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瑞士完全失業的年輕人如此之少?
在瑞士,不就業、不就學、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徹底完全失業的年輕人,就人數而言位居歐洲之末。然而專家提出警告稱,鑑於這一年輕族群難以找到適當的協助,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與接納也確非易事,因此仍然值得持續關注。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國際上公認的稱謂-“尼特族”(英文NEET音譯而成,全稱為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泛指目前身處未就業、未讀書、未進修或未參加就業輔導狀態中的青年族群。在美國,他們被稱為“脫節青年”(disconnected youth);而在中國,該族群被戲稱為“家裡蹲”或“啃老族”,甚至有人將其生存狀態調侃為“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分逍遙,九(久)坐不勤,十分無用”。
“尼特族”這一稱謂,在2000年代末期備受矚目,彼時,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迫使年輕人失業率攀升,人們不禁擔心部分年輕人將會永久性徹底被就業市場拒之門外。
年輕人中“尼特族”所佔比例,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FSO)於今年2月8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多語)外部链接,在瑞士全國內15-29歲年齡段青年族群中,“尼特族”所佔比例僅為6.3%,總計9萬人。從下圖各國對比數據中不難發現,瑞士“尼特族”總人數在歐洲處於最低水平。與瑞士毗鄰的意大利,則位居歐洲“尼特族”榜首,在同齡人中佔比達到了23.3%。
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瑞士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原因之一就在於瑞士完善的公共教育體係以及卓越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這套將以課堂為基礎的教學和在公司的學徒式帶薪實習相結合的雙軌制教育體系,成為三分之二的瑞士年輕人的不二之選。
相关内容
全球独一无二的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
縱覽上方圖表不難看出,其他同樣擁有強有力的學徒制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國家-譬如奧地利和德國,“尼特族”在本國青年族群中人數所佔比例也很小。
比率持續下跌
據瑞士聯邦統計局介紹,盤點過去十年間的數據,瑞士的“尼特族”在同齡人中佔比實際上一直保持著持續下跌的態勢。回望十幾年前,也就是2010年,15-29歲年齡段的瑞士青年階層中“尼特族”所佔比例為8.1%。
逐年減少的“尼特族”中,也包括兩種類型的瑞士年輕人:瑞士在統計“尼特族”具體人數時,對“處於失業和求職階段的年輕人”與“非經濟活動年輕人(即未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年輕人)”進行了明確區分。後者涵蓋了那些承擔照顧家庭責任者、正在服兵役或民役服務者(瑞士對年輕男性國民依然實行強制兵役制)、正在海外參加語言課程的年輕人,以及正竭盡全力試圖融入工作場所的瑞士青年。
“瑞士’尼特族‘人數縮水,在女性中最為明顯,回溯2010年至2020年數據,她們在同齡人中所佔比率從9.6%下降到了5.9%,而男性佔比則保持穩定(2010年: 6.7%; 2020年:6.6%),”來自瑞士聯邦統計局的Thierry Murier在回覆給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電子郵件中介紹道。
“能解釋這種變化態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因‘家庭和個人責任’而無法就業、就學或進修的青年人數(主要是女性)有所減少。”數據顯示,由於這一原因而被動成為“尼特族”的瑞士年輕族群,在15-29歲年齡段青年中,所佔比例從2010年的1.8%降至2020年的0.6%,彼時佔“尼特族”總人數的23%,而現如今僅佔10%。
哪些人容易淪為“尼特族”?
