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将继续出口战争物资

Keystone

面对一项禁止战争物资出口的全民动议案,瑞士联邦委员会表示了反对的意见,但并不会推出反提案。

8月27日,联邦委员会宣布已就现有法规的具体实施办法作出过澄清,这些法规理论上限制了对某些国家的武器出口。

联邦经济事务司(State Secretariat for Economic Affairs,简称Seco)表示,法令的修改并非针对和平组织“瑞士无军队”(Switzerland without an Army)于去年9月提交的109224个签名的答复,而是对2006年议会委员会上交的一份请求的回应。

“这是瑞士议会两年前提出的一项建议,”联邦经济事务司战争物资出口管理负责人西蒙·普吕斯(Simon Plüss)告诉swissinfo:“在我们做出的所有努力中,还包括将现有的操作实践转换成法律形式。”

为实现这一目的,经济部下属、专门负责现有法律的实施、解释和应用的联邦经济事务司就必须得到联邦委员会领导班子的协助。

“瑞士无军队”组织把联邦委员会此举称为“虚伪的辩解”。在这一由35个和平组织和左翼政党组成的联盟看来,周三的公告将不会妨碍冲突中国家及违犯人权的政权获取战争武器。

该组织提出的计划呼吁创立宪法修正案,以禁止包括两类物品在内的军事物资的出口,唯一例外的是作人道主义用途的排雷仪器。

在决定举行全民公投的具体日期前,议会还需就此提案做进一步讨论。

1997年的一项类似提案曾以超过77%的多数票遭到全民否决。

5项例外

8月27日联邦委员会宣称,任何一个卷入国际或国内武装冲突的国家都无法从瑞士购买武器。有组织或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及组织,以及接受瑞士人道主义协助的贫穷国家也都被列入黑名单。同时,那些有可能扩散或对其公民使用武器的政权也被归入禁运国家之列。

联邦经济事务司表示,之前的决定已经基于这些标准的多个条目。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未来的申请建立明确标准,”曾吕斯指出:“特别是针对有组织或严重侵犯人权国家或组织而设的标准,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因乍得在其所购瑞士制皮拉图斯(Pilatus)PC-9型训练飞机上装备了炸弹,对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故今年4月瑞士政府对这一中非国家施以制裁。乍得的这一做法违背了瑞士当时尚未进一步澄清的出口限制。

两个月后,联邦经济事务司批准了向沙特阿拉伯、韩国和埃及出口机关枪、手榴弹发射器和防空系统的申请。今年上半年瑞士最大的客户则是巴基斯坦。

经济影响

在这次发表的声明中,联邦委员会声称禁止武器出口会导致几千个工作岗位的丧失,并会危害到本国的国防力量。

经济部长多丽丝·洛伊特哈尔德(Doris Leuthard)在伯尔尼(Bern)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禁运动议若获通过,就意味着瑞士国内将失去5100个工作岗位,每年还要损失4.85亿瑞士法朗(合4.41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受打击最大的州将包括苏黎世(Zurich)、伯尔尼和卢塞恩(Lucerne),她指出。

瑞士经济联合会(Swiss Business Federation,简称economiesuisse)也于同日表示对联邦委员会在该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感到满意,称这基本上与联合会的观点相一致。

“瑞士对武器出口已有一套与国际标准看齐的严格审批程序,”该组织强调。

“反军事组织提交的动议中所要求的完全出口禁运不但不必要,还威胁到了瑞士的工作岗位与技术革新,”它补充说。瑞士中小企业联合会(Associ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同。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及通讯社

这项动议案由和平组织“瑞士无军队”于去年9月提交。

在全民公投日期确定之前,议会还需要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1997年的一项类似提案曾遭到全民否决。

瑞士的大型武器企业包括苏黎世的厄利空(Oerlikon)、施坦斯(Stans)的皮拉图斯(Pilatus)和国营的RUAG。

这些企业出口的设备包括飞机、装甲车和防空系统。

联邦海关办公室7月时曾公布,今年上半年的武器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3%。

该数据几乎是20年来的最高纪录。

去年联邦经济事务局在2462个出口申报中共批准了2457个。被驳回的5个申请涉及向非洲出口总价值达60万瑞士法朗(合54.5万美元)的武器装备。

专门制造飞机的皮拉图斯公司也对争议并不陌生。

该公司的某些产品历来被看作具有两用型,即兼具民用和军用两种功能。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该公司制造的飞机就被用于缅甸、危地马拉、墨西哥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