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政府呼吁国民勿要海外冒险
正当政府为国际危机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外交部长迪迪尔·布尔克哈尔德提出不愿再看到瑞士人去危险地区冒险却不受处罚。
上周二,挪威的雪崩造成4名瑞士滑雪者身亡;周三,墨西哥发生地震;周四,马里暴发武装叛乱。这虽是个多事之周,但它对联邦外交部安全政策与危机管理处(DSEC)处长克里斯廷·杜塞(Christian Dussey)来说,却毫无不寻常之处。
“每当发生危机,我都会从‘可能会有瑞士受害者’这个原则出发。瑞士排在侨民比例最高的5个欧洲国家之列。无论昼夜,我们都必须作好准备、迅速反应,因为最初的几小时具有决定意义,”杜塞大使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解释。他今年46岁,身兼大使和总参谋部军官之职,还曾在战略情报部供职。
此前一周,两名被扣巴基斯坦9个月的人质刚获自由,又有一名非政府组织成员在也门遭绑架。瑞士在菲律宾还另有一名人质,而在墨西哥有一人失踪。
在谴责“绑架业”的同时,新上任的外交部长布尔克哈尔德只能重申自己的工作重点:“必须对每个人在个人安全方面应尽的义务和政府介入的限度作出思考。 ”
明确而言,轻率的人在去基地组织或塔利班地盘上冒险之前,得再三思量,因为政府有意让他们承担经济后果。官方明确表示“伯尔尼不会支付赎金”,但救援协助的代价同样昂贵,这类事务需要政府内部多方配合,有时甚至耗时数月。
流动性激增
代价越来越昂贵,这是由于瑞士人的流动率在近10年里出现激增。海外瑞侨总数高达70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10%),而瑞士人每年旅行总数则达到1600万次。
与此同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恐怖主义、暴乱、核灾难、海啸、政治动荡、禽流感、地震、阿拉伯之春,国际形势自2008年起加快了节奏。此外,还要算上一系列的绑架行动,”杜塞强调。
“有变化的是,危机不再是依次出现,而是同时而至。一切都飞速发展,公众的期待与媒体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所有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预防与先发制人
正是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安全政策与危机管理处才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创立。其目的不再只是作出反应,而是要对危机先发制人、对风险进行预防。
在伯尔尼Bundesgasse路32号的“危机室”内,一名“守夜人”持续关注CNN、BBC、France 24或Al-Jazira等频道的时事新闻。每个月,联邦政府内各有关部门还会就海外瑞侨的安全问题在这里开会。
这促成了《旅行人员须知》的完善工作,作为主要预防工具。该《须知》被发表在联邦外交部和Twitter网站上。杜塞大使决心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那两名瑞士人在巴基斯坦遭绑架后的一星期内,签证申请数量大幅降低。之后的一周,申请数量又迅速回升。这令我们不知所措。”
人质:“我们以辅助方式介入”
一旦在海外遇险,瑞侨在一切自救努力都未成功时,联邦政府才会最后介入。
个人案例都由联邦外交部的领事保护处受理。“侨民熟悉当地情况,一般会自行应付,”杜塞大使透露:“通常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散客,在不熟悉该国或是只知一二的情况下,却要去危险地区冒险。”
人质事件过于敏感,外交官不便透露细节内容。但这绝对是场噩梦,不仅因为它性命攸关,而且过度的媒体报道还令压力大增。“在这类事件中,解决危机的责任首先应由绑架发生地的国家政府来承担。我们只是以辅助的方式介入,”该处处长指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曾采访过一位多次参与解决绑架事件的匿名人士,他表示:“瑞士面临的第一个限制,就是与相关国家间可能的合作关系类型,及该国对事件的认识。必须先确定潜在的对话人,评估对其的信任度,之后通过代理人,才开始进行谈判。”
