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加入联合国10年:瑞士不再纠结

2000年3月6日,瑞士首都伯尔尼:一个由各党派组成的委员会正在提交倡议瑞士加入联合国的公民签名。 Keystone

2002年3月3日,瑞士人民以略超半数的赞同票通过了加入联合国的议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踌躇,瑞士才迈出这历史性的一部。这种踌躇和瑞士人捍卫自己中立国神话的愿望密不可分。

10年前,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在欢迎瑞士代表团加入国际大家庭时说过:“瑞士人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我们对这一天期待良久了”。

从联合国1945年诞生到2002年瑞士加盟,经历了多少漫长的等待、纠结以及瑞士对联合国信心缺乏。

半个多世纪来,瑞士的态度造一起了外界的极度不解。这个国家二战前非常活跃地加入国际联盟(Société des Nations),它既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也是二战后联合国各机构的所在国。它怎么可能如此坚定决绝的站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呢?

为了理解“自相矛盾的瑞士情结”,还要追溯到1945年6月26日。当时,51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基于种种因素,瑞士决定不加入联合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际联盟的无所作为令人失望。刚刚诞生的联合国当时被视为大国权力之争的俱乐部。瑞士选择一旁观望,符合当时瑞士人的普遍观点。

绝对中立

然而,在这一决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当时瑞士政府宣传的中立国理念。

1920年加入国际联盟后,瑞士政府就采取了“具有特色”的中立国政策。其着眼点就是瑞士联邦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但参与经济制裁。1938年,面临战争的威胁,联邦政府才转向完全中立。

“这种完全或者说绝对中立的观点曾在二战期间及战后被神化了。可想而知,正是中立地位使得瑞士免于战火袭击。一方面,这得力于国内的大力宣传,同时也使瑞士免受外国势力的联合入侵”,历史学家卡罗·摩斯(Carlo Moos)解释道。

“事实上,外界把焦点集中在二战期间瑞士和德国纳粹的关系处理上。当然,对于美国、英国和苏联来说,瑞士的声望也由于其“伪中立国 ”形象而大打折扣。瑞士在这些国家的眼里已经失去了信誉”。

共产主义阵营的建立

然而,瑞士的中立地位在随后的几年,也就是冷战初期重新得到了认可。“尽管如此,其中立国地位也形同虚设,因为瑞士那时坚定不移的投靠西方集团。对于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而言,瑞士作为中立国具有利用价值,因此它们也尽量去提高瑞士中立国的身价”,卡罗·摩斯(Carlo Moos)介绍到。

在其它中立国接二连三的加入联合国时,瑞士却几十年不变的精心维护着自己的绝对中立,坚持不加入联合国。1986年首次加入联合国的提议有75%的公民投了否决票。

“加入联合国最大问题之一,是当时联合国被资产阶级及右派们看作是由共产主义国家操控的阵营,尤其是联合国大会。摆脱殖民化后,很多新兴国家事实上也和东方集团列为一个阵营 ”,这位历史学家补充道。

新辩论

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瑞士的中立地位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同时,国内意识形态方面的阻力也不复存在。于是,在瑞士展开了一场新的辩论:一边,开放派们倡议面对世界-特别是向联合国或和欧盟-敞开国门;另一边,以右派人民党为首的反对派对此坚决反对。

对于支持者来说,瑞士不能继续用自己的中立做挡箭牌,而应该和国际社会步伐一致,放弃保守政治,这样会更好的保护本国的利益。对于反对派来讲,敞开国门后,不仅瑞士的中立地位会受到威胁,而且国家主权和国家协调也会出现隐患。

大多数瑞士人认可反对者的观点,这让外界难以理解。“这有点儿自相矛盾: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像瑞士人旅行那么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百分比像瑞士那么高;按照公民数目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瑞士有那么多的外国人、游客以及那么多的民族”,2002年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掩饰不住它的惊讶,因为瑞士此时还是联合国门外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地位不变

2002年到了-瑞士要等到这一年才迈出了历史性步伐:3月3日,各地进行了就是否加入联合国的全民公投。最后,瑞士以54%支持的微弱多数得以迈进入联合国大门。

几年前,为了调查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存款的纠纷,Bergier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揭露“黑色”事实的报告。这份报告让瑞士和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关系暴露无遗,毁灭了二战以来瑞士的中立神话。

加入联合国10年后,天并没有塌下来砸到瑞士人,瑞士的地位也并未改变。但批评之声依旧存在。

1986年,在瑞士公投决定是否加入联合国的背景下,保守派掀起了瑞士中立与独立运动(ASIN)。该运动的负责人魏纳·卡特曼(Werner Gartenmann)表示:“我们对现状表示失望。一方面,我们的中立地位逐渐被淡忘;另一方面,我们加入了联合国并没有使我们改善和各国的关系。美国和欧盟对于瑞士银行保密法及金融机构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例证”。

日前,联邦外交国务秘书长彼得·毛尔(Peter Maurer)对瑞士加入联合国10年进行了总结。他对瑞士中立与独立运动反映出的担忧表示了自己看法:“这些担心毫无根据,我们的既定目标都已得以实现”。毛尔对瑞士加入联合国表示了认同:“2002年,我们在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之前,正是瑞士所表现的漠不关心的孤立态度,减少了其他国家对瑞士的认同感”。

日内瓦是继纽约之后的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联合国的7个专业机构及242个代表团体均设在日内瓦。

超过1500名瑞士人在联合国工作,其中70多名瑞士人位居领导职位。

作为成员国, 瑞士每年向联合国缴纳1.30亿到1.40亿瑞郎的会费,是联合国成员中16大会费支出国

在加入联合国之前,瑞士就每年注资5亿瑞郎给它参与的联合国下属专业机构。

1920:国际联盟总部驻地日内瓦,当时有58个国家加入。56.3%的享有投票选举权的男性瑞士公民投赞同票加入国际联盟。

1945:51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6:在伦敦召开了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会议。国际联盟正式解散。

1948:瑞士成为联合国观察员。

1986:约有75.7%的瑞士人否决了政府加入联合国的提议。

1994:瑞士人加入联合国部队的建议遭到了57.2%的瑞士人的拒绝。

(译自意大利文:薛伟中)

阅读最多
海外瑞士人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