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将成为未来的金矿
尽管瑞士的家用垃圾数量已经比30年前增加了近一倍,但真正被扔到焚烧炉或垃圾堆放场里的,却和30年前一样多。
这都是因为热衷于环保的瑞士人将家用垃圾的一半,都用于了回收和再利用。虽然目前电视、手机、计算机等电子垃圾的再利用率不高,但今后这可能会成为“垃圾金矿”。
无论是玻璃、塑料、金属还是衣服,瑞士50%的家用垃圾,都得到了回收和再利用。瑞士人自觉地将纸、塑料瓶子、玻璃和铝等金属分类,高昂的垃圾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垃圾的产生。
传统的垃圾回收
位于伯尔尼Ostermundigen 的Ziswiler垃圾回收公司,几乎处理着瑞士1/3的PET塑料瓶,对这家公司来说,回收并不仅仅是一种环保行为,而是能够创造工作岗位、产生利益的经济行为。
“设想一下,如果超过一半的垃圾都能够得到回收利用,那么定会产生上亿的利润,”瑞士回收组织Swiss Recycling的主席Bernhard Burger说。
2009年瑞士总共回收了废铁85万吨,玻璃331507吨,铝近7万吨,塑料瓶37543吨,仅回收利用铝的价值就在1.4亿瑞郎左右。如果所有的废旧原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瑞士甚至不再需要进口,就可满足本国的需要。而这其间也创造了上万个工作岗位。
电子垃圾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异常迅速,这也产生了无数的垃圾。目前电子垃圾的回收做得当然还不如纸质、塑料和铝制品,但未来,这一行业可是蕴含了无数商机。
随着地球上资源的逐渐减少,制造电子产品所需的金属、稀土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少,与其再去“掠夺”地球资源,众多商家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城市垃圾:被丢弃的电子垃圾里,不是也藏着“黄金”吗?
Swiss Recycling组织总经理Isabelle Marthaler女士说:“整个电子行业所需资源的供应并不是无限量的,价格也很昂贵。致力于这一产业的回收,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其实这也适用于各行各业”。
变废为宝
在瑞士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厂,位于苏黎世州Regensdorf的Immark电子回收中心,每天都会收进无数的计算机、电视、屏幕和其他电子产品。瑞士每年都要回收11万吨的电子设备。
这些电子垃圾首先会被分类,将有回收价值的部分存放起来。这其中30%的可再利用物质为铁。其余靠手工分拣的多是电容器和电池。剩下的各类物质被分割,最后形成细小的颗粒。这里面就蕴藏着宝藏,经常含有金、银、钯等贵重金属和煤、稀土等物质。
稀土大国中国
稀土是很多电子和高精尖产品都不可或缺的资源,也被称作“工业黄金”,在手机、音响、汽车、耳机、节能电器等很多设备的关键部位,都需要用稀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汽车轮胎就缺不了锑,汽车挡风玻璃也离不开铈,前者是为了让刹车更柔和,后者是为了防晒。
日本就因大规模生产电子产品而成为了全世界的稀土进口第一大国。和日本一样,瑞士对稀土的需求也完全仰仗于进口。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稀土资源大国,目前全世界95%的稀土产自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但因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消耗大量稀土,所以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因此对瑞士这样的进口国来说,回收再利用就显得愈发重要。而且人类对矿产的追求有朝一日终会使得地球能源枯竭,节约和再利用才是环保之道。正如同Marthaler女士所说:“瑞士不仅是再利用大国,实际上也是消耗大国,”只有节约,减少消耗,才是真正的环保。
2009年瑞士家用及工业产生垃圾比1980年增多了1倍。
居民区垃圾从1980年的280万吨增长至2009年的550万吨,平均人均增加700公斤。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另一方面也由于包装的增多和复杂化。
但因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真正被送入焚烧炉内的数量反而有所减少。
1980年只有19%的垃圾分类。
自2005年起,垃圾的回收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2009年共有270万吨居民垃圾被焚烧,280万吨得到了再利用。
数据来源:Swiss Recycling
随手扔掉的垃圾,却会在环境中存留相当长的时间。
苹果核:3个月
面巾纸:3个月
口香糖:5年
叠起的报刊杂志:10年以上
铝制易拉罐:10到100年
塑料:100到1000年
泡沫塑料:1000年以上
玻璃:4000年以上
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