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瑞士不喜欢建高楼?
瑞士的高层住宅相对较少。20世纪60至70年代间虽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很快就无疾而终。直到2010年,才在质疑中出现一些高层建筑。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放眼瑞士的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就会发现:基本没几座楼房超过四五层。而美国和其它欧洲以外的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天际线。
瑞士空间规划高级专家Martin Vinzens认为:“当时人们认为没必要盖那么多高楼,因为有足够的建筑空间。”Vinzens是瑞士联邦空间发展署住宅和景观负责人,他说:“以前对土地资源和自然景色不够重视和珍惜。”
“此外,低矮房屋的好处在于,建造成本低,再加上与外部空间连接紧密,方便居民照看在户外玩耍的孩子。”还值得一提的是,高大建筑物的阴影对其周遭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高楼大厦的建筑工程经常会遭到附近居民反对的原因。
保护老城的风景线
来自楚格州(Kanton Zug)巴尔市(Baar)的律师Sandro Lang外部链接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空间规划师,他在自己的硕士论文外部链接(德)中考察了与高层建筑有关的历史、法律和经济因素:“两次世界大战都阻碍了高层建筑在欧洲的兴起,因为建筑成本太高。”
与美国不同的是,大部分欧洲城市都保留了中世纪的城市中心,这对高层建筑也有影响。“没人希望把高楼大厦建在美丽的老城旁边”,Lang补充道。
直到20世纪50年代,瑞士才开始出现高层建筑。Lang介绍说:“当人们能够在居住地和工作地间往返通勤时,城市边缘的高层住宅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占用了不少绿地。”
瑞士人不喜欢高楼
据Lang介绍,城市规划师和不动产投资商一直以来并没有将高层住宅视为宜居的建筑类型,而是恪守所谓的传统,“瑞士人更喜欢独栋住宅,对其他居住方式接受程度不高。”
Vinzens也证实了瑞士人确实对高楼多多少少有些厌恶。“大家觉得高楼不美观而且压抑,邻里间互不认识的状态也少了人情味,而且早期的尝试也没有取得成功。因此,大家对高层建筑的态度更多是抵触。”
Vinzens提到的早期尝试是指20世纪60到70年代间,在瑞士出现的一些高层住宅,例如伯尔尼-伯利恒(Bern-Bethlehem)的Tscharnergut,苏黎世(Zürich)的Hardau高楼,或是日内瓦(Genf)郊区Vernier的Cité du Lignon。
起初,这些高层住宅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建筑,但很快就名声扫地:虽然在一些其他国家,高层公寓不仅昂贵更是上流生活的代名词,在瑞士这些公寓却丝毫没有吸引力,基本只有低收入者才会入住,类似于东德时期的火柴盒建筑(Plattenbau)。
Vinzens解释说:“很多人仅把高楼看作可以容纳很多人的廉价场所,虽然他们清楚建造高楼的成本并不低。”据Vinzens介绍,最开始还有一些中产阶级住在这些公寓里,但他们也很快就搬走了。
Vinzens认为,当时的瑞士并不存在美国那种富人购买昂贵高层公寓的文化。“瑞士的富人会觉得:反正我钱多,还不如买个带花园的别墅,还能图个清静。”
土地资源短缺 – 高楼是解决之道吗?
瑞士目前面临土地短缺。2014年起实施的一项法律修正案禁止规划新的建筑区,因此住宅密集化看来势在必行。
那么为什么就不考虑高层建筑呢?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苏黎世市中心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不论是写字楼还是高档公寓。
“如果我们既想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住宅密度,又想保证住宅周边的绿地面积,那么就只有高层建筑这一种解决方案”,Vinzens解释说。但他也表示,即使瑞士采取这种方法,也不会出现像美国那种高楼林立的情况。
Lang在他的硕士论文里得出了高层建筑只适用于在特定条件下提高住宅密度的结论。首先,他也认为高层公寓的居住理念并不被民众普遍接受。“第二,在高层建筑周边规划绿地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高楼的增密效果。”最后,他认为,在大多数地方,横向扩展建筑面积依然有利可图。
瑞士对于高楼并没有法律定义。大部分州的建筑条例,也包括瑞士的防火条例,一般将楼高超30米的建筑物统一视为高楼。
(译自德文:王伯笛)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