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政府提议对恐怖分子嫌疑人实施软禁

Protestors against new surveillance laws.
也并非所有瑞士人都认可警方有权借助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媒体秘密侦测可疑极端分子行踪的做法。图为2018年9月反对者在卢塞恩进行示威抗议。 Keystone

瑞士政府日前提议新法,该法旨在遏制暴力极端主义行动,并强制要求包括儿童在内被视为潜在威胁者必须向政府部门登记;相关部门会视特定情况,在万不得已时选择将其软禁。


回溯近年以来相继侵袭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的多桩由伊斯兰教旨极端主义激进分子发动的致命袭击,虽然迄今为止瑞士始终得以幸免,但其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还依据“全国圣战监测方案”,一直对数百名可疑极端分子实施动向追踪措施,以掌握其最新动态。

+瑞士是如何加强反恐斗争的?(英)

瑞士联邦警察局局长妮科莱塔·德拉瓦莱(Nicoletta della Valle)在5月22日于首都伯尔尼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旦该法案获得通过,预计届时将有“数十人”受新法影响。

依据新法规定,那些被视为潜在威胁者的可疑极端分子必须向警方汇报个人行踪。为防止其离境出国,他们所持护照有可能会被没收;与此同时,该群体甚至可能被禁止与特定人士进行任何接触。

按照新法规定,既定被驱逐出境的潜在威胁者,将会被暂且监禁入狱;而瑞士警方也将得以被授权合法地借助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媒体秘密侦测其行踪。

“迫不得已时也会对其采取软禁,但前提是需要得到联邦警察局以及法院给予双重批准,方可实施,”瑞士联邦委员会在公开声明(多语)外部链接中称。

上述措施均可实施六个月之久,并且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延续。

年仅12岁的儿童如果被政府部门视为潜在威胁,在接受监视或被收缴个人护照的同时,也必须在有关部门登记备案。新法亦明确规定,年龄已达15周岁的青少年,同样有被软禁的可能性。

涉及极端主义的案例

近年来,瑞士陆续针对多起涉及极端主义的案件提起公诉,其中包括三名伊拉克籍男子,他们最终因参与或支持某个恐怖组织而于2016年被判处分别入狱42至56个月。

自2001年迄今,被确认装扮成“游客”前往中东地区投奔暴力极端主义活动的92名瑞士“圣战分子”中,已有31人身亡。据瑞士政府透露,另有16人现已返回瑞士。

“所有证据表明,虽然瑞士是一个安全的国家,但依然存在威胁,”瑞士联邦司法部长卡琳·凯勒-苏特(Karin Keller-Sutter)表示,鉴于此,瑞士切实需要采取新举措以防止暴力极端主义活动。


相关内容

阅读最多
海外瑞士人

讨论最多

新闻

为了减少塑料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欧盟规定,从7月3日起,所有塑料瓶和无菌纸盒包装(利乐包装)的瓶盖,均需在开封后仍与瓶身相连。

相关内容

瑞士企业必须适应欧盟限塑令新规

此内容发布于 目前,欧盟地区的塑料瓶盖即便在拧开后仍需与瓶身相连。尽管该规定并不适用于瑞士,但瑞士公司仍需调整,这无疑牵涉到许多额外工作。

更多阅览 瑞士企业必须适应欧盟限塑令新规
瑞士军队在新闻稿中强调,绝不能触碰未爆弹药。一旦发现弹药残留物,需在现场做出明确标记,并拨打紧急电话通知警方。

相关内容

瑞士军队在2023年共销毁280枚未爆炸弹药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瑞士军队共清除280枚未爆弹药,并接到1122起相关报警。由于休闲活动的增加和公众对潜在危险认知的提高,报警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更多阅览 瑞士军队在2023年共销毁280枚未爆炸弹药
根据瑞士事故预防委员会(Swiss Council for Accident Prevention, BFU)的报告,过去十年间,行驶中佩戴安全带避免了5700多起重伤事故和约650起死亡事故。

相关内容

后排安全带拯救生命:瑞士30年里程碑纪实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推行后排乘客强制系安全带制度至今已有30年。瑞士事故预防委员会及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证实了这项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更多阅览 后排安全带拯救生命:瑞士30年里程碑纪实
风景宜人的日内瓦对间谍故事可不陌生。

相关内容

瑞士逮捕一位加拿大籍间谍嫌疑人

此内容发布于 本周四(8月8日)瑞士媒体报道,援引未具名情报来源的消息称,一名加拿大籍朝鲜问题专家、前联合国官员因涉嫌间谍罪在瑞士被拘留,此人很可能是为中国工作。

更多阅览 瑞士逮捕一位加拿大籍间谍嫌疑人

相关内容

瑞士绿党就女性退休年龄投票提出诉讼

此内容发布于 自本周曝出联邦对养老金系统的预测出现重大计算错误后,绿党(GRÜNE/Les VERT-E-S)正在就2022年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的投票提出诉讼。

更多阅览 瑞士绿党就女性退休年龄投票提出诉讼

相关内容

瑞士科研人员发现北京雾霾的来源

此内容发布于 在一项国际研究中,保罗·谢尔研究院(Paul Scherrer Institute)的科研人员已经辨认出中国首都空气污染物的源头。他们发现,雾霭的来源因冬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

更多阅览 瑞士科研人员发现北京雾霾的来源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