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探水项目改善南苏丹难民的生活

group of men at water point in the refugee camp
利用瑞士开发的地质制图技术,人们在比迪比迪难民营里凿出不少水井。 CHYN

在难民营里,找到足够的水往往是首先遇到的挑战之一-每人每天至少需要20升水来满足饮用、做饭和洗、漱的需要。瑞士开发的某种方法已令乌干达某难民营的用水供应翻了两番。这种方法是如何操作的?它能否被应用到其他地区?

“这可不是变魔术,”艾伦·米尔内斯(Ellen Milnes)笑起来,这位水力地质学家同时为瑞士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和联合国难民署(UNHCR)兼职工作。这种被称为“地下水潜力快速制图”(Rapid Groundwater Potential Mapping)的方法利用可在网上免费获得的现有资源与信息,在将各种地图与图表重叠后,以寻找最适宜钻井的地点。以这种方法制成的地图能让水力地质工作者在钻井前,先对各个区域进行放大,并做进一步的测试。

经过仅一年时间的实地应用,就在乌干达北部的比迪比迪(Bidi Bidi)难民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它带来了巨大改善,”难民营的联合国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官员大卫·恩乔罗格(David Njoroge)表示:“您能够想像缺水给妇女带来的挑战-为了打水要长途跋涉、排队数小时,还有其他跟运水卡车相关的各种问题。这一切似乎都已被完美解决了。”

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现在营地里有足够的水供使用,尽管他们仍在施工,以通过太阳能将水用泵输送到各家各户。

寻找地下水

比迪比迪难民营里住着20多万名来自相邻南苏丹的难民。在2018年罗兴亚难民涌入孟加拉国前,这个形成于2017年的难民营曾是全球最大的难民营。由于营地大得像座城市,里面的人又住得相当分散,因此水资源分配也是个挑战。米尔内斯透露,这一带每年有两个雨季,但在雨季之间漫长干旱的时期内缺水问题就非常严重。

“地下水是唯一的可靠水源,”这位科研人员指出。

children in Bidi Bidi refugee camp
23万南苏丹难民生活在这所难民营里,其中包括许多妇女与儿童。 ??

作为由瑞士发展与合作署(SDC/DDC)出资,同联合国难民署合作的两年项目的组成部分,米尔内斯和她的团队第一次在比迪比迪难民营使用这种方法。这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在人口集中区域凿出有水的井的成功率往往比较低。而米尔内斯及其团队发现,“有种观点是沿另一条路前行,尝试把水从水源处带到需要的人那里。”

米尔内斯称,联合国难民署对在乌干达北部试用这种方法很感兴趣,因为在比迪比迪难民营凿的井都不太成功,而且各方压力在要求他们不再使用卡车运水的昂贵作法。

快速见效

这当然不是人们第一次使用地图与数据寻找地下水,那么新的方法有何新颖之处?米尔内斯指出,它新就新在“快速”。

“这种方法中显然缺的就是数据,因为勘探往往是在一无所有的地方进行。从某方面来说,这个方法就是敢于提出某些数据,即使不是那么精确。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快速填补信息空白,因为不然的话,所有资金完全在被盲目花掉。”

据她说,比迪比迪难民营下面是坚硬的岩层,但岩层中的巨大裂缝能通过遥感技术,有时甚至通过卫星成像被轻易辨认。这令团队得以改进大比例区域地图,进而放大到几平方公里范围,来做地球物理测绘。

她解释说,裂缝很可能会留住水。

“想像你有一大块石头,你对它又锤又敲,使之出现裂缝。再想像你是掉到上面的一滴水,那么你会去哪儿?你可能会钻进那条裂缝。水要能够流动,就需要空间。因此在岩层坚硬的地区,我们总会寻找裂缝。”

相关内容

接下来的步骤

这种方法也被用于制作乌干达其他区域的地图,比如艾伯特湖附近的基亚卡(Kyaka)难民营,那里又新接收了一波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难民。但不同地方各有各的地质条件,不总像比迪比迪这里那么理想。

“要在基亚卡取得同样卓著的成果更富挑战性,因为那里的地壳几乎毫无裂缝,岩层也非常坚硬,”米尔内斯透露。

她表示自己的团队正在努力改进这种方法,以使其能被更广泛地使用在具有不同气候与地质条件的其他环境之下。举例来说,纳沙泰尔大学的一名硕士生已在瑞士艾门塔尔(Emmental)地区使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试着不被难民营的位置牵着鼻子走,因为将来设置难民营的地点,可能是任何一个我们不了解的地方,”米尔内斯解释道。

纳沙泰尔大学团队还为乌干达水力部的水力地质人员举办了学习班,这些人对新方法及其成功感到好奇。米尔内斯称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得以向其他水力地质工作者分享新方法、了解其如何能被轻松复制。“我们跟这十个人一起,一步一步共同操作下来,再把所有的地图叠加,切实看到这方法中哪里还有需要改进之处,看看它效果如何。到最后,在可能找到地下水储藏的所有制图区域中,不同地图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水储量非常低的相同区域,几乎被每个人在全部地图上都大体辨认出来。这就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能够清楚分辨出这两类区域。”

可持续性

米尔内斯在比迪比迪难民营度过了四个月。在纳沙泰尔大学项目中与她共事的水力地质学家西里尔·谢勒(Cyrille Scherrer)最近也实施了两项任务,主要围绕这些新凿水井的可持续性展开。

他解释说:“所有新凿水井的定位都利用了这些地图,它们的出水状况也很不错,但现在我们还想了解这些水井的可持续性条件,是否这些地图还能提供可长期使用的水井位置。”

他们的团队安装了测量地下水位的压力探测仪。在抽水后及干旱季节,水位高度会下降,但他们想知道过后水位会不会回升到“正常”水平。米尔内斯透露,水位不但需要每天监控,还需要在数年当中以季节为单位进行跟踪。

谢勒参加了那里的几次钻井工程。他说只要有车经过,难民会一直跟在后面,充满期盼地等待良久。当水从地下汩汩冒出时,周围总会洋溢着喜悦之情。他表示:“对每个人来说那都是非常特殊的时刻。”

(翻译:小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