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首次因球迷冲突停赛
上周末苏黎世主场球队的比赛被中途停赛,再次提出了瑞士怎样处理球赛流氓暴力行为的问题。
上周日,由于双方球迷发生冲突,苏黎世足球俱乐部(FC Zurich)与草蜢俱乐部(Grasshopper Club)的比赛在终场前15分钟时被提前中止。据观察人士评述,近期引入的某些对付该问题的措施存在协调不善的缺陷。
去年各州政府与足联足协联手限制赛场周围的酒类销售,承诺将加强录像监控和比赛期间的警力部署,及增补已知足球流氓的资料库。
2006年,苏黎世足球俱乐部与巴塞尔足球俱乐部(FC Basel)间上演的暴力引发了资料库及其它措施的设立,到瑞士与奥地利合办2008年欧锦赛时已初步建立。然而其效果有限,至去年年中,资料库里只登记了645名足球流氓。
上周日的暴力令足球再次陷入低谷,瑞士足联(SFL)发言人罗杰·缪勒(Roger Müller)称其“令人失望”,同时坦言此事件“令我们的日子更不好过”。
缪勒补充说,瑞士足联会竭尽全力将这些流氓送上法庭。
他还承认,不少措施-也包括从别国学来的-都未能奏效。
集体的失败
“想法的实施是更大的难题,只有在足联、各俱乐部、警力、交通运营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紧密协作下,才能够实现,”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缺乏工作的明确规章与方针。许多地方的协调都未能达到要求。”
这个难题在上月再次突显,当时由联邦体育部组织的会议没能作出有意义的决定,只能要求各州自寻解决方案。
由于受够了周末期间对车厢的破坏行为,瑞士铁路公司(SBB)决定寻求一项禁令,以拒绝搭载客场观赛的球迷。
据莱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介绍,两次重大事故曾迫使英国政府推出全国性战略,令上世纪70、80年代更严重的流氓问题得以解决。
在1985年海塞尔球场惨案及4年后希尔斯堡惨案陨灭的生命,促使司法审查机构建议实施这样一套全国性的协调计划。
尴尬的形象
瑞士也从中借鉴了不少,其中包括建立流氓资料库、禁止暴力球迷入场、动员温和支持团体的协助,及引入录像监视。
此外,几座瑞士球场都得到升级或重建,并大力鼓励球迷以家庭为单位来观看比赛。
但在威廉姆斯看来,除非以完全有组织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否则以上方案将不能取得全部效果。
“英国的情况比我们在瑞士看到的更为严重。重大灾难的发生才迫使全国政策形成统一,之前就是缺乏这种统一性,”他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透露。
“现在英国看到其它国家的情况,比如意大利,会惊讶于他们为何会陷入20年前的同样局面。英国政府的介入,是因为流氓行径跟随着国家队,在国外留下英国人的尴尬形象。政府意识到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动员足球迷
英国足球流氓问题得以平静的另一个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初卫星电视公司注入的大量资金。这使各俱乐部成功地将足球运动推广到社会其它阶层,比如中等收入家庭。
瑞士不大可能吸引到如此高额的资金,但各俱乐部在与球迷联手,将该运动中产阶级化。这包括鼓励球迷参与友谊项目,例如反种族主义宣传活动。
不过据伯尔尼年轻人俱乐部(FC Young Boys Bern)球迷工作人员乌尔斯·弗里登(Urs Frieden)反映,即使在这里,某些尝试也比其它的更为有效。
此前完全由足球管理机构资助的由上至下的模式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年轻人俱乐部方案却因其它参与方的投入而取得成功。
“我们的模式是由下至上的方式,将球迷与不同参与者联系到一起,”弗里登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俱乐部、青年工作者与州政府共同协作,建立起球迷协会,并从几个来源保证资金的供给。”
瑞士的球迷暴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足球。近年来冰球也因支持者的不良行为而背上污名。
足球于2006年赛季最后几天被拖入泥沼。在一场决定头衔归属的戏剧性比赛之后,巴塞尔与苏黎世球迷在球场内和巴塞尔街头发生激烈冲突。
作为回应,足联要求各俱乐部负起管理观看本队客场比赛球迷及为这些比赛出票的责任,同时还引入了一系列其它措施(见正文)。
然而此举未能堵住暴力。在度过安静的一年后,2008年伯尔尼年轻人俱乐部与锡永足球俱乐部(FC Sion)的20名球迷因暴力行为及在赛场上燃放焰火,而被禁止入场观赛3年。年轻人俱乐部也因此被处以罚款,并不得不限制球迷入场观看次年赛季的第一场比赛。
2009年瑞士杯赛半决赛后,锡永和卢塞恩的球迷也曾在球场上混战。巴塞尔与苏黎世球迷则不断在每次比赛之日到对方的城市里捣乱。
今年10月2日在苏黎世足球俱乐部与草蜢俱乐部的比赛过程中,一名球迷向对方支持者的座位席投掷了一根手持烟花,导致两方球迷大打出手,因而裁判提前中止比赛。
苏黎世市体育部负责人杰罗尔德·劳伯(Gerold Lauber)呼吁,应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在比赛中使用手持烟花和焰火。
(译自英文: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