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纳米科技,巨大潜力

防晒霜里已经有了纳米技术的身影。 Keystone

纳米技术是一门跨越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科学领域的学科,已被使用在从防晒霜到微型电脑芯片等多种物品之中。以防晒霜为例,正是细微颗粒的使用令乳液变得更透明。

纳米科技是对原子和分子进行操控的科学,一纳米仅相当于针尖直径的一百万分之一。

有报告提出,纳米科技-研究微细颗粒的科学分支-在瑞士有着巨大的潜力。

这一瑞士首部对本国工业所作的《瑞士纳米科技报告》(Swiss Nanotech Report)虽未能就当前形势提供具体数据,但专家都一致同意瑞士起到的全球领先作用。

报告编撰委员会的汉茨·米勒(Heinz Müller)解释说,由于该科技已融入瑞士工业,因而要给出数据并不容易。

“想加以量化实在很难,因为大多数工业将纳米技术应用在日常工序中以改善产品,所以这并非属于使用含纳米技术的全新产品,”他在1月19日于苏黎世(Zurich)举行的报告媒体发布会上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这就使对纳米科技占企业收入比例作评估变得困难起来,瑞士联邦知识产权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专利专家米勒教授透露。

革新

但他指出,瑞士工业发展健康,尤其是在科研领域,一些大学下设的公司便是以纳米技术理念新办。“我认为未来几年这个数字还会增长,”米勒表示。

这份报告由多个部门、科研机构及包括电脑巨头IBM在内的经济实体合作起草。报告指出了瑞士人均纳米科技专利申请的数量之高,将此看作一个重要的革新指标。

一份表格显示出瑞士是如何在该领域超越强劲对手日本与美国的。2006年瑞士每百万居民拥有的纳米科技专利申请数达到10个。

瑞士一向鼓励研发,拥有高水平科机构、充足的资金和吸引高级人才的能力,这些条件也在调研报告中得以强调。

报告编撰者称,瑞士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如今已成为纳米科技研究的先锋。

这可能是依托于制表及其它精密仪器制造的长期传统。

将企业欧洲科研基地设在苏黎世附近的IBM也正为从事电脑芯片技术研究而大量投资纳米科技。

“指出瑞士在纳米科技领域起到的领先作用至关重要,”报告主编马提亚斯·凯泽斯韦尔特(Matthias Kaiserswerth)表示。

IBM的瑞士实验室开发出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于1986年为它的发明者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帮助瑞士登上纳米科技版图。

“这是人类首次能够对物体在原子水平进行观测,真正为纳米科技领域大量工作的进展打下基础,”凯泽斯韦尔特告诉swissinfo.ch。

纳米技术工作还在继续。IBM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联合出资9000万瑞士法朗(合8700万美元)创建纳米级探索技术实验室(Nanoscale Exploratory Technology Laboratory),实验室计划于2011年投入使用,专供合作或独立科研项目的进行。

潜在风险?

专家透露,未来的纳米技术可能会被应用在能源-如净化水的新方法-或医药等领域。

然而,也有人开始担心该技术带来的健康风险,这主要来自那些吸入这些细微颗粒者。

2006年,瑞士成为首批公布工作环境下纳米微粒暴露具体建议的欧洲国家之一。

“高科技革新经常会有潜在危害,我们已在纳米科技中看到这一点,在生物技术中亦长期注意到,医药科技中也遇到一定程度的危害,”米勒指出。

“在不远的将来,对技术的危害提出一套合理测量方法可能是瑞士的一项任务。”

不过,媒体会议上的专家都确信一点,即纳米技术的有利之处超过它任何的潜在不利方面,他们都对纳米技术的广阔潜力充满信心。

在凯泽斯韦尔特看来,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信息和通讯技术革命之后的新浪潮之一将会是纳米技术,”他表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Isobel Leybold-Johnson于苏黎世

纳米技术可被定义为在原子或分子水平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这是直径小于100纳米-即毫米的万分之一-的规模。

这种尺度下的微粒和结构与它们在微观世界下的性质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些结构的相对表面积大幅增加且产生量子效应。这会导致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变化,常常带来性质的改善,如拒水性等。

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围绕多种技术而非一门学科,并延伸至多个科学层面,涉及医药、物理、工程学及化学等。

根据《2010年瑞士纳米科技报告》,目前的纳米技术研发中心主要有巴塞尔(Basel)化学工业基地,和拥有顶尖研发机构的苏黎世与瑞士法语区。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