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人工智能面临伦理考验

瑞士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走到哪一步了?

Created with DALL·E

人工智能不能为所欲为,这似乎是公认的观点。欧盟和欧洲委员会目前正在就此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而瑞士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无论是社交媒体、面部识别、聊天机器人还是半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AI)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如影相随–无论我们愿意与否。而最近该行业的权威人士却在一封公开信中警告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他们写道,降低风险现在必须是“全球最重要的事”。

瑞士算法观察(Algorithm Watch)组织负责人安吉拉·穆勒(Angela Müller)说,人权、法治性和民主都受到了威胁,该组织是一个用批评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发展的民间组织。人工智能的潜在负面后果现在就已浮出水面了。

她提到了荷兰的所谓儿童福利事件,事件中人工智能造成了种族主义歧视。对穆勒来说,对人工智能的运用进行监管是 “相对紧迫的”。

瑞士联邦通信局(Bakom)副局长托马斯-施耐德(Thomas Schneider)也同意这种观点。他说:“数据是一种新石油。”他认为,这些都是目前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同时也是欧洲委员会人工智能委员会(CAI)负责人,他的意思是,现在必须在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快速解决方案之间做出选择,所以瑞士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机器人学习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面临伦理考验

数字技术打开了广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但近期的一些技术进步(如人脸识别)也带来了伦理上的难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开发国之一,瑞士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更多阅览 人工智能面临伦理考验

直至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还没有一个国家出台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欧盟(EU)走在了最前面,6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所谓的人工智能法案的第一份草案。

该草案对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如中国广泛使用的实时面部识别;或有语音辅助的儿童玩具,这可能导致儿童做出的危险行为。

欧洲委员会也自认为“作为人权的监护人”有义务制定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法。穆勒强调,欧洲委员会制定的公约并不会与欧盟条例相互矛盾,而更多的是加以补充,“因为两者可能都不足以涵盖所有方面”。

单一法律不解决问题

毫无质疑的似乎是针对人工智能不可能只有一条法律,施耐德举了发动机的例子,发动机一般会根据用途受到非常具体的法律和法规的约束。人工智能也同样会被用于非常不同的领域中。

这里需要有不同的界限,因为“用于音乐流媒体服务的人工智能系统与用于为医生提供手术建议的人工智能体系,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一项单独法律不会奏效,这点欧盟也意识到了,施耐德说:“仅在数字领域,欧盟就有大约30项法案。他强调说,重要的是要知道目前这些法律中还有哪里需要补充。

瑞士算法观察组织的穆勒支持他的看法,她说:“目前,这个领域并不是没有任何法律。我们已经有一些现成的法律,首先在宪法和基本权利保护条例中就有些相关规定。”而现在的问题是要填补那些由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而造成的空白。

但她也很清楚:“一部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这关乎于反歧视、基本权利、版权法、竞争法、行政法,换句话说,是一个很宽阔的法律领域。

瑞士走到了哪一步?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讨论人工智能监管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非欧盟国家,瑞士应该怎样做?首先,作为自1963年便成为欧洲委员会成员的国家,瑞士会遵照该组织的公约行事。

因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是欧洲委员会的成员;日本和以色列等拥有观察员身份,因此该公约产生的影响将会很大。

施耐德说,瑞士现在正在观望,而这样做的不只是瑞士一国。“首先我们要看看,欧盟的做法是否奏效。”施耐德估计,瑞士不会与欧盟背道而驰。

我们其实属于那些“不知在等待,而是也在分析和思考,但尚未做决定的国家”,因为一旦起步,将是一个需要用几年或者几十年来适应的过程。

欧洲各管各的?

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英国脱欧后也不再属于欧盟,那么就人工智能的监管而言,是否会出现欧洲各国各管各的情况?

穆勒认为,欧盟正在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欧盟制定的规则也将适用于欧盟之外国家的公司,只要他们想在欧盟范围内提供他们的产品,就要遵循欧盟的法律法规。”

瑞士和英国公司要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政治层面一定会给各行各业施加一些压力,要求在人工智能领域确保法律安全。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责任问题–如果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违反了规则,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对此,美国的一个科学会议目前正在展开讨论。

穆勒强调,电脑永远不会被问责,因为它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责任是在研发系统的人或者出于某种利益需求而使用系统的人身上。人必须能够控制系统,“如果我们失去了控制力,那么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就会被破坏。” 

(译自德文:杨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