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巴塞尔议会暂时解除乞讨禁令之后,数十名罗姆人(或曰“吉普赛人”)随即走上巴塞尔街头,向路人祈求施舍钱财或食物。
Keystone/Georgios Kefalas
在长达数月的公众非议与争议中,瑞士城市巴塞尔街头将再度针对乞讨行为实施严格限制措施。
此内容发布于
巴塞尔市议会已同意实施一系列针对乞讨行为的限制措施,而这些严苛的限制措施已几近全面禁止乞讨。相关措施不仅对禁止乞讨活动的区域进行了明确界定,还规定会对有组织的乞讨行为加以严厉打击。
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尔曾于2019年暂时解除了乞讨禁令,此举导致数十名明显过着漂泊流浪生活的罗姆人(或曰“吉普赛人”)来到巴塞尔,向路人祈求施舍钱财或食物,由此引发了当地民众对该群体偶尔表现出的攻击性乞讨行为的声讨与抗议。
继巴塞尔市议会决定再度针对公共场所乞讨行为实施严格限制措施之后,多位法律专家认为,市议会的这一决定已违反《欧洲人权公约》(European Human Rights Convention),据此,他们呼吁瑞士最高法院介入干预。
总部设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已于今年1月针对瑞士向一名目不识丁、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吉普赛女性因在日内瓦乞讨而施以重罚的做法作出制裁和处罚,并表示,瑞士日内瓦方面禁止乞讨的规定侵害了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最终,日内瓦当局取消了自2008起实行的乞讨限制令。
瑞士绝大多数州目前都明令禁止乞讨行为。但与边缘化人群长期有合作往来的协会称,这些禁令正给最脆弱人群带来沉重打击。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乞讨禁令打击最弱势群体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大部分州禁止乞讨。沃州是最后实施此项极富争议的禁令的州之一。一年后,让我们来看看情况怎样。
更多阅览 瑞士乞讨禁令打击最弱势群体
相关内容
瑞士Z世代热衷亚洲网购:Temu与AliExpress最受青睐
此内容发布于
亚洲在线购物平台在瑞士日益受到欢迎。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四分之三的瑞士Z世代消费者曾在这些平台上购物。
更多阅览 瑞士Z世代热衷亚洲网购:Temu与AliExpress最受青睐
相关内容
贸易战阴影令全球股市压力重重
此内容发布于
从2月4日起,美国将向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从加拿大进口的能源征收关税的比例为10%。同时,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收10%的关税。
更多阅览 贸易战阴影令全球股市压力重重
相关内容
瑞士启动卵子捐赠合法化进程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政府于1月30日提出了卵子捐献合法化的大纲。
更多阅览 瑞士启动卵子捐赠合法化进程
相关内容
瑞士研究发现音乐可增强早产儿大脑连接
此内容发布于
音乐是人类通用的语言。或许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帮助早产儿改善认知缺陷。日内瓦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s of Geneva,HUG)一项长达数年的研究表明,音乐能加强早产儿大脑某些区域的连接。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些受音乐影响的区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更多阅览 瑞士研究发现音乐可增强早产儿大脑连接
相关内容
瑞士休闲娱乐活动价格飙升
此内容发布于
喜欢来瑞士滑雪度假的小伙伴注意了!在瑞士滑雪的快乐越来越贵。去年12月,瑞士人不得不为娱乐活动支付更多费用。度假公寓,套餐旅游和登山缆车的价格上涨尤其明显。
更多阅览 瑞士休闲娱乐活动价格飙升
相关内容
一半的瑞士人都在中国电商网站购物
此内容发布于
提到买东西,排除品牌的影响力,最终让人下定决心的无非品质或价格。虽然瑞士长期以生产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而闻名,但中国跨境电商在瑞士越来越受欢迎。
更多阅览 一半的瑞士人都在中国电商网站购物
相关内容
2025年2月1日起在瑞士生效的法律变更
此内容发布于
从2月1日起,瑞士一系列法律和条例的修订案将开始生效,同时一些其他新规也将同步实施,包括酒店餐饮业的最低工资上调、幼犬进口规定以及狼群的预防性管理等。以下是具体变化的概述:
更多阅览 2025年2月1日起在瑞士生效的法律变更
相关内容
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速度减缓
此内容发布于
尽管去年全球销售超过1’000万辆纯电池驱动的汽车,但电动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包括在瑞士。
更多阅览 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速度减缓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芯片之争:瑞士缘何不被美国视为盟友?
