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如何在地緣政治的風暴中維護瑞士和中國的關係

© Keystone / Peter Klaunzer

瑞士首部對中外交政策戰略將於今年到期,目前關於升級瑞中自貿協定的討論正在加速,兩國高階官員互訪頻次增加。但在安全風險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瑞士面臨重構這段重要關係的壓力。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當瑞士在2021年3月公佈其首部對中戰略時,瑞士外交部長伊格納齊奧·卡西斯(Ignazio Cassis)提出了兩國關係的標誌性議題:人權和貿易。

卡西斯當時告訴記者,伯恩準備正視這個亞洲國家內部異議人士與少數族群日益惡化的處境。「若形勢所迫,瑞士會毫不猶豫地提出批評,」其部門的戰略文件中如是寫道。

同月,歐盟、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因中國政府在新疆涉嫌侵犯維吾爾族人的人權而對其實施制裁。但瑞士遲遲沒有跟進。直到18個月過後,瑞士政府才最終決定不對其第三大貿易夥伴實施制裁。

「瑞士人並不天真,」漢學家高喜明(Simona Grano)說,「他們不想破壞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經濟關係,以及依賴於此的政治關係。」

反對制裁的決定反映出瑞士在其對中戰略中設定的宏觀目標,即制定「獨立的對中政策」。 這份文件旨在提升瑞士對這個日益強大的世界大國的政策連貫性,其中文件指出,中立的瑞士將與那些擁有相似價值觀的國家–例如歐洲–保持立場一致,但只有在瑞士認為形勢 需要時才會這樣做。

外交部計畫於2025年推出新的對中戰略,瑞士現在面臨的問題在於能否堅持原有的政策路線。許多國家在國內和國際層面上越來越擔心中國帶來的安全問題: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以及習近平聲稱如有必要,中國將武力「收復」台灣,這些事件促使一些國家(如歐盟國家) 調整其對中戰略。然而,近期事件表明,瑞士政府仍傾向於採取務實的策略,而不是與價值觀相似的國家保持步調一致。

升級自由貿易協定

最近的例子發生在2024年1月。 當美國、日本和歐盟對台灣舉行自由公正的總統大選表示祝賀之際,瑞士卻保持沉默。相反,幾天後,瑞士在伯恩鋪上紅地毯迎接中國總理李強,這是自2017年習近平主席訪問瑞士以來的首次中國高層來訪。

蘇黎世大學講師高喜明表示:「在台灣問題上,瑞士表現得更為謹慎,避免採取任何可能觸怒中國的行動。瑞士政府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對議會提出的加強與民主台灣在科學研究領域 合作的呼聲持抵制態度。」

Swiss parliamentarians in Taipei with Taiwan s President Tsai Ing-wen
2023年2月,瑞士-台灣議會友好小組成員的一些議員訪問台北,與時任總統蔡英文會晤,此行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 Keystone / Makoto Lin/taiwan Presidential O

事實證明,李強的訪問能為瑞士帶來好處。作為合作夥伴,瑞中兩國有意升級2013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十年間,瑞士對中出口額成長了約一倍,到2022年達到近160億瑞郎(約合美金184.03億元)。 升級自由貿易協定是對中戰略的一個明確目標。

外部内容

國民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勞倫特‧韋爾利(Laurent Wehrli)說,如今修訂自貿協定的時機已經成熟,能夠為瑞士企業提供更大的優勢。韋爾利解釋說,目前的協定文本並未涵蓋所有商品,而且中國的海關流程有時會延遲某些瑞士商品的交付。根據聖加侖大學的一項研究估計,瑞士出口商每年仍需向中國支付約2億美元的關稅。

隨著中國經濟的疫後復甦步履維艱,中國政府據悉正積極吸引瑞士等歐洲國家赴中投資。有傳言稱,瑞士經濟部長蓋伊·帕爾莫蘭(Guy Parmelin)將於今年稍後率商務代表團訪問中國。但對瑞士政府而言,前路未必平坦。人權運動者敦促瑞士在與中國簽署的任何修訂協議中加入「人權條款」。

當被問及是否贊成加入此類條款時,韋爾利說,這是「瑞士的政治意願問題,應該在談判中提出」。 至於中國是否願意討論此事,目前尚不得而知,中國駐伯恩大使館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人權透明度

