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瑞士亟待解决的难题
瑞士是全球快时尚产品的第二大消费国。快时尚通常被定义为穿完即扔的服装产品。同时,这类产品也是引发气候危机的元凶之一。对此,一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涉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在研究工作方面,他们也迫切需要更多的认同。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顾不上面前已凉掉的咖啡,接连几个小时,研究员卡缇娅·芙拉迪米罗娃 (Katia Vladimirova) 在介绍着自己的同时,不断地指出很多女性在购物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她看来,这些女性在购物时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但极热衷于购买过量廉价且不耐穿的服装产品。对此,这位研究员直白地表示:“不得不说,我们的行为糟糕至极!”
>> 说到快速消费的行为,不得不提到一个近两年将欧美快时尚推向又一个高峰的中国品牌:
相关内容
中国“希音” Shein:在追捧和声讨之间
时装产业直接导致了全球8%的二氧化碳排放,几乎相当于全球海洋运输和国际航班造成的排放量的总和。换句话说,恶劣的服装购买和使用习惯将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前,芙拉迪米罗娃是个绝对的购物狂。打折季期间,她往往也是各家商店的头号光顾者。如今,这位在日内瓦大学任职的36岁研究员不仅基本上只购买二手衣服,更是在可持续性、消费行为及时装产业这一系列课题上展开了研究。
来自于俄罗斯的芙拉迪米罗娃在时尚之都伦敦、纽约和米兰均有过学习和工作的经历。2018年,搬来日内瓦居住的她失望地发现,除了奢侈品牌店和快时尚连锁商店,这座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富裕城市并没有带给她更多的惊喜。作为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她开始绘制日内瓦的消费趋势图,并特别对那些将资源再利用和减少浪费作为主打概念的商店进行了专门标注。对此,芙拉迪米罗娃表示:“我本想发现一个更多元化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次性时尚现今依旧占据着极大的市场。”目前,这份由日内瓦市政府资助的研究报告已于四月底发表问世。
研究数据显示,这类消费趋势并不仅限于日内瓦。事实上,在服装和鞋类消费方面,瑞士的人均支出仅次于卢森堡,而在这些被购买的商品中,仅有6%左右为可持续产品。瑞士的消费者每年丢弃超过10万吨的衣物,其中仅有一半用于捐赠、转卖或是回收;而为了减少堆积在垃圾填埋场里纺织废料的数量,另外一半则会以焚烧的方式被处理掉 (如下图所示)。
大多数情况下,被丢弃的都是崭新的衣物,而其中一些甚至连吊牌都尚未被摘下。对于大规模生产服装和鞋的公司来说,这样的现实无疑有助于他们追求更多的利润。
可持续时尚:瑞士的脚步过于缓慢
在过去的数年里,为了提高大众兼具可持续性和责任感的时尚消费意识,各项举措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然而,和其它欧洲国家相比,瑞士在这方面跟进的脚步仍十分迟缓:在瑞士国内,针对可持续时尚展开的研究几乎为零,而本土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也在他们的研究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作为这些研究人员中的一员,卡缇娅·芙拉迪米罗娃坦诚道:“在研究领域中,将时装作为研究对象并不常见。”正因如此,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需要面对旁人对这类研究表现出的漠视。而另一方面,由于在瑞士获得公共资助的难度巨大,为了得到资金上的支持,研究人员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积极推广他们的研究项目。此次,对日内瓦纺织品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的倡议并非来自市政部门,而是来自芙拉迪米罗娃。在不懈的努力争取下,她的想法成功获得了日内瓦当地的认可。最终,市政部门于2020年决定在两年的时间内为该研究项目提供5万瑞郎的资助。
>> 走访日内瓦的可持续时尚店铺:
相关内容
走访日内瓦的可持续时尚
快时尚背后的生命和环境代价
对于在全球一次性时尚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心理和商业机制,芙拉迪米罗娃曾有过深刻的个人体会。她认为,来自于中产阶层的女性尤其倾向于囤积廉价且劣质的衣服,而这类服装中的绝大部分往往在欠发达国家中恶劣的工作环境里被生产出来。值得一提的是,4 月 24 日是孟加拉国拉纳广场悲剧事件的十周年纪念日。这座位于该国首都达卡郊区的建筑物于 2013 年发生倒塌事故,而1134 名纺织业工人则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此次纪念活动将焦点对准了隐藏在快时尚产业背后残酷的剥削真相,并希望借此引发人们的反思。
