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美俄峰会今昔谈:局势高度紧张,结果喜忧参半

Leaders of France, the US, the Soviet Union and Great Britain in Geneva in 1955
1955年7月,苏联总理尼古拉·布尔加宁(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亦前来出席会议,但未出现在照片中)、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和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在日内瓦会晤时,欧洲安全是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 Keystone / Str

美苏两国前领导人曾分别于1955年和1985年在日内瓦举行过会晤,而本月即将举办的乔·拜登和弗拉基米尔·普京之间的峰会也可能与前两次一样,只服务于一个重要目的:保持外交渠道的畅通。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一些专家指出,近来美俄之间局势紧张,其关系已降至冷战后的最低点,援引白宫的话,本周的峰会是为恢复两国关系“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的一次尝试。俄罗斯对2016年美国大选的干预、去年对美国SolarWinds等企业进行的网络攻击,以及俄政府监禁反对派人士,都加深了两国间的分歧。

然而他们很可能讨论的最紧迫问题会是欧洲的安全。俄罗斯于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导致该国与西方关系严重恶化。三个月前俄罗斯沿乌克兰边境增强军备,也被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视作俄罗斯在该地区侵略行径的挑衅与证据。

美俄之间以前就曾有过剑拔弩张的局面。1955年7月,美、苏、英、法在日内瓦举行二战后的首次四大国会议时,欧洲安全也是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当时西德不顾苏联政权的种种威胁,刚刚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仅在几年前创建的这个军事同盟的目的之一,就是阻止苏联的扩张。

北约问题

“由于当时西德加入了北约,整个欧洲局势变得十分紧张,”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IHEID)国际历史与政治学教授尤西·汉希马基(Jussi Hanhimaki)表示。苏联于1955年对北约做出回应,签署了东方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

自从华约组织随着苏联解体而寿终正寝,冷战后北约组织已吸纳了中欧与东欧的数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却明确将俄罗斯拒之门外。

“北约扩张意味着俄罗斯被包围了,”汉希马基指出,这解释了俄方外交政策上的一些动作,包括吞并克里米亚和对周边几个邻国实施“霸凌”。

近期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为加入北约组织进行的会谈,也成了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的痛点。

“这两国算得上此前那个帝国的御宝-一条西方将在俄罗斯眼前跨越的红线(假如两国未来能成功加入北约),” 亨利克·拉森(Henrik Larsen)透露。拉森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安全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

打开大门与“开放天空”

1955年,人们对克服东西方分歧怀抱希望。1953年斯大林去世,忽然间,为减弱冷战紧张局势开展外交似乎成为可能。

虽然苏联同意了一份关于德国重新统一的条文,文本中甚至提到自由选举,可是日内瓦峰会仍未解决这个问题。西德加入北约组织依然是一块绊脚石。之后发生的苏伊士危机,以及仅仅一年之后苏联干预匈牙利革命,进一步削弱了“和平共存”-苏联才开始使用的词汇-的任何希望,汉希马基介绍说。

这位冷战专家指出,那届峰会的实际结果是打开了东西方定期会晤的大门:“外交并未被抛弃,而这在冷战初期阶段是个令人关切的问题。”

Nikita Khrushchev and other Soviet officials in Geneva in 1955
1955年,赫鲁晓夫(左)与其他苏联高官在日内瓦拒绝了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开放天空”协议提案,日后该协议被美国再次提出。 Keystone

那次峰会的另一个知名之处,是令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开放天空”概念成为可能。尽管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拒绝了允许双方对彼此军事设施进行空中监视的想法,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上世纪80年代末重提此事。最终于1992年,美国、苏联及30多个其他国家共同批准了共建信任的《开放天空条约》,借用拉森的话,这是“标志着冷战结束的一个重要的关系缓和协议”。

军备控制

1985年,当各国领导人再次在日内瓦会晤时,关注重心已转变为核扩散。美国和苏联凭借各自的武器储备规模,成为当时全球的两个霸主。

“一方面,(军备竞赛)令两国间冲突持续不断,给人(战争)一触即发的感觉;但与此同时,又使得两国不断接触,以限制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汉希马基分析道。

的确,美苏两国间继1955年会面之后又进行过多次会晤,直到1985年11月,全世界的眼睛都转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罗纳德·里根。汉希马基认为,刚当选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对公共外交持开明态度”。而里根虽彻头彻尾反对共产主义,却愿意坐下来谈判以避免核战争,因为他将核战争视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

“跟1955年一样,在这次的会晤中他们也未达成共识,除了同意继续进行高层接触和再次会晤,”这位教授透露。在冷战走向终结的五年前,1985年峰会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举行严肃谈判以削减核军备打开了大门。

按照汉希马基的说法,军备控制之所以仍是2021年峰会的议题,是因为俄罗斯与美国的军备规模仍居世界之首,单是该问题就能迫使这两个国家一起坐到谈判桌前。此次峰会上,拜登很可能会处理拉森所谓的“局部升温”,即通过强化现有各协议来提高战略稳定性和削减风险,以避免两国“无意中卷入战争”。

他们不会继续巩固的一个协议将是《开放天空条约》。上届美国政府已于2020年退出该条约,而在宣布举办2021年日内瓦峰会的数天后,美国以俄罗斯违约为由,表态不会重新加入条约。此后俄罗斯也表示放弃该条约。

中国在幕后

抛开安全问题,此次峰会也是为了颜面和形象,“会晤为了让人看到他们在会晤”,汉希马基说道。

拉森也同意这个说法:“拜登希望与(其前任唐纳德·)特朗普拉开距离,毕竟,特朗普对国际领导力没有什么兴趣。”

在飞抵日内瓦前,拜登总统会前往英国和布鲁塞尔会见七国集团(G7)与北约盟国领导人,拉森说,这是向普京发出的坦率信号,以显示拜登是“自由世界的领袖”。

至于普京,拉森表示:“俄罗斯领导人永远不会错过与美国总统会晤的机会,这可是件树立威望的大事,表明他们足以平起平坐,”即使就经济水平和全球领导力而言并非如此。

如今美国的最大对手是中国,连拜登自己也说,此次峰会将向这一亚洲强国展示:美国正在重回国际舞台。

相关内容
US and Chinese flags in Washington, DC

相关内容

面对中美博弈,瑞士能做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上周,瑞士公布了其首个对华外交政策战略,目前中国是瑞士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制定对华外交战略,新任总统拜登称中国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

更多阅览 面对中美博弈,瑞士能做什么?

分析人士一致认为,拜登出访欧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其与中国的竞争中争取西方民主国家的支持。然而,尽管中国吹捧自己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但拉森指出,中俄并非盟友,而俄罗斯也毫无兴趣跟中国或西方拉近关系。

“有些领域(俄中)就谈不到一起,”这位研究人员解释,“这两国间不存在天然的信任感。”

拉森和汉希马基都指出,此次日内瓦会谈的主要争议点-乌克兰边境上的武力恫吓-很可能难以在可预见未来内得到解决。正如1955年和1985年的两次会晤,本届峰会最多只能让美国与俄罗斯继续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汉希马基最后表示:“他们会尽可能保持有礼貌的对话,也许随着时间发展,能对两国间关系至少看起来更礼貌产生些许影响。”

(译自英文:小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