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通讯有害!
您是否从未有过不带手机、不查邮件的度假体验?您的床头柜上积攒了多少本未读的书?伯尔尼通讯博物馆特为信息过剩举办展览,并提供“门诊服务”,以诊断和治疗“信息肥胖症”。
在您读这句话时,也就是鼠标点击的瞬间,就已经有2000万封电子邮件被发送出去。世界上的信息流通量达到天文数字,相当于每天要读至少1.2万本书。然而据专家透露,一个人在24小时内的读书量最多也超不过350页…
伯尔尼通讯博物馆(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推出《当心:通讯有害!》特展,旨在增强公众意识、帮助人们应对过度通讯造成的压力。
“沟通本身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就像喝水和吃饭。但是如果暴饮暴食,或是总吃一样的东西,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沟通亦是如此。今天我们受到信息的轰炸,接触到各种媒体、各种新技术,可是却常常被这种过剩所吞没。我们变成了通讯的奴隶,或是信息媒体的奴隶。这是种可以跟过劳症相比的症状,然而却很少被人谈及,”博物馆馆长杰奎琳·施特劳斯(Jacqueline Strauss)表示。
过滤超量信息
这才有了通讯诊所的想法,让“患者们”能在那里测试自己的对通讯的依赖、厌恶和内疚程度,并获取建议,以找回已失去的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您每天花多长时间在互联网上?”“多长时间在电话上?”“您总是回复朋友的信息吗?”“您感到有压力、很疲倦吗?”“对于媒体与新科技,我们每个人各有各的对待方式,对刺激的反应也不一样,让参观者能意识到信息过度消费的限度与风险,为他提供能够在舒适环境下放松的可能,这点非常重要,”施特劳斯补充道。
的确如此,在博物馆的一角,有几间按照参观者诊断结果安排的休息室。绿色的是为“健康”者;黄色的是为被邮箱与互联网上充斥的广告搅得疲倦不堪的人;红色的则是为需要一点时间沉思的“重”病人准备的,他们可以躺在巨大的黑色垫子上,一位女性的声音邀请他们闭上眼睛、停止思考。
鉴于没有奇迹般的秘诀,通讯博物馆只能就优化网络搜索、对电子邮件作分类,和抵抗手机、广告或Twitter微博的侵略等方法,提供一些还不错的建议。
策展人乌尔里希·申克(Ulrich Schenk)指出:“套用美国作家克莱·舍基(Clay Shirky)的话,我想说最大的问题不全在于信息的过剩,而在于我们对过滤的无能。因此最简单的解决之道,就是学会对我们获取的,以及决定向别人传达的信息做严格的遴选。”
沟通与分享的代价
不过在通讯博物馆里,参观者并不只被看作受害者,而同时也是潜在的“坏蛋”。谁从未在乘火车时煲电话粥而不顾旁人呢?又或是不曾在Facebook上用自己私生活的无聊琐事“轰炸”朋友呢?
这都是些见怪不怪的举动,但通讯博物馆邀请大家对此进行反省。“在伴随新科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和1980年前出生的成人之间,存在着无可否认的差异。借着本届展览,我们不是要指责电子游戏或社交网络,而是要让大众意识到那些看似正常的举动,一旦过了头,就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申克评论说。
参观者走出诊所时,口袋里会有一剂很特别的药-“通讯可因”(Comucaïne)。这药是些有用的建议,例如“看看天空飘过的云朵,让您的手机关机至少一天。”要戒掉通讯过剩的“毒”,其实不必做太多。
伯尔尼通讯博物馆举办针对信息过量消费的主题展,展览名为《当心:通讯有害!》(Warnung:Kommunizieren gefährdet)
从2011年11月4日至2012年7月15日,公众可以使用特殊诊所提供的服务:测试通讯方面的行为,为减少对信息过度消费的压力作出积极建议。
博物馆为以学校为单位的参观团体配备了讲解员和书面形式的宣传材料。
本届展览是在Holzer Kobler建筑工作室的合作下实现的。后者在展览中大量使用色彩与形式来丰富视觉效果。
全世界每天的信息交换总量达到7.355多兆(即万亿)吉字节(GB),大约相当于72.5兆本书。
如果全球人口都参与这些交换,平均每人每天至少要读相当于1.2万本书的信息量。
要读完24小时内发送的所有信息需要20年,看完发布在Youtube上的所有视频则需要16年。
全世界范围内每秒钟发送的手机短信约为20万条。
(译自法文: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