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每周一两次午睡,可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减半

Man sleeps in the mountains
是时候为不堪重负的小心脏赐予午睡的力量了 Keystone / Andree-noelle Pot

最新研究显示,每周午睡一次或两次,可使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降低一半。不过,无论是每周提高小憩打盹的频率,还是延长午睡时间,都未发现该行为会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存在必然联系。


偷得浮生半刻闲。白天慵懒地打个盹儿,究竟有何裨益?围绕午睡对心脏健康影响的研究已极尽详致,无需赘言。然而,许多业已发表的研究结论尚未涉及午睡频率问题。

近日刊登在综合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子刊《心脏》(Heart publication)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英)外部链接,对午睡频率、平均单次午睡时长、以及致命与非致命的心血管类疾病发作的风险-譬如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心力衰竭-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定居于瑞士西部城市洛桑、年龄介于35至75岁、经随机选择出的3462名居民长达5年的监测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和完全没有午睡习惯的人相比,偶尔午休-也就是频率为每周一到两次午睡的人,无论是心脏病发作、中风、还是心力衰竭的几率都近乎减半(48%)。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表示,他们并未发现更频繁的午睡或午睡时间长短与心血管疾病发作几率高低存在关联。

有趣的是,和那些坦言自己白天根本从来不打盹的人相比,“午睡爱好者”(被界定为每周会午睡3-7次者),往往呈现出年龄较长、以男性居多、有吸烟嗜好、体重偏高、并且夜间睡眠时间普遍较长的共性特点。

正如这项科研论文的撰写者在《心脏》杂志上所写的那样:“也是时候为不堪重负的小心脏赐予午睡的力量了。”那么今天,您午睡了吗?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老外看中国之-午觉

此内容发布于 每天中午,才吃过饭,我的办公室就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往常近300根手指敲击30个计算机键盘的震天声响,停止了;这…

更多阅览 老外看中国之-午觉
​​​​​​​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企业高管对2025年的公司前景持乐观态度。

相关内容

企业高管对2025年前景表示乐观

此内容发布于 凯捷咨询(Capgemini Research Institute, CRI)1月2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企业高管们对2025年的公司前景更有信心了。瑞士投资人对创新和供应链韧性尤其感兴趣。

更多阅览 企业高管对2025年前景表示乐观
瑞士成人公共交通出行费用处在欧洲中游水平。

相关内容

瑞士商务旅客交通支出最多 

此内容发布于 一项调研显示,瑞士公共交通成人票价处在欧洲平均水平。但老年人和商务旅客的支出更高。 

更多阅览 瑞士商务旅客交通支出最多 
凯勒-苏特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副总理丁薛祥也于周二向与会者致辞。

相关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呼吁开放市场与稳定的国家机构

此内容发布于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就职美国总统宣誓的次日,在1月21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上,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卡琳·凯勒-苏特、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纷纷呼吁促进经济增长、公平竞争和全球合作。

更多阅览 世界经济论坛: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呼吁开放市场与稳定的国家机构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与瑞士经济部长盖伊·帕尔莫兰会晤。

相关内容

中国副总理丁薛祥访问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今年正值瑞中建交75周年,瑞士经济部长盖伊·帕尔莫兰(Guy Parmelin)与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伯尔尼共同欢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到访。

更多阅览 中国副总理丁薛祥访问瑞士
苏黎世的交通标志也应该反映女性形象。

相关内容

苏黎世交通标志大变身,性别多样化来袭

此内容发布于 一直以来,人们站在苏黎世街道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信号灯上显示的都是一个男性小人。不过,很快他就不孤单了,很快就有同伴了:女性、孕妇、女同性恋伴侣或拄着拐杖的老人。

更多阅览 苏黎世交通标志大变身,性别多样化来袭
专家呼吁,肥胖症需要不同的诊断方法。

相关内容

瑞士肥胖率翻倍,专家呼吁改革诊断方法

此内容发布于 包括日内瓦大学医院(HUG)研究员在内的国际医生小组指出,身体质量指数(BMI,简称体质指数)并不是可靠的健康衡量指标。专家组呼吁修订肥胖症诊断指南。

更多阅览 瑞士肥胖率翻倍,专家呼吁改革诊断方法
越来越多的瑞士人放弃吃肉。

相关内容

瑞士人越来越“无肉亦欢”

此内容发布于 在素食风行的今天,无论是从个人健康、环境保护还是人道主义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瑞士人不愿意吃肉了。根据圣加伦大学的一项调查,无限制食用动物类产品的家庭比例从2022年的71%降到了64%。

更多阅览 瑞士人越来越“无肉亦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