瑞士女性“尼特族”的減少,可謂頗具意義。因為各種來自國際社會和瑞士本土的研究表明,“年輕女性”這一身份標籤,素來就是易讓人淪為 “尼特族”的一大影響因素。其他助推因素還包括受教育程度較低,以及具有移民背景。無獨有偶,經合組織在其發布的《教育概覽2021》(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1 英)外部链接瑞士章節中也明確指出,具有移民背景的瑞士年輕人更易成為“尼特族”。該組織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瑞士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和在其他國家出生、後移民至瑞士的年輕人之間,“尼特族”在同年齡段族群中所佔比率要相差5個百分點,前者為5.9%,而具有移民背景的“尼特族”則佔比10.7%。
包括心理健康問題在內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家庭問題,也會給一個年輕人是否成為“尼特族”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儘管如此,瑞士“尼特族”研究計畫(英)外部链接聯合負責人-來自琉森應用科學及藝術大學(Lucer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的Claudia Meier Magistretti教授解釋稱,總體而言,並沒有所謂的“模板式典型”尼特族。不過她也表示,該族群的確有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他們都在盡力尋求被認可、被接納。
在很多“尼特族”看來都認為,強調以個人自主學習和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即專注於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的校園生活,對他們來說很難適應。 “然而,促使他們淪為‘尼特族’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富庶的國家,所以很多‘尼特族’大可以坦然而高枕無憂地在家躺平,自有父母為其買單,不遺餘力地幫他們試圖找一份工作,甚至在某些實例裡,這些父母一幫就是好幾年,”Meier Magistretti講述道。
“很可能我們身邊還有大量未被記錄在冊的案例,這些年輕人就這麼被公共統計數據所遺漏了。”
官方統計數字無形中掩蓋了瑞士年輕人中隱匿的許多差異。 “尼特族”往往是在一段時間內無法融入社會的年輕弱勢族群。
“瑞士社會總是更善待那些最弱勢無助的個體,而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們卻並不會對‘尼特族’給予親切優待,”近日針對這一社會議題剛剛出版了一部專著章節(英)外部链接的Meier Magistretti在接受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時感慨道:“對年輕人來說,當你的年紀介於18歲到27歲之間,卻無法在社會上找到賴以容身的一席之地,雖然你無比渴望,但又面臨著某些你個人無法逾越克服的障礙,這一切顯然並不容易。”
據Meier Magistretti介紹,許多“尼特族”已經置身於一種長期的困境。 “這些年輕人完全失業的狀況持續得越久,走出這種狀態的機率就越低。此外,由於該族群高度依賴於包括社會保險、傷殘保險在內的各種社會福利,因此他們也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開支,”Meier Magistretti解釋道。 “同時,他們自身還有很多健康方面的問題,有時候這也是身為’尼特族‘無可避免的一個後果。”其中就包括抑鬱症,以及毒品或酒精成癮。
幫助
Meier Magistretti表示,瑞士確實有不少針對“尼特族”的支持和幫助,但這種幫助是零散的,分佈並不均衡,往往取決於你具體居住在哪個州;而且這種扶助也並不是總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據Meier Magistretti觀察:“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就業指導、就業安置、個案管理網絡以及項目的成功率其實很低,儘管這些支持體系放到更為年長的成人身上是行之有效且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經濟學邏輯驅動下供給過多、但並不足夠優質的支持和幫助,與處於’尼特族‘狀態中的年輕人錯綜複雜、因人而異的個人問題之間存在一種錯位和不匹配。”
在其最近刊發的專著章節中,她與計畫同事寫道,如果瑞士為“尼特族”提供的支持體系能夠增進了解年輕族群及其整體境遇,而不是僅僅將關注點聚焦於幫助某個人順利進入就業市場上,那麼這套體系相比會運作得更順暢。與此同時,他們的此次研究還發現,受訪的瑞士“尼特族”普遍非常渴望讓自己的生活走向某種程度上的正常化。
新冠效應?
不過,新冠疫情危機會對瑞士2021/22年度“尼特族”相關統計數據產生哪些影響呢?
Meier Magistretti預計會有一定變化。她表示:“由於疫情給年輕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年輕族群中的脆弱族群,新冠疫情很可能會導致瑞士‘尼特族’人數膨脹。”
歐盟統計局(Eurostat office 英)外部链接也指出,預計因新冠疫情而引發的經濟低迷,將導致整個歐洲大陸地區的“尼特族”出現人數增長。
瑞士官方統計數據將隨後公佈。聯邦統計局表示,目前收集到的資訊還不足以呈現“尼特族”在新冠疫情時期的生存狀態全貌。考慮到針對“尼特族”的研究在分類方式的採納上有所修改,因此,2021年度統計結果預計將於2022年下半年發布。
(譯自英文:張櫻)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