此外,快时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而这方面的国际统计数据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时装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占全球第二;另一方面,全世界20%的工业废水来源于该行业的纺织品加工和染色过程。然而,即使在出售后,快时尚产品仍将继续污染我们的环境:在洗涤过程中,聚酯等合成材料的微纤维将与其它有毒化学物质一起进入各个水域之中并被生物吞食,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
从购买到丢弃:快时尚的恶性循环
芙拉迪米罗娃的研究报告显示,以日内瓦为代表的众多城市在推广二手市场方面均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首先,人们将不再需要的衣服和鞋子装进捐赠袋中并将它们送往捐赠中心;其次,一些专门的公司会将收集来的二手衣物出口到国外,从而使它们得以回收利用。事实上,人均GDP高达全球第二且富有的瑞士消费者与这种模式相当契合:根据联邦海关总署 (BAZG) 的数据,2022年,瑞士人均纺织品进口量约为22公斤,占人们在瑞士境内购买服装总量的 95% 以上;而同年人均出口的二手或全新纺织物品也达到了14公斤左右。
在日内瓦,由慈善组织Caritas和Centre Social Protestant联合运营的配送中心将占比为35%的破损程度严重的捐赠衣鞋送往一家名为Texaid的回收公司,这家公司主要面向非洲和亚洲国家外部链接出口。芙拉迪米罗娃表示,这些衣物一旦到了那里,往往由于数量过于庞大且质量过差,最终的归宿将是这些国家的垃圾填埋场。针对这种现象,Texaid公司在一封写给本网站的电子邮件中解释,他们只将这些二手衣物出口给获经授权的零售商,至于这些物品在当地国家中将以何种方式被对待和处理,Texaid公司却没有任何权力进行干涉。
回收的困境和对时尚的重新思考
当下的现实是,只有不到0.5%的纺织物废品可以得到回收利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快时尚类服装产品大多数是由混合织物制成从而达到低价的目的,而这种做法令材料分离和再利用在操作的层面上显得相当复杂且费力。
在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方面,欧洲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2022年三月期间,欧盟委员会提议通过立法让可持续性产品成为欧盟的商品规范。但若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论是研究以二次原材料为核心的服装生产,还是研究如何减少对聚酯等石油基原料及不可再生原料的依赖,足够的资金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对此,任职于卢塞恩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的弗兰西斯·阿德勒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何正确地使用纤维,从而实现将它们回收利用并使它们变得更加持久耐用。但仅仅依靠今天的技术和供应链,我们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作为研究人员,阿德勒也认为对纺织品可持续性的研究在瑞士被严重忽视。她感慨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项目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大量的资金补助,但对于我们的研究项目来说,获得国家的资助则相当艰难。这样的对比无疑会让我们的信心受挫。”
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 (SECO) 和联邦环境办公室 (BAFU) 自2020年起开始支持一项旨在为纺织行业打造更具可持续性且更为透明的供应链计划。到2024年为止,该计划将从联邦获得总金额为325’000瑞郎的资助。然而,这项计划关注的重点是行业本身,而并非为了促进研究。
在可持续时尚研究方面,英国及北欧等其它国家目前取得了领先于瑞士的发展。在业内颇有声望的英国学者凯特·弗莱切表示,行业与学术界之间紧密的联系决定了研究的进程。然而,当研究目的太具批判性且与主导行业发展的经济增长逻辑发生冲突时,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反而将成为这类研究的阻碍。
弗莱切解释道:“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新的技术或是新的纤维制品来改变现状,因为在今天的购物商场里,人们完全看不到可持续性概念的影子。”在她看来,降低快时尚类服装的生产和减少对这类产品的购买才是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最后,她无奈地补充道:“可惜的是,没有人在乎这个真相。”
相关内容
(译自德语:Jun Aikens,编辑:Sabrina Weiss和Veronica De Vore)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