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歐洲的革命先鋒-瑞士提契諾州

1830年7月底,第二次法國大革命(即法國七月革命)爆發,當時一些中上階層的市民接管了王室的權力。然而,在這段歷史中常常被人忘記的是,1830年這場自由主義革命的發源地,實際上是瑞士的提契諾州。

视频文字通過Google翻譯從簡體中文轉換為繁體中文。观看本视频简体版请 点击这里

當法國人為推翻保守的政權而走上街頭的時候,在瑞士的提契諾州,這樣的情景已經是一個月前的事了,這裡的自由主義者已經在州層面推行了新的公共政治秩序,並有了由(男性)公民選出的州議會和間接指定的州政府。

這個系列由多部分組成,Claude Longchamp是一位見多識廣的人,在許多所到之處,他都能講出一段悠久的歷史故事。

作為研究機構gfs.bern的創始人,他將瑞士的政治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準。今天,他是瑞士最有經驗的政治分析家之一,也是一位歷史學家。長期以來他一直以“城市漫遊者”的身份結合政治和歷史知識,在伯恩及其他城市提供歷史講解,受到廣泛歡迎。

在與Longchamp一起漫遊了伯恩之後,一位記者曾這樣寫道:Longchamp是民主的演繹者”。

Longchamp也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部落客:在Zoonpoliticon中,他主寫有關政治的話題。作為“城市漫遊者”,他讓瑞士那些在民主進程中發揮過重要影響的地方“說自己的故事”。

提契諾州還舉行了立憲公民投票並將新聞自由寫進了憲法,這些其實都是走向民主道路的重大突破!

提契諾革命的導火線是一位名叫Stefano Franscini的教師所發起的自由主義運動,他在之前就發表過許多文章,直言提契諾州的落後狀態,並提出了改進建議。

他鍥而不捨的努力在1848年得到了回報,這位自由主義革命者被選入七人組成的瑞士聯邦委員會(也就是瑞士政府),由此,Franscini有幸成為第一位來自瑞士意大利語區的聯邦委員。

盧加諾湖畔的Claude Longcham
Claude Longchamp在盧加諾的航運港口,這是我們民主熱點系列中的第二篇。盧加諾湖畔寧靜的田園風光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提契諾州在19世紀引進民主制度的過程中同樣伴隨著激烈的爭端。 swissinfo.ch / Carlo Pisani

因為Franscini,提契諾州成為瑞士第一個擁有自由主義憲法的州。自1831年起,瑞士大多數州才也有了這樣的憲法。當時,瑞士還是一個由22個州組成的國家聯盟,尚未啟用聯邦制,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一個聯邦制國家。

然而,當時在瑞士各州,掌握在少數古老貴族家族手中的政權被推翻,同時也去除了城市對鄉村的特權,但這種做法遭到所有還在沿用地方集會管理制度的10個州的反對。

在《瑞士歷史大辭典》中,1830年和1848年被稱為“民主的突破點”,而瑞士的民主進程並非一帆風順。當時在瑞士各州,人口中的20%-25%擁有了投票權。

“在設立議會選舉制度方面,瑞士各州絕對是歐洲的先驅。”

而在那個年代的英國或法國,這個數字還不到2%。因此,在設立議會選舉制度方面,瑞士各州絕對是歐洲的先驅。

建立聯邦國家為時尚早

然而,向建立一個跨越州的民主國家方向發展的努力卻遭受了挫敗,其實早在1832年,所有州都在聯邦議事會(Tagsatzung)上探討過制定一部有關現代國家形式的憲法,而這種現代的國家形式,應該是自由、民主和聯邦制的形式。

外部内容

日內瓦法學家Pellegrino Rossi提出在各州之間實行人員和貨物的自由流動,以及推廣自由居住權制度。關稅、郵政服務、貨幣、度量衡都應該統一,在實際生活中,這是一個針對跨州國內市場的建議。

按照Pellegrino Rossi的建議,各州體制上的聯邦議事會將被轉型成一個議會,議會按照其大多數成員的意願做決定,政府將由一個由五名成員組成的聯邦委員會組成,其中一名委員作為最高領導;同時還應該設立一個聯邦法院。

