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巴西妇女被迫到瑞士卖淫

在瑞士,大多数人口贩卖的受害人都来自东欧、巴西、泰国和东亚。 Ti-Press / Gabriele Putzu

巴西司法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瑞士是从南美洲国家巴西(Brazil)贩卖人口出境的第二大目的国。这一现象使得瑞士联邦政府忧心忡忡。

2005年到2011年间,至少有475人-尤其是女性-可能由于屈于暴力或上当受骗,而被强迫离开巴西,然后,犯罪分子对她们进行性剥削或者用作廉价劳动力。这些人当中,有337人被迫卖淫。

在人口贩卖目的国名单上,瑞士“名列前茅”。已经备案的受害人共有127名,这使得瑞士成为从巴西贩卖人口出境的第二大目的国;排在第一位的是苏里南共和国,该国是将人口贩卖到荷兰的中转站(133名受害者);列在第三位的是西班牙(104名受害者);接下来的是荷兰(71名受害者)。大多数受害人都来自巴西的伯南布哥(Pernambuco)地区,巴伊亚(Bahia)和南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 do Sul)。

今年10月初公布的新研究之所以得以实现,这要归功于巴西司法部国务秘书办公室(SNJ)、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UNODC)以及各人口贩卖目的国政府所提供的数据。

对女性的剥削

根据巴西司法部国务秘书办公室的研究,受害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大多数女性都在10到29岁之间、单身、教育水平低以及收入微薄。

然而,犯罪分子有两类。通常,女性负责招募以及贩卖人口,而男性负责“第二阶段”,也就是说,操控受害女性卖淫。

巴西政府强调,所掌握的数字只反映了冰山一角:“该项研究只是基于公安机关以及受害者救助中心的举报案例,许多数据仍在暗处。”巴西司法部负责人Fernanda dos Anjos证实。巴西司法部长对此也表示赞同:“人口贩卖的特征之一恰恰是其隐秘性以及受害人的缄默。”

从东欧到瑞士

瑞士已经核实的关于贩卖人口方面的数据很少。该现象常常都处于地下状态,由于害怕遭到报复,受害者往往不愿举报犯罪人。

2002年,瑞士联邦警察局(fedpol)估计,受害人数约在1500-3000人。然而,近几年,各州都证实,所管辖地域内妓女人数剧增。让人担忧的是,该现象与来瑞士的外国人比例“齐头并进”,这些外国人要么是被蒙骗、要么是被强迫来此的。

瑞士联邦警察局2011年报告显示,大多数已查明或假定受害人都来自东欧(尤其是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巴西、泰国以及东亚,这也得到了设在苏黎世的女性移民和人口贩卖受害者协助中心(FIZ)的确认,该组织是瑞士唯一从事该课题研究的专业中心。

瑞士联邦警察局在其报告中强调,贩卖人口是一项有利可图的非法活动,但刑法处罚相对较轻。在瑞士,受害人也往往都保持缄默。根据联邦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2009-2011年),瑞士共有147起举报;从2000年至今,只有66人因贩卖人口而被定罪。

瑞士的支持以及国际合作

为了抵制该现象,几年来,瑞士加强了与贩卖人口现象最猖獗的国家加强了国际合作,另外,从10月1日起,瑞士政府还出台了一项国际计划,其目的在于,加大对犯罪人的处罚力度并且更好保护受害人。

2008-2011年间,瑞士政府还积极支持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在巴西的工作。同挪威与瑞典一道,瑞士每年出资5万欧元,用于反对贩卖人口的国家计划,该计划于2008年由巴西发起,从2013年,此计划会再延长5年。

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司法办公室协调人Rodrigo Vitória看来,瑞士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支持在打击贩卖人口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归功于各国的帮助,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在巴西的一些城市组织了提高公众意识的宣传活动,并且共同制订了一项应对策略。

“在抵制人口贩卖方面,巴西做得不错:该国正在修改立法,并且在执法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种经历很有趣,也是因为该行动计划是参予的成果。巴西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正在尽可能寻求充实执法队伍,从而来更好的开展调查工作。”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的协调人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人口贩卖包括以剥削为目的,招募、提供、移送、占有、接待或者是容留他人。

剥削方式有三种:性剥削、廉价劳动力或者是摘取人体器官。

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统计,世界上约有2100万人是强迫劳动和人口贩卖的受害者(2012年6月)。

其中:

-约有550人年龄不满18

-有450万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受到性剥削

欧盟备案的受害者达到88万人

继武器与毒品走私之后,人口贩卖是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犯罪活动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统计,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贩子贩卖移民的年非法收益约达67.5亿美元

(译自意大利文:薛伟中)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