此内容发布于
日前,美国将瑞士排除在无限制获取人工智能所需芯片的盟友名单之外。美国试图通过限制先进芯片技术的出口,防止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军事领域取得优势。在此背景下,美国对芯片出口实施了更严格的管控政策,这也波及到瑞士等未被列入“最亲密盟友”名单的国家。
更多阅览 人工智能芯片之争:瑞士缘何不被美国视为盟友?
相关内容
瑞士职位空缺率下降,IT行业尤为突出
此内容发布于
经济低迷正对瑞士的就业市场造成影响。Adecco瑞士就业市场指数显示,2024年瑞士的职位空缺数量较上一年减少了10%。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
更多阅览 瑞士职位空缺率下降,IT行业尤为突出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做一个流浪汉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在这里谁都不担心饿死,但还是有60万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Niggi Schwald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生活在“富可敌国”的苏黎世,但他却是无家可归、街上的乞讨者。如今,作为城市向导,他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还带着参观者穿过苏黎世,向人们展示这一富裕都市的另一面。
瑞士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在这里谁都不担心饿死,但还是有60万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Niggi Schwald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生活在“富可敌国”的苏黎世,但他却是无家可归、街上的乞讨者。如今,作为城市向导,他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还带着参观者穿过苏黎世,向人们展示这一富裕都市的另一面。
那是苏黎世9月的一个下午。当天没有下雨,气温怡人。对Niggi Schwald来说,晚上睡公园的长凳就好了,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在市中心后面。他爱那里的宁静,“我早上不愿醒太早,”他说。
66岁的他对这座利马之城(苏黎世)了如指掌。当然他最了解的还是这座城市的阴暗面,穿过穷人、无家可归者,和那些领不到救济金的人的目光。他自己也在大街小巷上生活过4年。对于那段流浪的经历,他并未感到羞愧。归根结底,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一个睡袋、一个垫子、一个小的双肩背,还有一些衣物。这就是Niggi Schwald的所有-他在大街上生活时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当。那是2005年,他在苏黎世郊区铁路桥下发现了一辆被废弃的干草车,而这车就成了他的栖身之所,“那寒冷的冬夜,我永远也不会忘怀。我生了一堆火,却还是冻彻心扉,”他讲述道。
在监狱度假
那时的Niggi Schwald一贫如洗,在城里几个人气较旺的地方开始乞讨:中央火车站、商店和公车站点附近。运气好的话, 一天可以挣50瑞郎。他的“技术”在于,尽量表现得体面一些,至少要有礼貌。
如果下雨或者天气很冷,那么他就会钻到购物中心里。那是一个挺舒服的地方,离他的栖身之所也不远。购物中心就是他的一个“起居室”,他白天的时间大多在那里度过。总会有人给他一杯咖啡,或是一块蛋糕。一位商店的员工还给了他厕所的钥匙,这样他就可以在里面洗澡、洗洗衣服。
周日,商店关门,那么他就会去苏黎世的Kloten机场,混迹于旅客中间。那里的公共电视屏幕总会播放一些足球赛、滑雪赛,“这可以说就是我的业余生活,”他这样回忆道。
警察只找过他一次麻烦,那是因为他无票乘车,被逮到后又不缴付罚款。于是,他被关进监狱10天,“一天三顿饭,有暖气还有电视,对我来说就像度假一样”。
对无家可归者来说,一天的思绪总也离不开吃。夏天,他可以去农庄吃饭,因为他会帮农民干些庄稼地里的活儿。而在冬天,他有时并不想离开自己的干草车、去市中心“找饭辙”,就只好拼命灌水。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瑞士没有人会挨饿,因为到处都有救助机构。
在苏黎世,就有例如Suneboge(德)这样的合住中心,Niggi介绍说。对十几位流浪汉来说,这里就是一个救助点。它的前身是监狱,就在瑞士证券市场旁边,现在可以提供热餐,而且非常廉价。
上万名贫困者
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德)显示,瑞士有7.7%的贫困人口。具体来说就是,有59万人够不上法律规定的收入线,难以满足本人及其家庭的食品、住房、医疗保险等基本需求。尽管许多人其实都是有工作的。
Insert here: datawrapper sull'evoluzione del tasso di povertà