“根据定义,一个国家不能说自己付了赎金。可在多起绑架案中,人质都活着回来了,那么其中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但这从来就不那么简单,因为一个国家付赎金的话,是不可能不通过相关国家政府的,这是国家主权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绑架者直接跟人质家人交涉。在有着悠久海盗传统的菲律宾,阿布沙耶夫(Abou Sayyaf)采用的就是这种套路。最后,像瑞士这样的法治国家也不能搞解救人质的行动,”这位专家补充说。
协助各大使馆
对于存在“空白区”的外交人员培训工作,安全政策与危机管理处也有意进行改善。
“一个重要危机出现时,大使馆需要抛开所有日常工作,转变成紧急事件处理中心。甚至可能连它自身的安全都面临风险。2010年曾出现过15次危机,2011年有12次,都需要我们的介入,”杜塞大使解释说。
该处在五大洲上都成立了专门的危机中队,下属各分队时刻待命,能在3-4个小时内赶至现场。此外它还组织了各种24小时危机演习的课程。
此外新媒体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从2010年海地地震时开始的-靠着Facebook、Twitter,家庭成员之间得以互相沟通。在其它情况下,我们自己也收到处于困境中的瑞士人发来的手机短信,”杜塞激动地透露。
他总结说:“每个事件都是一段能令我们逐步提高能力与效率的经验。”
绑架不是唯一的危险
近两年来,最为瑞士媒体所关注的国人海外遇险事件,要算是利比亚和巴基斯坦的2起人质事件。
但是,瑞士人在海外可能要面临的风险不仅只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有很多非人为因素存在其中,比如自然灾害和疾病。
瑞士联邦卫生部的网站上,极为详细列举了前往世界各国所需注射的防疫针,以及每种疫苗的最佳的注射时间、注意事项和使用人群等。随着不断进行的调研,该文件的信息也被不断更新。目前的参考版本是2011年12月更新的。
当疫情在某一国家出现后,瑞士驻该国使馆也会通过各种手段同当地瑞侨保持联系。
宪法中的外交条例确定了联邦外交部的工作范围,它规定“瑞士应向海外瑞侨提供协助”。
多年来,海外瑞侨组织(ASO)一直呼吁制订专门法律。联邦院议员菲利波·隆巴迪(Filippo Lombardi)在这方面提出的一项议案得到上下两院各委员会的支持。
据卡洛·索马鲁加(Carlo Sommaruga)代表称,议会上有些人要求让游客,甚至那些“令瑞士遇险”的企业,承担起固定数额或比例可调的经济支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2009年在马里遭绑架的一对瑞士游客夫妇就支付了4万瑞郎),但各项条件还很模糊。
一项新法将可能面世,或被并入海外瑞侨法。其困难在于需要根据受助者的身份-非政府组织代表、瑞士企业职员、长居瑞侨,或是普通游客等,来对金额及谁来买单作出具体规定。
草拟立法项目的专门工作组已经成立。“如果进展顺利,项目将于今秋提交各有关委员会,再由它们会呈交议会,在冬季议事期内审议,”隆巴迪介绍说。
在1997年发生卢克索恐怖屠杀事件后,联邦外交部人员安全司于1999年正式成立。
该司集结了海外瑞侨服务处和领事保护处,自2011年6月1日起,又增加了安全政策与危机管理处及旅行人员咨询处。
安全政策与危机管理处创建了一套国际形势监控及报警系统,以及分布于5大洲、由270名志愿者组成的危机介入中队。
在预防方面,安全政策与危机管理处通过互联网和Twitter,向157个国家发布联邦外交部的《旅行人员须知》。该处包括十几名工作人员,年预算为40万瑞郎(合279万元人民币)。
从2012年5月1日起,创办于2011年元旦的“联邦外交部热线服务电话”将正式成为全天候服务的对外窗口。目前热线有10名工作人员,平均每月要接听和接收2000个电话与邮件。
在遇到重大危机时,还能增设一条由16名志愿者组成的“热线”。
(译自法文:小雷,改编: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