李強在一月的訪問中也與瑞方達成了一項協議,重啟一系列因疫情而中斷的對話交流,包括科技、移民、智慧財產權和環境等領域的對話交流。

人權對話是瑞士在2023年就已經重啟的對話。早在2019年,這些閉門會談就被中方暫停,據說是因為瑞士就新疆問題公開表達關切。但根據瑞士2021年發布的對中戰略文件,瑞士政府仍希望進行這方面的討論。

人權組織對瑞士處理中國政府涉嫌侵犯人權行為的方式提出批評。
人權組織對瑞士處理中國政府涉嫌侵犯人權行為的方式提出批評。 © Keystone / Martial Trezzini

2023年的人權對話因中方在最後時刻拒絕瑞士邀請的五個非政府組織參會而受到影響。瑞士外交部認為,會議的保密性質仍允許雙方進行「直接、富有批判精神且坦誠的交流」。不過,人權運動者對瑞士以這種方式處理人權議題持批評態度。

瑞士維吾爾人協會會長麗茲瓦娜·伊力哈姆(Rizwana Ilham)說:「我們需要透明度。」該協會是被取消參與對話資格的團體之一。 她還表示,在沒有受影響人士參與的情況下討論侵犯人權問題是「毫無意義的」。

國內外安全

瑞士在制定下一階段對中戰略時,必須面對國內外日益增長的對中安全關切。 瑞士政府在2023年的報告中指出,有必要降低與數位基礎設施相關的任何地緣政治風險。在這份報告發布之前,有指控稱,與瑞士營運商合作建設瑞士5G網路的中國公司華為在丹麥安插了間諜,而華為是丹麥的5G網路建設方。

中國研究人員在瑞士頂尖大學進行間諜活動盜用知識的嫌疑也在增加。分析人士表示,這可能會導致瑞士與美國產生對立,因為美國與中國在科技上有競爭關係。有關中國政府監視海外華人的指控也浮出水面。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的勞拉·哈特(Laura Harth)此前告訴瑞士資訊swissinfo.ch:「幾乎每個國家都是中國這類行動的目標。」

相关内容
Protesters in China holding up blank sheets of paper

相关内容

在瑞士,中国的异见人士现在知道他们并不孤立无援

此内容发布于 针对中国政府疫情“清零”政策的抗议活动从中国境内蔓延到海外华人社区,瑞士的一些华人异见人士首次鼓起勇气发声,并希望在继续表达立场的同时,不必担心遭到报复。

更多阅览 在瑞士,中国的异见人士现在知道他们并不孤立无援

在國際層面上,俄烏戰爭導致人們擔心潛在的台海衝突,而台海問題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引爆點。高喜明說,瑞士不得不在未來幾年應對這些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

提高立場一致性?

一些國家已經開始調整對中戰略。 例如,歐盟目前正在推行「去風險」策略:減少在關鍵原料和產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同時保持交流管道暢通,表達對台灣等議題的關切。德國於2023年7月發布的對中戰略認為「鑑於中國的變化,我們必須調整與中國打交道的方法」。

去年,瑞士外交部對其對中戰略進行了評估。瑞士外交部拒絕透露主要評估結果,只表示這份對中戰略文件對於維持政策的連貫性、維護瑞士的利益和價值觀依然具有重要價值。

然而,在伯恩,尤其是議會內,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需要改變對中戰略,在保護人權和支持台灣等議題上,議會與政府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但與歐洲其他大多數國家不同,瑞士面臨的額外挑戰在於如何保持中立立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瑞士因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導致其中立性受到質疑,而瑞士希望在中國眼中維持其國家形象。

瑞士非常希望中國能參加計畫於今年舉辦的烏克蘭和平會議,卡西斯本月訪問中國,據說是為了促成中國參會。 在整個衝突期間,中國一直是俄羅斯的重要盟友。

高喜明說:「當然,鑑於其作為中立國的特殊地位,瑞士希望制定自己的政策。」但她同時表示,即使是2021年的戰略也明確指出,「作為一個小國,如果能與價值觀相似的國家加強相互配合,那麼自身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面對無法控制的發展,瑞士最終可能不得不決定,情況確實要求瑞士與這些國家–包括其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保持立場一致,而美國很可能迫使瑞士在中美競爭中表態。

如果爆發台海衝突,瑞士這次不太可能在制裁問題上持觀望態度,高喜明表示:「如果中國採取任何行動——我們希望這不會發生——我相信瑞士會採取制裁措施。」

(編者:Virginie Mangin,譯自英文: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對:方常均)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