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沒收取代凍結,在瑞士可行嗎?

Der ukrainische Präsident Selenski am World Economics Forum
“俄羅斯人的資產必須要被查出來沒收或者凍結,”5月份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一次在線演講中這樣呼籲。 © Keystone / Laurent Gillieron

許多西方國家都凍結了俄羅斯高官的資產,一些國家還正在討論採取更進一步措施-將這些資產部分沒收,用於烏克蘭的重建項目,瑞士也流傳著這種說法。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俄羅斯人的資產必須要被查出來沒收或者凍結,”5月份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一次在線演講中這樣呼籲。 “當然這做起來並不容易,但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將對那些想效仿羅斯的侵略者起到震懾作用。”

澤倫斯基的話產生了影響。美國眾議院早在4月就通過了一項法律草案,呼籲拜登總統沒收那些被凍結的寡頭的資產,用於烏克蘭的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雖然該法案並不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但至少反映出美國各黨派對總統的要求。

在歐盟,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更嚴格的新規則-剝奪或沒收俄羅斯寡頭的資產;隱匿寡頭的資產被視為犯罪行為;沒收和出售這些資產被允許。據《新蘇黎世報》報導,歐盟司法專員Didier Reynders表示,希望瑞士也能配合這一行動。

瑞士議會的請願

針對沒收寡頭資產,瑞士官方尚未做出表態。瑞士總統伊格納西奧·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對記者說:“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瑞士將在適當的時候作出回答。”

而瑞士社會民主黨則在國民院提交了一份請願,呼籲政府修訂相關法規,允許沒收受制裁對象的資金。

針對該請願瑞士議會將最早於9月的秋季會議上進行討論,但是,目前看來,就算請願被採納,真正落實到立法也至少需要幾年時間。

沒收資產門檻高

然而一條相關法律在一定條件下也並非毫無可能,正如國際法專業律師Fabian Teichmann對SWI swissinfo.ch所說:“《瑞士聯邦憲法》第26條涉及個人財產權,想要對該權利予以限制必須“擁有足夠的法律依據,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沒收資產的影響範圍很大,所以也需要相應的法律依據”。

還有一種可能性:在國際上制定一項國際條約,瑞士批准使用該條約。 Teichmann認為,這“不會從根本上”違背瑞士的中立原則。

插图 - 瑞士外交

相关内容

瑞士到底有多中立?

乌克兰战争迫使瑞士对其中立性进行重新定义。瑞士的中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和平与繁荣的秘诀,目前却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视为机会主义和不合时宜的表现。

更多阅览 瑞士到底有多中立?

“瑞士將被定位為香蕉共和國”

如果真走到沒收的這一步,瑞士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信譽將受到嚴重影響。如今被凍結的資產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各瑞士銀行的帳戶中。

儘管如此,瑞士金融業不願對此發表任何評論,銀行的行業協會-瑞士銀行家協會(SBA)僅表示,他們已經知道那項請願的存在,並強調瑞士銀行會嚴格遵守所有有效的法律和措施。瑞士私人銀行協會就此寫道:“如果財產法和程序法在瑞士得不到尊重,將是意料之外的事。”倘若議會作出維護沒收資產的決定將“毫無疑問地對瑞士及其作為金融中心的信譽產生長遠影響。”

伯恩大學商業法研究所所長Peter V. Kunz也警告說,引進沒收程序不僅不利於瑞士的金融中心,也不利於整個瑞士,他說:“瑞士的主要優勢之一是法治,而社會民主黨提出的請願則將瑞士定位為一個香蕉共和國。”

在一個法治國家,如果個人財產被徵用必須得到補償。但沒收財產則恰恰是相反的情況。 Kunz認為,想要證明寡頭的非法活動也需要很多年,這反過來又會增加將沒收得來的資金用於烏克蘭的難度。

Kunz深信,如果瑞士在沒有國際協議的情況下推進沒收程序,將會帶來極其負面的結果。他提起10年前瑞士在與美國的稅務糾紛中把客戶資料向美國公開時,造成的信譽損失,並指出現在人們對法治國家已經失去信心的事實,“所以這次不應再重蹈覆轍。”

其他國家怎麼做?

對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公共治理學院院長Nora Meier來說,國際上針對沒收問題的統一做法是關鍵所在,她說:“這取決於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決定。”她認為,如果每個國家,特別是那些重要的金融中心,能根據自己的國情酌情處理,那麼需要規避的困難也應該相對減少。

其次,這還取決於法律上能在多大程度內將“為重建烏克蘭而沒收受制裁的俄羅斯寡頭的資產”設定為特例,如果能定位為特例,那麼“沒收財產的做法將只限於用於重建,這對於金融中心的影響會相對減少。”

(譯自德文:楊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