但這個國家重組計畫卻陷入一個不利的形勢,支持聯邦制和支持中央管理制度的人都出於不同原因而對該計畫持質疑態度,最後則一致表示反對。因此當琉森州在一個州際公民投票上否決了讓琉森市成為瑞士新首都的提議時,Rossi的改革計畫徹底失敗了。

意識形態猶存

儘管如此,Rossi思想的基本意識形態卻保留了下來,這點直至今天依然能感受得到。

保守派堅持維護1815年維也納會議下達的治國規則,他們提出政、教分離,旨在保護教會的教育機構不受國家干預。

這與激進派主張的社會民主國家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激進派主張國家權威應該永遠來自於人民,青年人應該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其他州來定居的人也應該有此權利。

在這兩者之間是自由派,他們強調法治和個人自由,認為企業應該推動經濟的發展,社會進步應該通過教育實現。

從1648年-1798年,瑞士聯邦是一個由13個主權地區組成的鬆散的邦聯國家,由所謂的聯邦議事會(Tagsatzung)維繫,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中立。

1798年-1803年,出現一個海爾維第共和國,1803年,發展成一個擁有19個州的聯邦國家。

1815年,維也納會議引進了一個由22個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並規定瑞士聯邦的中立性,既不允許加入奧地利也不允許加入法國。

1848年,瑞士聯邦成立並持續至今,並依然保持中立。

這樣的世界觀對後來的民主意識產生了影響。

自由黨派人士自認為他們應該是由州級選舉出來,但不應受選舉限制的精英階層。

而保守派則要求賦予市鎮否決權,以限制州政府對市鎮的干預。

激進派主張針對所有法案進行公投。

Claude Longchamp在盧加諾的議會大廈前
Claude Longchamp在盧加諾的議會大廈前。 swissinfo.ch / Carlo Pisani

1831年,聖加侖落實了否決權措施-議會的決定要經過一個委員會的批准,該委員會有權判斷什麼是正確的-這就是公投的前身,宗旨是為了保持天主教會的影響力。

與此相反的是沃州,那裡針對民眾決定立法的權利進行了認真的討論-而這就是公民動議的前身。

由此可見,不僅是代議制民主制度,公投和公民動議等公民權利也起源於各州更加獨立的自由時代。

政教糾紛升級

在民主國家形成的初期,圍繞修道院的爭端毫不意外地成為焦點問題。 1834年眾多新成立的州提出廢除修道院,而1841年的聯邦議事會又扭轉了這一局面。

這導致了政治爭端的升級。激進派嘗試啟用年輕人組成的自由軍團對琉森的教會政府進行武力清除,在第二次行動中,失勢的政治家和一些官員也參與了進來,但兩次行動都以失敗告終。

當保守派各州秘密組成的特別聯盟曝光後,蘇黎世展開了攻勢,要求解散該聯盟的軍事力量。由此,略佔優勢的自由派-激進派聯邦議事會,名正言順地發起內戰。

瑞士的最後一場內戰

1847年11月4日,槍聲四起,紀堯姆-亨利·杜福爾(Guillaume-Henri Dufour)將軍帶領近10萬人的聯邦軍隊向天主教保守派的抵抗中心發起進攻,弗里堡投降,琉森對抗。

經過25天的戰鬥,造成150人死亡之後,所有特殊聯盟中的各州都繳械投降。失敗各州的憲法都進行了修訂,增添了自由主義內容,通往一個聯邦國家的道路就此暢通無阻。

歐洲的三個保守大國-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外加法國,在外交政策和思想上支持瑞士特殊聯盟中的保守天主教力量,而英國則在政治外交上支持進步派。

通過比例代表制調節衝突

在這一切開始的地方-瑞士提契諾州,爭取民主的鬥爭一直持續到19世紀90年代-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

政府被推翻、付出生命代價的選舉以及五次聯邦武力干預,一個穩定國家的形成來之不易,而提契諾的穩定是1891年引進議會和政府層面的比例代表制之後才實現的。

(譯自德文:楊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