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小国”也可以在环保方面发挥作用

Reuters

最新环境报告再次强调,人类是导致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如今,要看政治家的了。但像瑞士这样的一个小国,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近乎于零,又该怎样做?瑞士资讯swissinfo.ch向不同的机构寻求答案。

Ioane Teitiota是第一个,但他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这位来自太平洋小岛基里巴斯(Kiribati)的男子,因洪水而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因此他逃到新西兰寻求难民庇护,他所提出的避难申请原因绝无仅有:气候变迁。

其申请的受理情况,还未可知。但目前确实没有法律承认地球变暖作为一条寻求避难的理由。但可以肯定的是,海平面上升之初,确实是人类之手对此负有责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具的最新报告显示,95%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为因素。

在科学家眼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剩下的,就要看政治家的韬略了。政治家必须做出反应,时不我待,气候学家说。2/3的温室气体预算(为了不让地球温度平均升高2度,所能容忍的最大排放量)已经用去了大部分。

那些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的国家,应该做出更多努力。

外部内容

瑞士的排放仅占全球的0.1%,属于排放“小国”。即使瑞士停止排放,也根本不会对世界气候产生影响,那么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swissinfo.ch

在瑞士,交通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交通和供暖所释放的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有害物质,”瑞士绿色和平组织发言人Clément Tolusso强调说。

虽然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臭氧,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依然在增高。国家空气污染监测网络(NABEL)10月初公布的的最新报告指出。2012年,瑞士没有完成其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如果我们能够减少CO2排放,那我们就是在保护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利。同时,我们也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这是直接受益的,”Clément Tolusso强调说。

在瑞士平均每人一年排放6吨CO2,但实际数字要远高于此,瑞士气候和全球环境变化论坛的Urs Neu说:“我们还要考虑到进口物资所排放的”。

swissinfo.ch

2010年美国卡耐基(Carnegie)科技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排放都来自富裕国家的物资及服务消费,尽管这些并不在其国境线之内。一些国家,其中包括瑞士,排放其二分之一的CO2在国外。

对绿色党团、国民院议员Regula Rytz来说,必须对进口产品加以限制:“被二氧化碳‘熏脏’的产品不应进口到瑞士。这也会对其他国家在经济上产生压力”。Regula Rytz认为,瑞士在交通方面还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引进发动机燃料CO2税,并且严化汽车废气排放规章”。

自由民主党议员Christian Wasserfallen却认为,瑞士不该单方面执行一些可能会为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的措施。事实是,瑞士对全世界的CO2排放的影响很小,这位中右翼党派党员说到:“最主要的是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应该发动起来”。

swissinfo.ch


第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11-22日在波兰华沙召开。其目的是将去年达成的多哈协议具体化(京都议定书延长至2020年),并为今后的气候治理结构进行定义。

会议还将就绿色环保基金的启动进行讨论,自2020年起,每年将有1000亿美金投入到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用于应对气候变迁。

瑞士代表团将努力在华沙推动实现真正减排的措施。瑞士要求各国出于自愿义务将减排定义“精准、透明化”。联邦环保局(BUWAL)10月30日公报称,各工业化国家,即使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也应该按照签署国标准,进行减排。 

瑞士在研究方面是很优秀的,环保局气候报道及适应部门的Schellenberger说:“知识,技术支持,财务支持,瑞士都具备:瑞士只是应该正视自己的责任,减少排放,其他国家也一样”。

瑞士以及其他富有国家应向新兴发展中国家释放“强烈信号”,能源基金会执行会长Jürg Buri说:“它们应该展示一下:尽管减排、尽管使用较少的化石能源,但依然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

在国际层面上,瑞士已表示出希望推动该问题发展的意愿,瑞士国际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Franz Perrez说:“瑞士给出了具体的、可信的建议。例如去年在多哈,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建议,即对未使用的排放限额贸易加以限制。

瑞士的行动也符合自己的利益,Franz Perrez解释说:“因为瑞士本身受环境变迁的影响就很大,如果只依靠大国的力量,我认为,不太可能有所进展”。

swissinfo.ch

瑞士也应该在大部分地区实行统一协调的环保政策,瑞士也要减排,也要就类似决议进行宣传,瑞士经济行业协会能源及环保问题负责人Urs Näf强调说:“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向国际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

由小国向大国施加压力,这很重要,Franz Perrez重申。尽管某些政府的态度比较回避,但瑞士作为调停方还是很乐观的:“我相信会有有约束力的全球协议出台。也许这将不同于《京都议定书》,但我相信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它。”

中国、美国、巴西,属于全世界排放CO2的“前20强”。那些国家对排放较少的国家,有何期待呢?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请这三个国家的专家,谈谈他们的看法。

张中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环境和资源经济学家学会(EAERE)任命的中国代表

在中文里我们说“勿因善小而不为”。瑞士在国际减排事务上一直很积极。小的国家也可以成为典范,特别在政治和技术领域。比如澳大利亚,在温室气体排放上,这是个小国,但中国却可以就碳排放权交易计划方面与其学习、交换意见。

Kathleen Miller,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每排放一顿温室气体,对全球大气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无论是来自哪里的。如果有的国家技术和财政条件允许,却不想参与全球减排,是绝不正当的”。

Edmo J.D. Campos,圣保罗大学海洋研究院

“小国家也可以成为好榜样。在巴西人眼中,瑞士是可靠、可信的。如果瑞士就某项议题作出决议,并且传扬开去,那么很有可能会对巴西社会产生影响。也会影响那些起决策作用的人”。

(译自德文: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