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建交60周年-变换中的双边关系
1950年1月17日,瑞士承认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最早认可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当时与中国的关系完全以政治外交为中心。60年后的今天,中瑞外交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经济大国。
这一点也体现在有关人权问题的对话上,瑞中关系着重于这个传统话题。中国因为在经济上的发展,在对话中成为优势一方。
中国的变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89年在经历了天安门事件之后,中国遭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谴责。在此之后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个国家从此有了自信。
自信的表现
用洛桑大学的中国通-Antoine Kernen教授的话说,不久前中向瑞士发出的警告,就体现了中国的自信。瑞士出于人道原因,准备接收两名维吾尔族关塔那摩囚犯,中国政府对此警告说,这样做有可能会影响中瑞关系。
而对于瑞士来说,惹恼中国的确是件冒险的事。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瑞士在亚洲的重要经济伙伴。
Kernen教授表示,中国的反应并不令人吃惊。中国政府视“收留中国通缉的案犯”为干涉内政。他说:“这与中国反对达赖喇嘛访问瑞士是同样的道理。”
矛盾容易化解
不仅仅瑞士,许多其他欧洲国家也同样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摇身成为优势一方。Kernen教授举了法国的例子-2008年奥运召开之前,因西藏问题中国与法国之间产生了分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抵制措施,就连法国超市家乐福都难免销售受挫。
但中国并不“记仇”,一般情况下问题都会在短时间内化解,很快就会将精力集中到其他更有利益的事物上去。
曾在2000-2004年担任瑞士驻北京大使的Dominique Dreyer也同意这样的看法。因此他认为,瑞士不必对于接收维吾尔人的问题顾虑太多。
非首次摩擦
接收两名维吾尔人并不是中瑞之间的首次摩擦。1999年,当中国主席江泽民访瑞遭到逃亡藏人大张旗鼓地抗议时,已经出现过一次外交危机。
但这次“危机”很快就云消雾散了。为了不再伤害与中国之间的关系,10年后瑞士吸取教训:当2009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瑞士时,瑞士采取了严厉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禁止了一切游行活动,令那次访问进行得十分顺利。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及通讯社
中国(含香港)是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第二。
瑞士对中国的出口额从1990年的4.15亿瑞郎,提升到2004年的54亿瑞郎。出口商品主要为机械、表、化学、制药品。
中国出口瑞士的贸易额从1990年的4.18亿瑞郎,提升到2004年的48亿瑞郎。进口主要产品有机械、表、纺织品和化学药品。
瑞士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在2006年达近10亿瑞郎。300家瑞士公司、6万名员工在中国工作。
1918:首项友好条约
1950:瑞士成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1974:首项商贸条约
1980:与瑞士迅达公司成立中国首家合资公司
1986:签订两国互相保护投资协议
1989: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1992:签订专利保护协议
1996:首位联邦主席访华(Jean-Pascal Delamuraz)
2002:瑞士商务港于上海成立
2004:瑞士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国
2007:签署保护知识产权共同宣言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