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一切”:在全球無政府主義的發源地
國際無政府主義在19世紀時誕生於瑞士的山谷裡。如今有上千名無政府主義者到瑞士的小鎮St. Imier朝聖。雖然同為無政府主義者,但面對諸如烏克蘭戰爭等問題時,他們的立場卻大相徑庭。請看報導。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在St-Imier鎮中心的一處牆角上,有人噴上了用法語寫就的塗鴉:“破壞一切”,下面則是無政府主義的標誌。還有人在上面貼了一塊自製的小海報,上書英文的:“請尊重此地居民及其住房”。
今年到St-Imier參加“無政府主義2023”(Anarchy 2023)代表大會慶典的5000多名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大洲。這其中不乏看熱鬧的,但大多是無政府主義的信徒。他們中的許多人搭帳篷露營,有些人身著花哨,但大多都穿著黑色衣服。
在5天會議期間,自發組織的廚房滿足了上萬人次的用餐需求,就連洗碗的工作也由志工來幫忙。
無政府主義者追求什麼?
無政府主義者反對一切權威,無論是教會、國家的,還是資本主義的;並且希望建立一個沒有權力關係的社會主義社會。
但還有許多問題是不確定的:要如何務實地進行社會活動?人們該選擇絕對的直接民主嗎?還是把“民主”當作“統治體系”完全屏棄?
無政府主義有許多著作和代表人物,但與馬克思主義等不同,無政府主義者恰恰不希望以某一部作品作為方向和行動的指引。這是St-Imier地方史的一部分。
1864年,工人運動代表們在倫敦組建了“第一國際”。然而其內部很快發生了衝突,這主要是因為由卡爾·馬克思把持的總委員會索要的權力越來越多。
來自汝拉針對馬克思的批評之聲
1871年,St. Imier山谷中信奉無政府主義的鐘錶匠們通告天下:“一個人,如果掌握了超越於其同胞的權力,那麼他就不可能是道德的……” 而這位“擁有權力的人”,顯然指的就是馬克思。
於1872年召開的“第一國際”代表大會將多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逐出門外,這其中就有巴枯寧(Michail Bakunin)。此後不久St. Imier也組建了一個自己的無政府主義國際組織,當然是在巴枯寧的參與下。
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在汝拉
St. Imier當地的無政府主義運動在持續發展,並開始對世界產生影響。後來成為無政府主義革命家和作家的克魯泡特金(Pjotr Kropotkin)在其回憶錄中寫到:“當我在(汝拉)山區與鐘錶工人待了一週後,我確認了我的社會主義觀:我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
“很棒!”麵包店的售貨員說。因為無政府主義者買了很多麵包嗎? “當然不僅如此。他們非常友善、也不吵鬧。”
但從內在來講這些人不太一樣:“我覺得有些想法挺好的,但當真那麼生活,根本不可能。人都是有領導的,不是嗎,生活就是這樣。”
正是秉承著“無政府主義”思想,這次“無政府主義2023”的活動安排也沒有樹立任何權威:所有人,只要想都可以通過網絡表格登記參與本地大會的活動籌劃。
所以這次活動的“節目單”就特別長且豐富:無政府主義者的“約德爾調”、絲網印刷、音樂會和許多、眾多、非常多的討論。幸好與“史詩級”的節目單相比,給媒體的指南比較短。不過大多數與會者希望匿名,所以多數活動不允許拍照。
書寫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午安,同志們”,在St-Imier坐滿人的鎮禮堂,2位工作坊的主持人問候道,她們的身後是風景畫,許多人席地而坐。
這兩位主持人屬於世界性的集體組織“Crimethinc”,她們的英語聽起來很美式。無論她們是否是專業的歷史學家,但至少是歷史愛好者。
