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广播-战争时期的微妙使命

1945年施瓦岑堡(Schwarzenburg)的广播站。 RDB

瑞士曾在二战期间利用短波,向世界解释本国的政治立场。当年的公报原稿如今通过互联网公之于众,让历史学家们可以借着它,更好地分析瑞士当年想营造的自我形象。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前身是瑞士国际广播电台(SRI),而后者的前身,就是短波服务处(SOC)。因此瑞士资讯swissinfo.ch拥有无数档案资料,其中就包括二战期间播报的公告与广播节目原稿。

如今这些文稿已得到数码化,并被纳入数据库,查询者可通过搜索日期或关键词等,迅速查找到所需文稿。

原始文稿

洛桑大学(UNIL)历史系已组织一次研讨会,对这些文稿作了初步分析工作。他们的选择并非偶然,该系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当代视听发展史。在这一研究框架下,弗朗索瓦·瓦劳东(François Vallotton)教授及其团队已对瑞士传媒史作了大量研究,尤其是瑞士国家广播电视集团(SSR)的历史。

尽管如此,这方面的文史研究仍在发展之中。特别是瑞士对各国际广播电台的历史还未进行过研究。因此短波服务处的档案资料,将有助于对该课题的探究。

“短波服务处独特的地方,是它的服务对象为海外听众,”洛大助教拉斐艾尔·鲁本·库塔(Raphaëlle Ruppen Coutaz)透露:“所以该处对事件的报道方式会有别于当地媒体。对历史学家而言,这相当珍贵,因为这是战时唯一作对外宣传的瑞士媒体。”而库塔的博士研究便是围绕短波服务处的这段历史。

“当然,对这些文稿的分析未必会颠覆或全面更新人们对瑞士在二战期间的认识,”瓦劳东补充道:“其意义在于,这些素材体现出瑞士想在海外展现的形象。这点相当新颖,因为此前我们研究的媒体,主要都是针对瑞士听众。”

短波服务处的每日广播,是首次由广播编辑部直接编写信息公报,这也是它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当时的这些信息公报,其实是由新闻局下属机构瑞士电报局(ATS)的记者采编和播报的。

回应批评

在研讨会范围内,洛大历史系学生对一系列问题作了研究(参见画廊)。以多媒体形式合成(见数据库)的这些研究证明,短波服务处的任务包括向国外传播瑞士的积极形象,并解释-甚至是辩护-瑞士政府的立场。

举例来说,一项研究显示出瑞士如何针对英国的指责作出辩解,当时伦敦抨击伯尔尼在为德国经济而工作。短波服务处给出的理由是,瑞士不偏向交战的任何一方,而只希望同各方保持“均衡和体面”的贸易以求生存。“这则广播的意义在于直接回应英国的抨击。短波服务处为国际角逐中维护瑞士的立场贡献了力量,证明瑞士不是被动的小卒,”这位研讨会组织者评论道。

难民政策则是另一个“敏感地带”。“自1939年起,短波服务处就一直强调瑞士在人道主义方面所起的作用,”瓦劳东指出:“但随着战争逐步深入,这方面变成了敏感话题,很少再被提起,除了自1942年起,尤其是1943年,国外对瑞士多有批评。此时短波服务处成了解释瑞士的政策和严化难民做法的工具。”短波服务处以国内粮食紧缺,作为严格控制难民数量政策的辩护辞。

新闻审查

其实当时短波服务处的记者并不能放开手脚工作。在战争时期,新闻审查相当严格。

“通过研究这种书面文稿,我们能够看出划掉的、改写的部分,”库塔强调:“不过我们还是不知道作修改的到底是谁-是不是审查员来时重写了某些段落?无论如何,从某些广播稿中我们依然能找到新闻审查的蛛丝马迹,显示出这些文字曾被修改过。”

在战争期间,短波服务处用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播报新闻。是否从那时起,就已经因语言的不同而对信息作不同的处理?

“这点难以分析,”库塔回答说:“有时就是单纯的翻译,有时却不是。要找到新闻作者的痕迹、确定他的作用,并不那么容易。我们的确注意到某些区别。举个例子,德语版认为空袭珍珠港不是偷袭,而从法语版里就找不到这种观点。不过要寻找这类区别,必须钻到细节里去。”

伯杰尔报告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短波服务处不免会美化瑞士的政策。然而今天的历史学家却不会轻易上当,而是用尖刻批评的眼光审视这些文稿,尤其是在伯杰尔委员会(Commission Bergier)的调查对事实作出澄清之后。

“我们肯定受到历史文献的影响,”瓦劳东宣称:“自伯杰尔报告发表后,令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新的认识,从此不再以同样方式书写历史。我们提问题的角度也因此不同。”

“学生们可对各自的选题自由发挥,”他透露:“他们在伯杰尔委员会调查结果的影响下,选择了敏感的主题,例如经济关系或难民问题。我们意识到,研讨会研究的这些问题正是人们所关心的。”

1935年起,瑞士就已通过设在沃州普朗然(Prangins)的国际联盟广播发射台,向海外瑞士人播放短波特别节目

1939,短波服务处在伯尔尼州施瓦岑堡(Schwarzenburg)开办了自己的广播站

1978,短波服务处更名为瑞士国际广播电台

面向海外的广播节目的黄金时期出现在冷战期间。当时瑞士国际广播电台以8种语言进行播音,世界各地的听众人数据估计在500-1000万之间

短波的没落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政治变化(冷战结束)和技术更替(互联网出现)令人们怀疑短波节目的意义。

瑞士国际广播电台2004年停播无线广播节目。此后对海外及瑞侨的信息广播任务,就由瑞士资讯swissinfo.ch网站承担下来。

与瑞士不同,许多国家仍保留了各自的国际广播电台,例如美国、法国、中国、英国和梵蒂冈。

二战末期,为了更好地应对同盟国的批评,瑞士推出了一个在战争期间有着无懈可击表现的国家形象。学校的历史课本介绍,瑞士的自由全靠军队的抵抗意志,瑞士还曾接纳过大批难民。

上世纪90年代的犹太人资产索赔纠纷一经披露,极大打击了这一形象。犹太人大屠杀受害者后代或幸存者难以索回战争期间存入瑞士的财产。该事件激起巨浪-美国甚至扬言将禁止瑞士银行在其境内营业。1998年事件方得了结-瑞士各银行联合向犹太人组织赔偿了12.5亿美元(合当时18亿瑞郎)的巨款。

该事件发生后,瑞士政府于1996年委托专家独立委员会,深入调查二战期间瑞士的政策方针。委员会主席一职由经济历史学家让-弗朗索瓦·伯杰尔(Jean-François Bergier)担任。

伯杰尔委员会2002年提交了最终报告。报告揭示,瑞士与轴心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关系,在对待冲突的平民难民问题上所持政策有时也过于苛刻。

(译自法文:小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