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艾滋病掉以轻心
现今的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对艾滋病“闻风丧胆”,人们对艾滋病的掉以轻心对于艾滋救助组织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每年瑞士都有上百人染上艾滋病毒。瑞士艾滋救助协会25年以来一直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为了预防艾滋,每年都会推出新颖大胆的宣传海报,有些海报非常诙谐戏谑。
Romy Mathys是一名卢塞恩女性,1986年被查出HIV阳性。多年来她一直在为预防艾滋工作。尤其是告诫年轻人,吸取自己的教训。她是被前男友感染的艾滋病毒,她告诉年轻人:“我总是怀着‘不会是我’的侥幸心理,但我就是这样得上了艾滋病。”
“我从我的前男友那里被传染了艾滋。他吸毒,而且也被测出是HIV阳性,但我们没当回事,而且出于各种不理性的原因,两、三次未经任何防范地发生了关系。” 24年前Romy Mathys就是这样染上了艾滋病。
对于她来说,只通过媒体做些宣传广告是不够的,她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困难的是,需要勇气告诉我们的家人、同事,我们得了艾滋病,并让他们接受我们。”
人性化的社会
一个社会完全有可能更人性化一些。Romy Mathys回忆说:“一个社会是怎样的社会,要看它怎样对待最虚弱的人群。当我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的那一刻,直到我有勇气把它讲出来,我觉得自己是这个社会上最虚弱的一员。”
“另一方面,HIV病毒也‘挽救’了我,在与‘害怕’抗争的时候,也让我变得坚强。我最怕的是我的家长、我的老板、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
之后我又想:“那又怎么样呢?我还活着,人们依然喜欢我,路还很长。这种想法令我强大了起来,好像一个英雄人物忽然忘记了畏惧。‘害怕’忽然间就转换成了力量。”
对艾滋病看法的改变
人们对艾滋病的看法25年来发生了变化,瑞士艾滋救助协会发言人Bettina Maeschli告诉swissinfo:“我们注意到,80年代与艾滋这个题目一起长大的人,脑子里对艾滋病的评价依然是:不治之症。”
“而年轻一代已经视艾滋于无害了。有人认为艾滋病能治了,有人说针对HIV病毒,有疫苗了,这些说法都不对。一旦得了艾滋病,HIV病毒就将留在身体里,目前尚无疫苗。” Maeschli继续说。
宣传的重要性
在吸毒者中的预防艾滋宣传似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通过重复使用的针管传染HIV病毒的可能性得到了限制,现在只有很少数人通过针管被传染上了艾滋病。
针对同性恋的防艾滋宣传也有了成功的收效,2009年同性恋之间传染艾滋病的数量自2001年以来首次有所减小。
对付轻率
艾滋救助协会现在面临新的挑战。Bettina Maeschli说:“我们现在主要面对民众对艾滋病的掉以轻心。我们必须阻止人们忘记HIV病毒和艾滋病的存在,或者视其为‘无害’,而不再防护。”
而这比25年前人们尚对艾滋病充满恐惧时的局面更困难。这位发言人说:“我们也不想用吓人的画面进行宣传,因为一些调查显示,这并不起作用。我们尝试用一些积极的画面,加上诙谐或戏谑的词语向人们宣传。”
歧视依然存在
现在社会上对HIV阳性病人的态度依然充满歧视,这一点与25年前没有区别,甚至更严重,因为现在这些人要工作。
70%瑞士HIV阳性患者需要工作,大多数还全职工作。他们必须克服重重障碍,比如他们有可能得不到病假保险或者在工作场所出现数据保护漏洞。
对于Romy Mathys来说,患有艾滋病,却依然能够正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事。新型改良的药物当然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艾滋救助组织,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支持我。我接受了常年的精神护理。我真不知道,如果没有艾滋救助组织,我是否能活到现在。”
瑞士资讯 swissinfo.ch,Etienne Strebel
15-59岁患艾滋病的人是世界范围死亡率最高的人群。
直到目前,共有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仅2008年就200万。
因为治疗方法的改进,瑞士的艾滋病死亡率越来越低。
1994年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尚为686人,自2001年开始每年死亡的人数少于100人。
2008年全世界共有270万人感染上了HIV病毒。
48%通过双性恋性行为。
45%同性恋性行为。
5%通过吸毒针管。
瑞士艾滋救助组织25年前由几名艾滋病患者和热心者在苏黎世成立。
现在它已经在瑞士有一定影响,成为一个活跃在21个州和地区的重要组织。
该协会计划针对艾滋及其他传染性性病进行宣传。
这一非营利组织的另一项工作是帮助艾滋病患者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保护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