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加入瑞士籍的人
瑞士國富民強,因此擁有一本瑞士護照是很多人的夢想,然而入籍瑞士談何容易,不僅費用不菲而且申請程序繁複漫長,因此也不是所有生活在瑞士的外國人都想加入瑞士籍。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儘管有些人已經滿足申請瑞士國籍的條件,但他們卻決定放棄得到這一本難求的瑞士護照的機會,因為加入瑞士籍對他們並沒有太大好處,或者因為入籍費用過高,再或許是他們已經把自己當瑞士人了,以下是四個人的自述:
Claudia Ferrara,49歲
我在外阿彭策爾的Teufen出生、長大,直至今天我也未加入瑞士籍,我們是意大利南部人,我父母上世紀60年代來到瑞士。
他們就是普通的工人:我父親是皮匠,他為軍隊縫製軍用挎包、滑雪背包等;母親則做家政工作。
在學校我是班裡唯一的意大利孩子,當時意大利人還很受排斥,被用瑞士德語取笑為“Der Tschingg”。
我祖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我們每年回意大利三次:暑假、聖誕節和復活節。我13歲的時候,如果有人跟我說“走,去意大利”,我絲毫不會遲疑。我們在瑞士永遠是“意大利人”,而當我們回到意大利我們又會說“在瑞士怎樣怎樣”,那時候我總是問自己:“我到底是哪里人?”
直至今天我的心依然有兩張面孔,問我到底是意大利人還是瑞士人?我只能說,我就是我,Claudia!
但是家的感覺還是在瑞士,我在這裡生、這里長,從我童年的房間就能看到阿爾卑斯。
我在聖加侖老城開了一間髮廊,已經20多年了,我一直在考慮入籍問題,我希望擁有瑞士投票權,但是我不喜歡那種感覺-把我與剛來瑞士10年的人劃等號。
繁複的申請程序、補習班和入籍考試,這座山叫什麼?那個湖叫什麼?瑞士政治體系怎樣運轉?我覺得讓剛來瑞士幾年的人做這樣的考題完全沒錯,但不是像我這樣生在這裡的人。
我覺得不公平,因為對於我來說證件用不著用這種方法得到。
我願意為此付出費用和上交必要的資料。就像申請一所住房一樣,申請之後收到賬單,繳費,然後過幾週拿到護照,不就好了嗎?為什麼不可以呢?我搞不明白。
Nadine Lankreijer,33歲
我在孩童時期每年來瑞士伯恩高原地區滑雪的時候就愛上了瑞士,21歲離開荷蘭來到瑞士Adelboden當了一名滑雪教練。
最初很吃力,因為我完全不會德語,而且我的滑雪水平也不是很高。
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我才逐漸適應。幾年以後我搬到了蘇黎世,並當上了瑞航的空姐。
在參加空姐培訓的時候,教導員跟我說:“當你登上飛機的時候,你最好是‘輕鬆版的你‘”。作為荷蘭人我比較隨意和直接,而這在瑞士並不總是行得通。
每當我飛荷蘭,從飛機的窗戶望出去,會和我降落在瑞士的感覺一樣:回家了。
荷蘭有我的家人,那裡留著我的過去,而瑞士是我的現在,或許還有未來。
其實我挺想加入瑞士籍的,這樣我就可以在這裡投票了。但是這樣我就會失去我的荷蘭國籍,這是我不願意的。
我在瑞士拿著永居C卡很方便,我可以買房、工作、成立公司。如果我能使用雙重國籍,我早就申請入籍了。
唯一的一種可能,就是嫁給一個瑞士人,這種情況下,荷蘭允許擁有雙重國籍,但是目前我沒有這個打算。
去年我的情感關係中斷了,因此我在考慮是不是回荷蘭,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人,但是最後我還是決定留下來。
我在瑞士有了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和工作,我必須堅持下去,不能這麼輕易地放棄。
Gidon Schvitz,31歲
我很想加入瑞士國籍,我在這裡念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瑞士是我的家鄉。但是入籍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觀看電影了解加入瑞士籍更多內容:
相关内容
加入瑞士国籍: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11歲的時候,我母親帶著我從荷蘭來到瑞士的巴塞爾投奔愛情。很長時間我都不太接受瑞士,總是說自己是荷蘭人,現在我會告訴別人我是瑞士人。
我想加入瑞士國籍有兩個理由:如果我離開瑞士超過6個月,我會失去我的永居C卡。我的妻子來自斯洛伐克,我們希望能自由地在國外和瑞士之間活動。
另一個是純情感原因:我想參加投票,成為瑞士社會一名真正的成員。
請從我們的焦點話題:瑞士的二等公民中了解更多:
相关内容
瑞士的二等民主
在過去的歲月中我一直考慮入籍,20多歲的時候,我作為大學生無法承擔入籍所需的2000多瑞郎(約合6.35萬新台幣)費用。
過了兩年我又想入籍,但是發現申請程序是如此的複雜,要上交所有個人資料,還要進行入籍考試。而且當時我正在辦理結婚,與入籍衝突。
因為直到護照發下,不能改變婚否狀況,而且審批過程要持續兩年。因此我又擱置了入籍。
前幾個月我再次萌生入籍的想法,但是又遇到了新問題:因為我未服過兵役或民役,所以入籍後我要補交兵役費,每年收入的3%,直到37歲。
這是一大筆費用,我平時不攢錢。我本來是很想服民役的,但不是瑞士人不能服。加入瑞士國籍的道路實在是障礙重重,這些繁複的程序令人望而生畏。
我希望能有這樣的感受:歡迎你入籍。但是我感覺不到,恰恰相反,所有這些規章制度讓我感覺被拒之千里,等37歲以後再說吧!
Michael Bockman,68歲
我9年前來到瑞士,說實話,我還沒感覺自己完全融入。
我和妻子在洛杉磯相識,我在美國電影界工作,在海邊有一座房子。認識幾個月後,我們都非常明確,我們要在一起生活。
問題只是在哪里而已-在加利福尼亞還是瑞士。作為一名作者我可以在任何地方,於是我放棄了洛杉磯面朝大海的房子與妻子一起來到蘇黎世。我做這一切都是出於愛。
我們還有一隻腳留在加利福尼亞。我每年會在那裡生活幾週或者幾個月。我的朋友和家人都在那裡,無論公事私事,我大多與美國人打交道。妻子的一些朋友現在也成為了我的朋友。
我很喜歡瑞士,但是我對瑞士沒有像美國那樣的歸屬感。我關心在美國發生的一切,當然會參與那裡的大選投票。
我目前不考慮加入瑞士國籍。我不排斥有一天入籍,但是目前我沒有任何入籍的理由。
我的主要經濟來源來自美國,我的銀行賬號也開在那裡。 C卡對我來說夠用了,再加上我也不會說德語,所以也入不了籍。
瑞士在我心目中穩居第二位。它是一個無比美麗的國度,我也喜歡這裡的人,他們可靠、認真、規矩。
而好萊塢社會則比較自由和不拘一格,有時候我會想念那種自由和浩瀚的大海,如果問我會在哪裡度過我的餘生?我的回答是:走著瞧吧。
瑞士的入籍程序是歐洲最嚴格的。一部由四部分組成的系列紀錄片追踪報導了來自瑞士各地申請者的入籍之路,從中也能看到申請過程中的幕後花絮。全四集點擊觀看:德文版外部链接,法文版外部链接
(譯自德文:楊煦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