http://charts.swissinfo.ch/YG3y9/6/
如果再加上那些在贫困线上徘徊的人,据Caritas估计,这一人群可能会达到100万。瑞士有差不多1/5的人难以负担2000瑞郎的额外支出,例如一张牙医账单,Caritas在它今年公布的《瑞士新的贫困手册》(德、法)研究中这样写道。
特别容易“受穷”的是单亲家庭、单身成人、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以及待业在家的人。尽管Niggi不在此列,但“坠入贫困是很快的一件事”。
在这位生于巴塞尔的人在大街上流浪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他在工程师事务所工作,月薪也有7000瑞郎。“没什么好抱怨的”,后来他离婚了,工作压力很大(“我总想做的更多”),最后公司也倒闭了。那时他简直要崩溃,“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Niggi对此确信不疑。即使是上层社会的人,例如曾担任保险公司总裁的Mike,曾经在世界上飞来飞去,而如今也只栖身于“Suneboge”一个小小的房间里。
难以逾越的孤独
尽管命运多舛,但Niggi Schwald认为他还是幸运的。他可以时不时地喝上一杯,啤酒或红酒,只要他攒够了钱。他从未变为毒品或酒精依赖者,只有吸烟是他唯一的“不良嗜好”,以前,他总是管行人要烟。
他相信,这是因为他的个性:“我一向都很乐观,因为我相信,不会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他从未迁怒于人,既不怪政府、也不怪社会。他知道,他可以申请社会救济,他有这个权利。但繁琐的行政手续、填不完的表格和要与政府官员展开的对话吓坏了他,他不愿自找麻烦。
因此,他宁愿生活在大街上。这样的生活无须遵循什么规则,正如他所说,他是自由的。不过他也为自由付出了代价,“我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对我来说,那种孤独是最难以忍受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无家可归或乞讨者一般都有一只狗或者其他宠物,他说。宠物对于他们要远远超过“冒险伙伴”这样简单的意义。
城市的阴暗面
福利城市游
“惊奇”(德)联合会在巴塞尔组织了首个“福利城市游”。该组织出版一份街头杂志,而且致力于照顾流浪汉。
这类城市游的目的有二:首先是,依照穷人、无家可归者、申请不到救助金的人的眼光,展示这座城市;其次是,让这些人有可能成为城市向导。
巴塞尔于2013年4月首次按照德国模式提出类似建议,到目前为止,共有5500多人参与了这类城市游。
因为Niggi Schwald的付出和组织,这类城市游也出现在了苏黎世。2014年10月3日首个福利城市游顺利进行,总共持续2小时。今后这类项目还将在伯尔尼展开。
Niggi从未有过狗。他一向都是踽踽独行,直到有一天,那是2009年12月的一个夜,在自己的干草车上,他突然说:“够了,该结束了”。他不愿这冰冷彻骨的夜再次在野外度过。第二天早上,他去到了新教教堂的穷人赈济中心,从此,生活开始了彻底的改变。
如今,Niggi Schwald生活在苏黎世一套带家具的一居室公寓里。他是戏剧团体Schrägi Vögel(德)的组织人员,帮助召集街上的行人一起来表演。如果还有时间,那么他也会帮助那些贫困或边缘人组织。
“我的日程表”,他半开玩笑地说:“和商务人士也差不多”。一个月1700瑞郎的退休金基本够花,“钱很重要,但不如人际及社会关系重要,”他说。Niggi又回到了街上,不过这次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者摆脱孤单,他的项目被命名为“福利城市游”(德),带领游人在几个小时内了解当地流浪汉的日常生活。
客人们可以看到为穷人提供的“午餐桌”,紧急避难所,或者为有毒瘾的人准备的各类设施。这些地方都是普通公民尽量避免看到、接触到的,“这并非是去参观动物园,但它提供了消除偏见的可能,”Niggi确信。
只有一个地方,在他的导游路线里再也见不到了:干草车,那是他在铁道桥下睡了多日的地方。车,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车轨道。真遗憾,他微微叹气:“那里还是留有我那个时候的美好回忆的”。
更多阅览 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做一个流浪汉
相关内容
在瑞士允许乞讨吗?
此内容发布于
2016年9月,沃州议会通过了由右翼保守政党瑞士人民党(SVP/UDC)沃州分支发起的这项动议。动议要求将乞讨…
更多阅览 在瑞士允许乞讨吗?
相关内容
瑞士乞讨禁令打击最弱势群体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大部分州禁止乞讨。沃州是最后实施此项极富争议的禁令的州之一。一年后,让我们来看看情况怎样。
更多阅览 瑞士乞讨禁令打击最弱势群体
相关内容
无家可归者眼中的瑞士首都伯尔尼
此内容发布于
徜徉在伯尔尼的街巷,导游罗杰·迈尔(Roger Meier)带着旅游团依次参观救济流浪者的施粥所、暂且栖身的收…
更多阅览 无家可归者眼中的瑞士首都伯尔尼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