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瑞士的肉
和瑞士朋友谈起瑞士人的爱国主义,我说:“瑞士人非常爱用国货,无论是水果还是肉,奶酪就更不用说了,全部首选瑞士产”。朋友是肉类专家,他说:
“那倒不是,我们瑞士人喜欢吃本地产的肉,因为从外国运来的肉,一路舟车劳顿,肉有压力,不好吃”。
“stressig,”这是德语压力大、紧张、负担过重的意思,直到现在,我依然很佩服瑞士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因为这是我头一次听说:肉也有压力。
肉类的价格
在瑞士,没有压力的肉,价格很昂贵。看看肉铺里本地产的肉,虽然以环保、质优、美味、可口著称,可买上一块,动不动就要上百瑞郎。尽管瑞士产牛,可牛肉并不便宜,羊肉更不用提,所以亚洲人喜欢到土耳其店内购买。
猪肉不太贵,尤其令中国人欣喜的是,猪蹄、猪肝、鸡心、鸡胗等“边角料”的价格,甚至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要便宜许多。可如果你把肉的质量上升到一定高度,比如猪里脊、牛肉排、羊小排,那么你就只能大出血了。
肉类的质量
很多中国人抱怨瑞士的肉,没有肉味,这大概和屠宰方式有关。在中国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于购买、储藏冻肉,但在瑞士,超市里卖的都是切割好的新鲜肉,冻肉的价格要便宜许多。瑞士的“肉食大王”Werner Wirth先生说:“冰箱是肉类的杀手”。
他认为,肉也要经过“发酵”,冰箱、冷冻杀死了某些肉类的细菌;而和奶酪一样,某些细菌恰巧是让肉成为美食的帮手,“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温度”,他说:“这样肉才能鲜嫩多汁”。
“把肉放一放,还可以减少肉类质量的损失,从25%减少到5%,”Wirth先生表示。他已经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向瑞士6500名厨师和肉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介绍。
肉类的现代化
Werner Wirth先生对瑞士的肉类很有发言权,如今已66岁的他早年在肉铺做过学徒,后来在船上作主厨,随后在一家大型肉店连锁当主管,现在成为伯尔尼Migros超市的“肉类总管”。
他认为现代人将烹饪技术糟蹋得一塌糊涂:“现代人根本不会做饭。他们连肉的哪个部位叫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哪种烹饪手法适合哪个部位了。”的确,现代人根本无需做饭,即使不去餐厅,超市里竟是切好甚至腌好的肉片、肉块,随便扔到锅里、烤箱里就能填饱肚皮。而且在瑞士超市,要想买到为肉菜增香的肥肉,那可更是难上加难。
瑞士很多人崇尚素食,有些动物保护者甚至宣称:“肉都是小动物的尸体,你怎么能吃得下去”。面对这些所谓的环保、道德问题,Wirth先生很坦然:“于我,吃肉是种享受。我不能为每个问题都找到答案”。
Siedfleisch类似于中国人所称的牛腩,也就是牛肚子上的肉,在瑞士是少数可以见到肥肉的肉食种类。
如果将一大块Siedfleisch泡在肉汤中在烤箱里以75度“养”24个小时,其肉将会非常鲜嫩。
肉买回家,应该先放一段时间再烹饪。
烹制生肉前要先清洗,再用厨房用纸擦干。这主要是为了擦掉肉表面的乳酸。
芥末里面的酸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