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投敲开同性恋婚姻大门
瑞士人在全民投票中以大多数“赞成”票,为同性恋敞开了婚姻殿堂的大门-这无疑显示出:民主有助于实现平等权利。然而放眼世界便会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9月底,韩国首都首尔南部的清斋寺邻里俱乐部里举行了一个投票聚会,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聚会。“当来自瑞士的第一个结果公布时,我们都欢呼了起来,”金文珍(音译)说。
这位35岁的商业雇员及LGBTQ(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活动家当晚正在这个韩国为数不多的男女同性恋者官方聚会场所等待瑞士的投票结果:“瑞士这个明确的公投结果对我们是一种激励,我们准备在韩国也开始为同性恋婚姻发起请愿,”金文珍说:“目前,保守派和教会一直在有关LGBTQ权利的公开辩论中占着主导地位。”
今年9月26日,64.1%的瑞士选民在一次历史性的公投中赞成同性恋结婚。之所以具有历史意义也是因为,支持票的比例超过了上一个公投世界纪录-2015年爱尔兰人以62%的支持票赞成“婚姻平等”。
相关内容
瑞士人投票通过:同性伴侣结婚
这一重要的平等问题在瑞士投票中获得成功,引导了一种世界新潮流,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任教的宪法律师Nan D. Hunter说:“直至几十年前,公投这种直接民主权益还被当作阻碍LGBTQ群体维权的一种手段。”
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各州及地方未针对任何其他议题发起过投票:“直至千禧年所进行的150多个为LGBTQ争取权益的投票中,反对者获胜的几率占了四分之三,”Nan D. Hunter说。但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支持者们改变了策略之后,美国潮流出现逆转。动议和投票宣传的主题不再是‘为少数群体争取特权’,变为‘平等是民主社会的基本权益’。”
这也符合时代精神,同时对政治中心具有说服力,最终获得了法院的支持。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结束了一场漫长的斗争,宣布所有禁止平等婚姻权的规定都是违背宪法的。瑞士这项公投获得通过之后,全世界已有29个允许 “人人享有结婚权”的国家。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直接民主手段(全民投票)促进平等仍然是一把双刃剑。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安德拉西德语大学(Andrássy Universität)校长Zoltán Tibor Pállinger说:“这完全取决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起公投。”
近些年芬兰、台湾、澳大利亚等地通过公民动议和公投实现了“人人拥有结婚权”,而匈牙利的保守政府目前却正试图利用一个“从上而下”的公投制造对LGBTQ群体的排斥情绪。
“Orbán总理想利用LGBTQ权利公投来削弱反对派力量,”Pállinger在接受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采访时说:“当然,匈牙利的公投也有可能是由公民发起的。”
Zoltán Tibor Pállinger在2021年瑞士民主论坛上接受采访:
相关内容
“匈牙利反对派学乖了”
“这一次,我们不会再让Orbán想分裂我们的意图得逞,”Ágnes Erdös在布达佩斯市中心举行的一次反对新LGBTQ法的示威中说。这位四十岁的女教师与她的伴侣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她说这话的时候显得信心十足。“如果就连保守的瑞士都能如此态度鲜明地投票支持同性婚姻,那我们匈牙利,绝对不能朝反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次公投通过,Orbán政府发行的这项法律将进一步限制LGBTQ的权益。”Erdös对瑞士资讯说:“那我就移民。”
根据哥德堡大学民主多样性研究所的一项最新调查得出的结果,一个国家的民主与平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独裁领导的国家,有关平等问题的支持率平均比民主国家低三分之二,”民主多样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Nazifa Alizida说。
这种相关性在瑞士这次针对同性婚姻投票中,得到了证实,在民主多样性研究所的民主排名中瑞士名列第5;而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平等指数排名中,瑞士排名第10。而匈牙利的排名则比较落后(分别排名第89和第99)。这一排名结果也给韩国带来了希望:尽管这个东亚国家目前在平等指数上排名第102,仍落后于匈牙利,但根据民主多样性研究所的数据,韩国目前是全世界20个最佳民主国家之一。
人民的权利是一种解决方案?
韩国前平等和家庭部长李贞玉(Jung-Ok Lee)证实了LGBTQ活动家Kim的说法,在韩国,保守的基督教人士对同性恋婚姻问题仍持反对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当选的政治家和法院都没有勇气涉及这个问题的原因。”
但李贞玉认为加强利用直接民主中的民主权利(发起全民投票)是一条出路。目前韩国只在地方和地区层面使用这样的权利,在国家层面,迄今为止只进行过修宪的强制性投票,目前韩国议会正在就国家层面的相应改革进行讨论。
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清晰地表明:民主参与权与少数群体拥有平等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算在民主处于被削弱的阶段也同样如此。
(译自德文:杨煦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