦中带乐地继续工作。很多人因此选择不要孩子,在瑞士多于1/3的家庭只有一个人,这种趋势还会加剧。不过Heiniger又解释说,这里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鳏寡孤独老人。
入托难
在瑞士,最早知道怀孕消息的,除了产科医生、父母以外,恐怕就是托儿所的登记人员了。很多未来的母亲,得知怀孕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托儿所登记,期待托儿所能在婴儿降生后,腾出一个空位。
然而这一等,往往就是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瑞士社会化育儿的情况实在是糟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最新出具的报告也证明了这点。
该报告共提出10项衡量标准,瑞士只有3项达标:80%的幼师受过专业培训;每名幼师照顾不超过15名儿童;低于10%的儿童处在贫困线以下。
瑞士在这一国际评比中处于后10几位,所有参评国家只有瑞典10项达标。
这一研究指出,瑞士的幼师所受教育程度不够,至少应有50%的幼师应受过高等教育。这点见仁见智,瑞士的教育体系与众多工业国家不同,并不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相反以中等、职业教育而见长。要求所有幼师接受高等教育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由于托儿所少,很多幼师找工作都有困难,因而改行学其他专业;如果受到高等教育而又找不到教职、被迫改行,那又是一种社会浪费。从某种程度讲,瑞士缺的是托儿所,而不是托儿所老师。
国家支援
一个国家对婴幼儿教育的支持应至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瑞士却连这一最低值也没有达到。和其他较高福利国家,如法国与德国相比,瑞士的父母育子并不会得到国家的特别帮助。
各州提供的儿童补贴数额不一,约在每月200-300瑞郎之间。托儿费在很多州是依据父母的工资比例而定,但这只是在公立机构,私立却可能高达每日80-120瑞郎,甚至更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士部表示,提高儿童早期保育、教育质量,将造福于所有儿童,特别是对那些来自社会弱势家庭的儿童。对移民家庭来说,托儿所、幼儿园教育可能更重要,但可惜得到一个位置却并不容易。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
新的关于家庭补助的联邦法律将在2009年1月生效。
新法生效前,直到2008年12月31日,基本上由各州负责对于家庭的补助问题。
根据新的法律,各州每名儿童每月至少补助:
儿童津贴为200法郎,直到年满16岁;
教育津贴为250法郎,从16至25岁;
联邦法的使用范围是雇员和无业低收入家庭。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