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我的名字叫André Ratti,今年50岁,是同性恋者,并且患有艾滋病。”1985年瑞士电视台的一场针对艾滋病的公开讨论会就以节目主持人的这句开场白拉开了序幕。
12月1日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国际艾滋病,据资料统计,2005年世界感染艾滋病人数同比增加了约500万,其中女性感染者在急剧增加。
12月1日世界艾滋日-女性占受感染者人数一半以上
12月1日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国际艾滋病日,并于本日举行世界艾滋大会,今年的会议于周四(12月1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
据世艾滋协会统计,2005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又有所增加,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约500万,全世界4000万艾滋病感染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女性。而1995的统计数据显示,妇女只占感染总数的12%。这一现象在非洲南部的撒哈拉地区尤其令人担忧。在当地受感染者人数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而其中女性占57%。
为此今年世界艾滋日会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 为我们也为他人”。大会希望与会者把此次会议的注意力集中在非洲这一占世上艾滋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大陆上。
每次都用安全套
为配合防治艾滋病,目前在瑞士苏黎世Bärengasse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抗艾滋病的展览,将瑞士20年来的抗艾滋文献展示给大众。
名为“每次都用安全套”(Ohne Dings keine Bums)的抗艾滋展览于2005年10月28日至2006年2月26日在苏黎世展出。这是瑞士国家展览协会和联邦卫生部(BAG)为庆祝苏黎世艾滋救助协会成立20周年所举办的活动。
展览的意图在于,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艾滋病这种令免疫系统衰退的疾病,让人们从开始就对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的防御问题、利用理疗的恢复问题以及控制艾滋病情问题给以重视。
公开研讨会
第一个有关这种“怪病”的消息是80年代初期由美国传入欧洲的,1983年起才被以“艾滋病”为名(Aids: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正式为人所知。这种病最开始是在同性恋者和吸毒者之间传播。
1985年6月2日当电视主持人André Ratti面对转动的摄影机,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他是一位同性恋并患有艾滋病时,一场有关艾滋病的公开讨论会在瑞士拉开了帷幕。从此联邦卫生部与刚刚成立不久的艾滋救助协会开始进行合作,André Ratti是艾滋救助协会的第一任会长,他死于1986年10月。
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的主要宗旨并不在于限制艾滋病的扩大和让大家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歧视,而是让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让“使用安全套”成为公众意识。
粉色安全套作为标志
1988年推出的艾滋宣传画是一对站在在棕榈树旁的男女,画的右侧是一个粉色的卷在一起的安全套,粉红色的圆形宛若浪漫傍晚的一轮落日。直至今日,这种粉色安全套依然是抗艾滋活动的宣传标志。“每次都戴安全套”从1997年起就成为抗艾滋宣传广告的醒目标题。
针对“性”和“性伴侣的更换”进行公开讨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波澜。保守派认为夫妻间的忠实是对抗艾滋病的有效保护措施。90年代中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有明显下降,但在2001-2002年间感染者人数却乘上升趋势。
虽然今天艾滋病依然是一种不治之症,但通过理疗和药品可以使病者继续生存,并使病情被控制在最轻范围之内。
视听宣传资料室
Bärengasse博物馆中的抗艾滋展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与艾滋有关的资料展现给大家,宣传画和幻灯展示了近些年来卓越的艾滋预防工作,视听室中可以听到患病者和专家有关艾滋病的介绍。
展览资料来自于联邦卫生部的收藏,其中包括:13000部音像资料、报刊资料、幻灯片、信息收藏,资料手册和体恤衫等等。
Swissinfo
12月1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第18届世界艾滋大会。
2005年10月28日至2006年2月26日在苏黎世巴仁嘉瑟(Bärengasse)举办“每次都戴安全套”(Ohne Dings keine Bums )抗艾滋展览。
展出时间:每周二10:00-20:00,周三至周日10:30-17:00
展览期间出售的“每次都戴安全套-20年抗艾滋文献”(Ohne Dings kein Bums: 20 Jahre Aids-Arbeit in der Schweiz)一书由瑞士联邦卫生局,瑞士艾滋病互助协会以及瑞士地区博物馆联盟共同合作出版。
苏黎世巴仁嘉瑟(Bärengasse)博物馆展出的这一具有当代史的特殊展览“每次都戴安全套”展示了20年来瑞士抗艾滋病的工作历程:反对歧视艾滋病者;针对服用和买卖毒品这一重大难题提出的初期预防措施;如何使艾滋病患者在通过一系列新理疗法治疗后恢复正常,以及到目前为止控制艾滋病病情等问题。
此次展览继苏黎世后将继续在瑞士的利斯塔尔(Liestal),伯尔尼和日内瓦展出。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