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來看,存在著網路世界分裂的風險
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全球化網路世界是否正在走向終結?我們與瑞士安全分析師Kevin Kohler就審查制度、制裁和正在出現的數位分化進行了對話。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網路世界還有未來嗎?
Kevin Kohler:(笑)未來肯定是有的-問題在於是什麼樣的未來。以前大多數國家的網路政策基本上比較寬泛並賦予網民很大的自由度。而現在,許多政府開始覺醒並意識到網路世界在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因此他們想重新收回掌控權。這與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全球性網路世界形成了巨大反差。
Kevin Kohler外部链接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全研究中心的安全分析師,主要負責數位技術和風險管理。他最近在 《一個、兩個還是兩百個網路世界?未來網路世界的構建政策》(One, Two, or Two Hundred Internets? The Politics of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s)外部链接中提到了網路世界的分裂趨勢。
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俄羅斯和中國是兩個有趣的案例,他們從網路全球化的最初階段就想更改網路世界的管理結構。我們西方一直在採用“多方利益相關者”的管理模式,私人對網路世界的構建和運作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這兩個國家則是想把網路世界的主導權掌握在國家手中,這是一個為時已久的衝突。
俄羅斯的特殊之處在於,2014年佔領克里米亞導致的國際制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對網路世界的依賴性。從那時起,他們一直嘗試建立更加獨立的網路系統,例如,建立本國的支付系統來取代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作用;或建立了自己的網址命名系統。
在其他領域,俄羅斯網路世界的分裂狀況也越來越明顯,俄羅斯政府對網路內容的監控面一直在擴大並出台了帶有嚴厲懲罰措施的網路世界審核條例;而另一方面,西方的制裁令俄羅斯無法購買許多他們不能自產的硬體,比如芯片、無線電器的配件等諸如此類的東西。
這樣的制裁政策難道不是一把雙刃劍嗎?一方面,國家受到了懲罰;但同時,民眾也有可能無法再聽到官方宣傳之外的聲音。
的確存在這種矛盾,一方面政府在經濟上受到限制,而俄羅斯民眾則失去了得到資訊的自由。
俄羅斯電視台的宣傳攻勢是無可匹敵的;但儘管嚴加管控,依然無法完全控制網路,想要隔斷俄羅斯民眾從網路上獲取資訊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制裁是為了限制現行政府領導下的俄羅斯發展技術和經濟的可能性。美國的這些制裁措施,主要針對那些俄羅斯很難從其他國家採購到的硬體上。
我們是否面臨網路世界的分裂?
這個詞其實非常含糊,網路分裂通常是指網路世界的內容受到嚴格的審核。而在功能和基礎設施層面,則很難形成這種分裂,因為大多數國家在技術上沒有干預的能力。
中國是一個例外,中國在硬體和網路基礎設施方面,都更具競爭力。同時,中國早就用防火牆將自己保護在一個獨立的網路生態系統之中。
而在其他國家則看起來更加分散,比如印度,該國對許多中國的應用軟體予以禁止,這一方面是出於安全問題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本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歐洲的情況也類似:歐洲國家希望能與占主導地位的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形成競爭,這裡既有經濟原因,也有安全原因。
這是不是一種同樣發生在網路上的去全球化表現形式?
這個說法須謹慎對待。內容層面的分裂的確指向這個方向,但與此同時,網路世界的影響力還在繼續增長:上網的人越來越多;更多的設備連上了網;更多的交易在網上完成。儘管官方試圖在某些環節上擁有更多的控制權,但總體上講,這並不意味著數位化的發展在被去全球化。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個問題一定要嚴肅對待。回顧歷史就會發現:資訊和通訊技術往往都是在有機地、毫無章法地蔓延擴散,並在國家的操控下顯示出越來越大的重要性,廣播、電話、電視都是這樣的情況。
網路世界獲得青睞,是因為它在推動民主化進程和民眾的社會參與方面的優勢,然而現在它卻正在朝反方向發展,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靠宣傳生存,或被用作監視手段,這些難道都是杞人憂天嗎?
網路世界是故意按照“智能終端,啞巴線路”的原則設計的,目的是將國家對網路的控制降到最低。但現在看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世界受到監測和控制的方式越來越多。但我認為,網路依還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網路世界仍然能提供比電視更多的話語空間,即使是在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也是如此。但從根本上講,網路世界並沒有促進民主發展的天性,也是事實。
這一切也不無諷刺性:從上世紀90年代起,西方就向中國輸出了大量網路世界的知識和技術,寄希望於隨著資訊和通訊技術的廣泛傳播,能帶來政治自由化。但最後,情況卻恰恰相反,反倒將建立強大防火牆的技術送到了中國手上。
說到中國:我們是否被一道數位鐵簾擋在外面?還是我們就在其中?
目前還介於兩者之間,但趨勢是: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有兩套完全獨立的網路系統。
我在這裡要將分裂和分岔區分開來,將網路世界分割成許多類別,主要是為了讓官方對內容具有更多的掌控。而分岔則是一種更深層的斷裂,將網路世界變成兩套具有獨立標準和硬體的生態系統。
圍繞第二種發展趨勢,兩個目前在網路技術上唯一具有相互競爭力的國家-中國和美國之間正在展開戰略競爭。中國希望建立自己的網路世界生態系統,也希望能傳播這種理念,並已經開展“數位絲綢之路”項目,與許多國家達成協議,由中國貸款給這些國家僱傭中國公司、按照中國理念來建立數位基礎設施。美國也看到了這一點,並試圖利用制裁來阻礙中國重要科技公司的發展壯大。他們的做法產生了一定效果,但反過來也推動了中國建立自己獨立的供應鏈。
現在這種情況與冷戰時期類似,雙方都在各自建立陣營並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然而,從某些方面來講,這種比喻又似乎力度不足,因為當時的陣營並不像今天這樣團結,而且就人口和創新力而言,中國與蘇聯相比,是美國更強勁的對手。
瑞士如何定位自己?怎樣實現網路上的中立?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瑞士就想將外交政策和數位化緊密地銜接在一起,重要的是,日內瓦早已成為多邊政治的中心,瑞士希望讓日內瓦成為國際數位治理之都,並對相關措施予以大力支持。
相关内容
瑞士应该加强“数字化日内瓦”的力度
這是瑞士加強本國中心基地地位政策的一部分,也是瑞士中立政策的重要元素。然而,有意思的是,中國和俄羅斯也有意把網路世界挪到日內瓦來,具體來說就是加入國際電信聯盟。這是為了促進網路世界管理的一個多邊機構,旨在聯合起來構成與美國抗衡的力量。瑞士在這裡似乎陷入了矛盾,因為它既想加強國際日內瓦的聲譽,又想繼續支持“多方利益相關者”的網路模式。
(譯自德文:楊煦冬)
相关内容
在网络空间瑞士怎样保持中立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