其中一人講到:1872年在St. Imier舉辦無政府主義代表大會的熱情“就算到了今天也意義非凡”。書寫無政府主義的歷史對無政府主義者來說至關重要,這有助於他們理解無政府主義的傳統。
世界上的首位變性人曾一直在為男女平權而奮鬥,他就深受無政府主義的影響。消費社會中的許多發展變革-從共享單車到推特-都可以追溯到無政府主義的想法,只不過“被資本主義佔用了”。
此外無政府主義的歷史書寫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歷史學家們總把“現存世界”當“唯一的可能”來展示。
巴枯寧與路障
Crimethinc舉了一個反例,但這看上去比大學歷史系的許多研究更冷門:他們對巴枯寧(Michail Bakunin)的一段生活軼事進行了事實驗證。
根據這則軼事,巴枯寧於1849年在德累斯頓展開巷戰的時候,曾讓人搬出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作為路障,希望普魯士士兵因愛惜藝術品而收手。
Crimethinc列出證據說明這絕不可能發生。他們想證實巴枯寧既沒有拒絕、也沒有安排過這些藝術品。這其中的關聯性尚待證實。但Crimethinc對“偉人”巴枯寧的關注,卻落實到這種無法確認的細節上,實在惹人注目。
冰上曲棍球場裡的無政府主義書展
在St-Imier的冰上曲棍球運動館裡高高懸掛著幾件當地球隊的運動衫,而下面則是無政府主義書展的攤位。在擺放著沙發的角落裡有人讀書,旁邊擺著剛印刷出來的小冊子。無論是經典的哲學著作還是自己印的手冊,如反精神病學的或要“超越民主的無政府主義文章”,都有俄文、英文和德文版本。
這裡提供的許多材料都有些自相矛盾,有些甚至會引發與會者之間的衝突,例如有本書由法國的哲學家歐斐(Michel Onfray)作序,他起初是極左的後又轉為右翼。
無政府主義和烏克蘭戰爭
一位來自白俄羅斯的無政府主義者正在為團結烏克蘭的無政府主義者籌款。 “直至燒毀克里姆林宮”,宣傳貼紙上這樣寫到。旁邊擺著的小冊子也強調:支持烏克蘭的無政府主義者是在“抵禦帝國主義的侵略”。
一位烏克蘭女性在鎮禮堂的專家論壇上陳述,當人們所在的國家被侵略,討論再多否定國家與民族的理論也是無用。
一位來自白俄羅斯的無政府主義者在報告中提到,鄉村的無政府主義運動是如何以西方的文獻為導向,又是如何翻譯的。她曾親身經歷來自西方的無政府主義者是如何令人不快地教授這些,而這對於在白俄羅斯的生活與交往又意味著什麼。
與澤連斯基相關的假訊息
這類毫無限制的開放式“活動安排”也顯示出其不利的一面,例如在與反軍國主義和烏克蘭戰爭有關的一個研討會裡。一位來自德國較為年長的無政府主義者面對多為德國人的聽眾按著講稿照本宣科,他很想將底稿付梓成書。
他認為不該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其理由之一便是烏克蘭的焚書規模比“1933年德國納粹統治時還要大”。同樣,他說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因西方輸送武器而大發橫財。但這些言論都出自社交媒體和俄羅斯宣傳的假訊息。
然而台下的近三十名聽眾對此毫不生疑,甚至當他宣稱,這場戰爭並不是開始於2022年2月俄羅斯的入侵,而是始於“龐大的北約演習”時也深信不疑。但他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和自2014年以來東部省份持續燃燒的戰火則隻字未提。
這樣的報告是不可能出現在一個有計畫、有主持的活動中的。但那樣會帶來更多的權威性,而為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所不喜。
晚些時候在“破壞一切”的塗鴉之上出現了一幅新海報。上面註明請不要塗鴉,因為要遞交罰款用以維修。有人在下面用氈頭筆又亂塗了一則與罰款有關的笑話。
(譯自德語:宋婷,編輯:Marc Leutenegger)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