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挽救动植物的交易

Reuters

买卖濒危动植物的国际贸易,有时并不意味着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相反,它甚至可以起到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作用。

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对贸易进行控制管理和尽量透明化,瑞士专家Mathias Lörtscher如是说。

Mathias Lörtscher是瑞士联邦畜牧局(BVET)物种保护部门的负责人,自2004年起负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工作。他是动物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swissinfo.ch:自您在公约委员会工作开始,什么是最严重的事件?

Mathias Lörtscher:2012年夏喀麦隆的大象大屠杀,一次就有上百头被杀。

swissinfo.ch:在瑞士呢?

M. L.:比较不同寻常的是某个人非法买卖大批猎物,和象牙产品。我还能记起,有一个男人贩卖大量的鹦鹉。他从国外秘密进口鹦鹉蛋,然后孵化后当作瑞士动物卖出去。

swissinfo.ch:要负法律责任吗?

M. L.:当然,要入狱的。不过这几个案例只是罚款4万瑞郎,已是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了。

swissinfo.ch:4万瑞郎,那还是值得冒险的…

M. L.:可以这么说。但自2013年5月实行的公约新法规定,最高罚款上限可达100万瑞郎。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珍贵的没收品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摄影师Markus Bühler-Rasom花了两天的时间拍摄了一组照片,照片中的物品都是非法进口和被没收…

更多阅览 珍贵的没收品

swissinfo.ch:到今年公约就推行40年了,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M. L.:我想是保护鳄鱼吧。公约实施伊始,鳄鱼的大部分种类,其中包括美洲短吻鳄就囊括进了《附录一》。这意味着禁止跨国交易鳄鱼,因为这一物种面临灭种威胁。

公约还引入了监督体系,对动物毛皮进行记录,这样就避免了非法贸易;平行引入的还有库存监管系统,都很有效。

这样做的成果是,短吻鳄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且现在开始允许买卖。瑞士每年进口超过100万条鳄鱼或短吻鳄皮成品表带。可见,国际贸易并不一定会毁灭一个物种,只要贸易是得到监控,并可持续发展的,就甚至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唤起国民对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兴趣和保护。

swissinfo.ch:在保护哪类物种时,公约受挫?

M. L.:大象和鲟鱼。我们尝试记录下每一瓶被卖掉的鱼子酱,付出的辛苦很多,也有些成效,因为现在野生鲟不允许再用作商业用途,但它们的数量已经太少了。

swissinfo.ch:怎么会失败呢?

M. L.:因为来源国和消费国没有遵守公约。比如,国际贸易禁止贩卖象牙。但在非洲,却分成了两个阵营:有些国家,如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的一部分,都对此进行控制、保护大象;而有些国家却不愿意这样做,或者做的不够,不足以挽救他们的动物。在本地市场上,因此经常会出现象牙贸易。

1973年3月3日,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UICN)的提议,通过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其目标是规范“活着的及死去的”动植物及相关制品(食品、毛皮、象牙、木制乐器、纪念品和药物)贸易。

该公约所提及的物种只是因国际贸易而受到威胁的物种,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具的红色名录不同,红色名录上所列举的是所有的濒危物种。

公约涉及5’000个动物种类,25’000个植物种类。分为三类:附录一为绝对禁止国际贸易物种(有补充例外条款),附录二和三为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允许有限交易物种。

瑞士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总部所在地。为执行公约的托管国。已有17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swissinfo.ch:通过监管,将象牙买卖合法化,用以出售非洲市场的库存象牙,这行得通吗?

M. L.:南非希望象牙交易合法化,并用出售缴获来的象牙赚得的钱,挽救、保护大象和支援当地社区。其他国家却不太同意,因为担心合法化会带来非法贸易的激增。公约委员会内部,对此的意见也不统一。

swissinfo.ch:您怎么认为的?

M. L.: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如果是几年前,我会说,自由化比较好。但如果非洲南部的国家,获许将库存卖往中国和日本,那么非法交易肯定会增加。可能要想将象牙贸易自由化,必须制定更为严格、更全局化的规定。

swissinfo.ch:近几年的发展,令人忧心的是什么?

M. L.:做世界贸易越来越方便,交易在加速。对我们这样的监管机构来说,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跨越边境愈发容易。我们同意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建议,在机场使用猎犬,用受过特殊训练的狗保护动物。

swissinfo.ch:公约的效力有多大,如何让各国遵守条约?

M. L.:签约国每年都要向我们呈报濒危野生动植物交易报告。每三年,委员会汇总交易数据,要求出口国呈报“商业行为并未损害某物种持续发展”的科学数据。

如果该国不合作,那么我们就禁止它对该类物种进行交易。严重滥用自然资源的国家,会得到严厉制裁。

swissinfo.ch:这会促使他们转为地下交易吗?

M. L.:存在这种可能。例如我们对某些非洲国家下了禁止贩卖几种鹦鹉的禁令。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发现,它们从未出口过这些鹦鹉的邻国,开始从事鹦鹉贸易。

swissinfo.ch:公约的效力就只有这么大吗?

M. L.:我没这么说。我们的策略是,糖果加鞭子。一方面,我们会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合法贸易;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不按规矩办事,我们也会公布禁令。

公约效力的极限是:我们只能干预国际贸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买卖濒危物种,只要它没有国际市场的商业行为,我们就无能为力。

(译自德文: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