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第一位进入中国的瑞士人

弗里堡老城旧图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著名的探险家马可波罗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揭开了欧洲人“涉足”中国,了解中国的序幕。然而那时在与意大利比邻而居的瑞士领土上,瑞士联邦还尚不存在。

因此要研究谁是第一位踏上中国领土的瑞士人,就要把这个年头向后推几百年。继马可波罗之后,欧洲掀起了首波中国热,而瑞士人到中国时,已是欧洲“中国热”的第二波。

Nicolaus Fiva被认为是第一位进入中国的瑞士人,时间可追溯到明朝末期公元17世纪。这位来自瑞士小城弗里堡的修士,已被证明于1637年(也有称38年)到过澳门,1638年抵达过南京。他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其意义也与马可波罗当初的探险行为截然不同。

耶稣派来的人

海上又卷起了滔天巨浪,Nicolaus Fiva不知道自己是躲在船舱里呕吐好呢,还是跪在地板上继续祈祷。上帝无疑是保佑他的,在漫漫征途上,他竟然没有被土耳其人掳走,他的耳畔还回响着重型武器的轰鸣声。海上并不平静,与当年马可波罗远行中国时不同,现在的欧洲人走的都是水路,先从欧洲西海岸西班牙、葡萄牙或荷兰出发,越过非洲,经印度洋最终抵达亚洲大陆。

这有如天外来客般的远洋巨轮既可以承载他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中国,完成耶稣交给他的任务,也可以直接将他送到上帝身边。海上不仅海盗横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也会不停地掀起争斗。在这严酷的环境中,许多从欧洲出发的教士都葬身海底,或被埋葬在去往远东的路上。去远东传教,这是他的一个梦想,为此他已准备了多年;像利玛窦一样,成为能影响中国皇帝的人,哪一个欧洲人,出海时不是怀揣着梦想呢?

利玛窦

对,利玛窦,Fiva耶稣会的教友。哪个耶稣会的教士不羡慕利玛窦呢?1583/84年,生于意大利的利玛窦登陆中国广东,在南方辗转18年后,终于在1601年进入北京。随后的十年,利玛窦以其精湛的数学和天文地理知识,赢得了中国士大夫的信任,虽然他志在传教,但其对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利玛窦模式,也开始在耶稣会传教的事业中,被广泛采用。可以说,Fiva正是沿着他的足迹,踏上了开赴远东的征途。

1609年,Fiva诞生于瑞士地区的小城弗里堡(Fribourg)。这个处在基督新教包围的城市,却顽强地坚守着天主教的宗教传统。当时的天主教,正积极致力于向南美洲、印度远东等国家传教。弗里堡的氛围也是如此。1622年,当Fiva13岁的时候,他进入了当地的教会名校-Saint Michel College,圣米歇尔学校。这所学校至今尚存,曾诞生过不少名人,直至今日。诺华制药的CEO,Daniel Lucius Vasella就是这里的校友。

毕业后Fiva又借助教会学校开始了在欧洲的游历,此时他特别关注欧洲的建筑,甚至认为欧洲的建筑是与中国建立联系的一个窗口。将欧洲建筑带入中国,对他来说似乎也是在中国传教的一个凭借。

1628年他在德国的Landsberg am Lech加入了耶稣会,开始接受为成为传教士而进行的教育。他学习了数学、神学和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三种语言,并渐渐成长为数学家。1635年他在葡萄牙里斯本成为神甫,并于同年经过近四个月的等待后,从科英布拉(Coimbra,葡萄牙)出发,与32名同伴一起,踏上了前往远东的征途。他们的首站是印度的果阿(Goa),这是葡萄牙在印度地区的重要殖民地。近一年后,疲惫的Fiva才最终到达果阿,海上的滔天巨浪依然让他记忆犹新。

在中国

在澳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了去中国传教,他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传教。离开澳门后,Fiva又被派遣到南京,这时Fiva才开始学习中文。事实上,他留在中国的时间并不多,1638年,1639年,还有1640,当年他便于中国逝世。Fiva随后又被派往杭州,并成为杭州附近嘉善的第一位传教士。

在嘉善,Fiva被招待住进“政府”的住宅中,但也遇到了很多西方传教士都会遇到的问题。当地的一些退休乡绅、上过学的人对他的出现表示了兴趣。这些人对欧洲的风俗习惯和基督教很好奇。Fiva的数学和地理知识无疑也帮助他在当地树立了一定的信誉。然而他的成功也引发了佛教“同行”的嫉妒,那些佛教徒甚至想毁坏“教堂”和耶稣的画像。Fiva也两次被向他投掷的石块所伤。1640年,年仅31岁的Fiva在离故乡上万里的南中国逝世。

殖民主义的副产品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

尽管Fiva是第一位到达中国的瑞士人,但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欧洲人已为数不少。事实上,他只是加入到了欧洲人自16世纪末起,经澳门进入中国的热潮中。他们拥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人并不是本着“文化交流”的目的而来,而基本是在实践“传教”的宗教目的。这在他们发回欧洲的文章中就可看出,他们总是在谈论宗教、宗教政策以及他们完成的工作,而对中国当时当地的风俗国情讳莫如深。

有人说,这些传教士是殖民主义的帮凶;有人说,他们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格物致知”的发展。但无论如何,正是通过他们,欧洲人开始认识中国和远东,虽然这里面掺杂着偏见与自傲,但东西方的交流,就此迈出了第一步。是好是坏,还待众人评说…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
感谢Georges-Marie Schmutz先生和端木美女士对本文的帮助

Nicolaus Fiva被认为是第一位进入中国的瑞士人。

生于1609年瑞士弗里堡;1640年卒于中国。

为耶稣会传教士。

1938年进入中国,足迹遍布澳门、南京、杭州、嘉善等。

耶稣会(Jesu)为天主教主要修会之一,又称耶稣连队。

1535年8月15日由西班牙罗耀拉的依纳爵(Ignace de Loyola)为因应当时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成立,获得罗马教廷教宗的许可。

耶稣会最主要的任务是教育与传教,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除是耶稣会人才外,也活跃于政界与知识份子阶级,著名的如笛卡儿。

耶稣会的教士曾活跃于中国、日本、印度和美洲等地区,充当传教士。

早期进入中国的西方修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多位耶稣会修士。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