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首次曝光世界经济论坛幕后的故事

老人与少女:电影广告上的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和年轻的气候活动家格蕾塔·通贝里。 zvg

每年一月,世界权势人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幕后谈论些什么?谁是全球精英年会的幕后策划人?德国纪录片导演Marcus Vetter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历史上首次客观地披露了权力幕后的故事。

时下,这部名为《论坛》的纪录片正在部分影院上映。2020年2月,该片将在瑞士电视台播出,Petra Krimphove为我们采访了导演Marcus Vetter。欣赏预告片,请点击这里(德)外部链接

电影:《论坛》

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导演Marcus Vetter一直陪伴着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现年81岁的施瓦布教授。在达沃斯年会期间,他还获准拍摄国家元首及经济领袖的非公开会谈。在影片中,Vetter不仅为世界经济论坛的与会人员,而且还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发声的机会,目的是让观众抛弃成见,了解世界经济论坛及举办论坛的机构。Marcus Vetter是著名的纪录片导演,获得了包括德国电影奖和格里姆奖(Grimme Preis)在内的多个奖项。目前,《论坛》正在电影节和部分影院上映。2020年2月,该片将在瑞士电视台播放,该片由瑞士广播电视公司联合制作。

电影导演Marcus Vetter

swissinfo.ch: 作为一位屡次获奖的导演,您为什么要拍摄一部关于世界经济论坛的电影?要知道世界经济论坛是备受争议的。

M.V.: 刚开始我没想过拍这部电影。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世界经济论坛也抱有偏见,以为权势人物是在这里做交易。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施瓦布(Klaus Schwab)这个人。但是,当制片人Klaus Beetz问我是否愿意拍片的时候,我意识到,在人们对政治越来越厌恶的今天,这是一个观察精英人物的好机会。2018年,我第一次去了达沃斯,有了最初的印象。

swissinfo.ch: 您对世界经济论坛有什么印象?

M.V.: 当我第一次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谈话的时候,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在为理想而奋斗。他的理想就是,把权势人物召集起来,与他们探讨社会伦理问题。施瓦布当年的观点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他认为,企业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员工的责任。 

施瓦布思维敏捷,直到现在,他依然夜以继日地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于是,我对他产生了兴趣。显然,拍这样一部影片,电影的主人公必须要有明确的信念,否则,我不会对这个题材产生兴趣。而施瓦布就是有信念的人。我的第二个前提是,施瓦布必须要开诚布公。这一点,他也做到了。

Filmautor Marcus Vetter.
电影导演Marcus Vetter。 zvg

swissinfo.ch: 您不仅跟他做过几次长谈,而且还曾经两次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进行拍摄。您可以在年会上自由行动吗?或者,您要遵守哪些约定?

M.V.: 在获得了比记者更大的自由并获准参加最高层会谈以后,我终于答应了制片人。我拍摄到了特朗普、马克龙和特蕾莎·梅等国家元首普通人的一面。

第一年,我被要求离开双边会谈的会场。于是,我给施瓦布写信说,无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拍摄。他立刻回了信,对我的抗议表示理解,然后为我争取到了更大的行动空间。他言而有信。

swissinfo.ch: 电影里的某些镜头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快。比如,有这么个镜头,一桌子的首席执行官像小学生似的毕恭毕敬地倾听美国总统特朗普讲话。可是,您怎么会在场呢?

世界经济论坛晚宴:大型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达敬意。 World Economic Forum / Benedikt Von Loebell

M.V.: 施瓦布信任我,就像他的客人信任他那样。在您提到的晚宴上,在座的首席执行官的确在讨好特朗普,他们毕恭毕敬地倾听特朗普讲话。

swissinfo.ch: 那么,总裁参加达沃斯年会的目的是为自己谋利益吗?

M.V.: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但是,这个批评意见是有道理的。所以,绿色和平组织的首席执行官Jennifer Morgan女士代表非政府组织在电影中发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她直截了当提出了问题,明确地表达了许多人的忧虑。

她指责精英阶层在达沃斯只是在“洗绿”自己,他们并不真的关心当今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在影片中,她其实是在和施瓦布唱反调。她呼吁施瓦布唤醒精英们的良知,而不仅仅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论坛。

swissinfo.ch: 他自己难道不能这么做吗?

M.V.: 作为主人,这样做有难度,否则客人就不会再来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了。施瓦布认为,无论他喜欢某人与否,提供给他一个对话的平台都是非常重要的。

非政府组织从局外人的角度批评与会者并对他们进行问责,这常常也是施瓦布想要的效果,只是他自己不能这么做而已。

swissinfo.ch: 2019年的年会上,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举起了一面镜子,让世人看到了精英阶层的不作为。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这位环保少女晋升为偶像,这对影片来说是一件幸事吧?

M.V.: 这既不是一件幸事,也并非偶然,而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特点。我之所以决定拍摄这部影片,其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对精英阶层越来越不信任,对他们的批评越来越激烈。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不可避免地孕育出了这样一位偶像,她代表了年轻人的愤怒和忧虑。

如同多年老友:施瓦布在世界经济论坛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谈。 Pierre Johne

swissinfo.ch: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施瓦布本人亲自负责邀请函的措辞,亲自挑选礼品。他像老朋友一样欢迎各位国家元首,从容地主持论坛。一句话,他就是达沃斯的核心,也是世界经济论坛的灵魂。有朝一日,谁会是他的接班人呢?

M.V.: 我不想在电影里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他的思维依然敏捷,令人难以置信。这部电影不是他的送别曲。无论如何,找到一位继承他衣钵的接班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人必须像施瓦布一样,既有棱角,又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

swissinfo.ch: 看来,他确实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M.V.: 如果纪录片只是重复批评家的观点,那么对观众而言,电影就会很无聊。在这部影片里,世界经济论坛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得到了发声的机会。论坛的批评者可能期望更多的批评声音,而论坛的工作人员可能认为非政府组织(比如绿色和平组织的首席执行官)的批评太过严厉。但是,最后大家都达成了妥协,因为没有任何一方被全盘否定。我致力于消除观众对论坛的成见。观众应该先认真了解世界经济论坛,然后再形成自己的观点。

世界经济论坛

早在1971年,生活在日内瓦的德国经济学教授施瓦布就萌生了一个想法,邀请政治界、经济界和公民社会的代表来到瑞士的小山村达沃斯,远离公众的视线进行讨论交流。从此以后,世界经济论坛的规模就不断地扩大,论坛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州,有约700名员工。此外,世界经济论坛还在北京、纽约、东京和旧金山设立了办公室。世界经济论坛的组织形式是基金会,拥有100多名公司会员,会费累计为每年约430万欧元。

(翻译:阎寒)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