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外交政策转变:聚焦欧洲
瑞士外交政策可能面临重大改变,因为新上任的外交部长迪迪尔·布尔克哈尔德(Didier Burkhalter)决定将重点转向瑞士邻国。这与前任外交部长的策略完全不同。
瑞士左派希望瑞士的外交政策能够继续保持较为主动积极的姿态,特别在和平问题上。而保守党派则对新政策的转变表示欢迎。
巴塞尔-米卢斯(Basel-Mülhausen)机场位于法国。分别有一瑞士和法国入口。在瑞士地盘工作的员工几十年来遵循的都是瑞士劳动法,如今法国一法庭对此提出质疑。
在外交部对外公布2012-2015年外交政策而举办的官方见面会上,布尔克哈尔德指出,今后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
这位瑞士外交部长认为,瑞士多年来着眼于全球,与之相比,“微观环境”没有受到重视。对他来说,很明显,是该改变方向的时候了,瑞士应该更注重与邻国、欧盟发展关系。
不能在办公室空等
瑞士社会民主党国民院议员Carlo Sommaruga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我很惊讶,邻国的比重会增长很多”,“与邻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当然,这很重要。但我不认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这要占首位”。
Sommaruga回想到,与他同属一党的同事、布尔克哈尔德的前任卡尔米-瑞(Micheline Calmy-Rey)曾把外交焦点定在重大国际冲突上,并说:“如果瑞士从国际舞台上退出、不再在冲突中扮演调解人的角色,那么这是个错误。布尔克哈尔德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干等,等到别人找到瑞士。我们必须主动一些”。
后门与国门
未来几年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关系,这是“正确的”,瑞士曾驻柏林和华盛顿的前任大使Christian Blickenstorfer说。
“我们确实需要更深地维护与邻国的关系并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在之前有所欠缺。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属于G8或者G20,好的关系会赋予我们更多的机会,我们也可以在国际论坛上讲出我们对这些国家的诉求和观点”。
他希望,“今后的外交政策不要再搞‘援助事业’,”右翼保守瑞士人民党的Christoph Mörgeli说。
“我们必须回到传统外交和经济外交上来。我们将不再搞大排场的登台,这的确是一个好的转变。在外交上,瑞士总是以避过敞开的大门、走后门而获得成功”。
失去重要性?
Mörgeli认为,新的外交政策报告表明,瑞士正从卡尔米-瑞之前所提倡的“积极中立”外交,转向“中立”,这是一个“好兆头”,“中立总是一种消极的姿态,人们可以随意解释它”。
“积极中立”对Blickenstorfer来说“其实毫无内容”,“我这样理解我的前任上司,她觉得积极中立会给她更多的运作空间。我们知道我们是中立的,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回中立的本真意义,这也不错。事实上,这是一个战争期间的国际法定义”。
对“中立”的诠释直接得自于“我们是否还想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主动,”Sommaruga表示:“如果我们说,我们不再在调解、谈判、托管保护中扮演角色,那么我们就是在冒险,我们可能会在国际事务中丧失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不利的”。
少一点绝望地寻找
和平事业是一个“市场”,Sommaruga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挪威、奥地利,还有其他国家都企图在这一领域获利”。
Blickenstorfer提到,在联邦委员会的报告中, 和平事业并没有“变得不重要”,“这样可能可以避免再绝望地寻找时机。我的观点一直都是:瑞士在某些调解中,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发挥作用。但我们不必在每一次冲突、每一个危机中都寻求发挥主导作用。我认为,就重要的外交委托,比如伊朗和古巴,我们的角色不会变。但这不需要走向市场,只要让它们静静地发挥作用,就足够了”。
联邦委员会不久前通过了瑞士2012-2015外交政策报告。
该报告规定了本任期内的工作重点,并公布了4项战略性目标。
第一个重点是维护、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二个重点是与欧盟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瑞士还是希望发展双边关系,并在制度化问题上增加政治回旋的空间。
瑞士的经济利益将放在首位,特别是市场准入权和税务问题。
第三个重点是欧洲边缘地区和其他国家的稳定问题。
为了维护地区稳定,应采取发展中国家援助、东部国家援助、人道主义援助、推动和平行动、维护人权行动、法律援助等多种手段。
第四,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应得到加强,并力争多样化。日内瓦作为国际化城市应发挥更重要重用,并促进多边深入化关系。
联邦委员会将更关注居住在国外的瑞士人。
报告写到,居住或在国外旅行的瑞士人,在联邦的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就是住在国外的70万瑞士人,以及每年进行1600万次国外之旅的瑞士人,将成为关注重点之一。
联邦外交部设立了救助热线,以及危机管理中心,这类服务将使用更稳定、更先进的工具。
为此外交部今年将投资290亿瑞郎。目前140个使领馆已形成了网络联系。直至2015年,这些外交机构将形成协同作用,令工作更富成效,特别是在领事服务及签证签发上。
(译自德文:宋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