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青少年性别认同与自杀防治工作

Du bist Du是瑞士德语区一个致力于青少年关怀,协助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与性别认同的机构。
Du bist Du是瑞士德语区一个致力于青少年关怀,协助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与性别认同的机构。 方常均

Du bist Du. 你就是你。这是瑞士德语区一个致力于青少年关怀,协助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与性别认同的机构。他们提出了LGBT+ (Plus)诉求,努力让社会大众理解——人类性别的多元性远超过一般人所认知的男女。 LGBT这个缩写已经无法容纳所有类别,需要更多的字母来分类、阐述不同的心路历程。

閱讀本文的繁體字版本請點擊此處

一打开“你就是你”的网站(德)外部链接就会滑出一页页LGBT+团体中,阳光、清新、年轻的形象,直接大方地展现性别议题的正面讯息和诉求。出柜、同侪排挤、性知识、聚会地点⋯⋯等等,你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协助?我们都和你在一起,也会开诚布公地告诉你所有的讯息。公开透明的组织与内容,希望给青少年认识自己进而认同的机会。自我认同与性取向探讨是一条漫长的路,路途上有许多阻碍和难题,但你并不孤单。

机构负责人妥克瑟先生(M. Trachsel)与社工史坦尼小姐(L. Stani)是性别议题专业人士,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均表示:瑞士虽然有着社会进步与开放的形象,但时至今日,出柜仍需要付出家庭和社会代价。尤其对仍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身心各方面还未成熟,却必须承受从各方而来的压力,因此而产生的焦虑和创伤并非外人所能理解,而每一个个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必须个别处理。

该组织采取的策略是:在网站上秀出各个辅导员的个别故事,让青少年在阅读后产生认识的好感与信任感。如果你需要有人和你聊一聊你的处境和担忧,这里有人走过类似的路,可以提供咨询和安慰。个案咨商皆是匿名处理,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没有人会知道你的秘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认为目前瑞士社会对性别议题的接受度如何?有地区性差异吗?

史坦尼:瑞士近年性别议题的曝光率提高了,地域性的差距也减少了。即使在乡间也有少数人组成的挺同团体,在大城市也可能遇到只接受异性恋的人。性别议题团体在德语区和法语区的活跃程度差不多,都有许多组织和活动;在法语区也有为青少年服务的团体。意大利语区的社会资源较少,直到2018年才开始有同志游行(Pride)。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目前瑞士的学校从几岁开始有性别教育课程?

妥克瑟:目前瑞士各州的规定,从小学就有生理卫生课程,但并未明确规范实际内容如何施行。因此在学校里学到什么,会因学校不同而有极大差异。苏黎世的艾滋防治协会(德)外部链接里有专门的性教育和生理卫生老师,只要申请就能安排到学校授课,但并非所有城市里的所有学校都会使用这项服务。而我也见过有的乡间校长很热衷此议题,积极为学生安排课程,性教育内容的发展可说是掌握在学校手里。

我个人认为从小学二年级起就应该有性教育课程。性知识必须循序渐进地导入,对一个九岁的孩子而言,认识性取向议题显得遥远而陌生;然而在进入这个主题前,孩子最先应要认识的是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是第一步,并学习保护自己。

史坦尼:总的来说,瑞士的学校是有性教育课程的,但仍处在以异性恋为主体的架构下。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事实是——传统的性别认知无法涵盖所有的性别认同。人类性别的多样性,远超过我们所知道的男和女。性别教育里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并了解性别的多种可能,如此才能帮助孩子接受自己。

瑞士资讯swissinfo.ch:青少年在追求性别认同的过程中,哪些是最常见的问题?您认为自我认同、性倾向和融入社会,这三者间有何关系?

史坦尼:出柜这件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方式。要出柜,首先每一个人必须先接受自己,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内在出柜」。也就是接受自己、自我认同的过程。如果这个个体所处的大环境中,性别议题是不常被讨论的或是不被接受的,那么这个孩子自我怀疑、不认同自己的机率就会很高。严重的话,可能进一步产生怕被同侪或家人拒绝的恐惧,这样的孩子既无法接纳自己,更不相信这个世界会接受他们。

内在出柜和外在出柜是两回事,单是这两个过程就走上十几年都是有可能的。已经内在出柜的青少年可能长期处在失去家人、朋友,抑或是失去整个世界的危机中,以至于不敢外在出柜。我们试着理解,一个孩子在心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些不为人知的辛酸都可能导致健康、学业的下滑,也可能是自杀的因子。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瑞士青少年的自杀率有多高?有哪些原因?与性别议题有什么关联?

妥克瑟:瑞士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德)外部链接,是近年的一个社会问题;性别认同问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史坦尼:我们内部的数据显示,男同志的自杀率比异性恋高出了5.1倍;而女同志则是4倍,跨性别者的数值也很高。他们都是自杀的高风险群,显露了面对社会的压力;有的人即使没自杀,却也长年陷在忧郁症之中,无法健康快乐地生活。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来自瑞士阿尔高州(Kanton Argau)的校园调查,有84.5%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口头上说出反同性恋的话。这个数据的背后表示——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异性恋者仍需承受巨大的同侪压力,也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歧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如何筛选担任辅导员的年轻人?这个工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妥克瑟:目前我们机构内经常性地需要18-27位辅导员来分摊工作,只要有人在我们的网站上留言表示需要咨询,我们一定有专人在72小时内回覆。辅导员必须具备两项特质,一是「喜欢与人相处」、二是「有电脑操作能力」。

报名参与辅导工作的人,必须先通过面谈,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动机。通过这关审查后,再进一步参加由专业社工和心理学家所安排的培训课程。种子辅导员必须在课程中学习:与青少年讨论性别议题时可以由哪些主题切入、辅导员的角色职能、如何回覆邮件、如遇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或无法处理的状况该如何应变、辅导工作与自我界线该如何划定⋯⋯等,尤其是在遇到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个案时必须立即通报。

若是在辅导的过程中,对方给我们的感觉不好,也应该立即反映。我们希望提供带有情感温度的咨询,但同时也必须保护辅导员。此外,等量工作也是一大重点,每位辅导员不同时辅导超过3个个案。我们是一个团体,创造归属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知道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认为性别大游行(Pride)的时代意义如何?

史坦尼:性别大游行时,我们可以看见性别议题团体公开地展现自我,这同时也让仍在寻求性别认同的人,有机会找到对话的对象并试着开放自己。性别议题是公开的,可以增加个人的信心,知道在追求内在自我的道路上并不孤单。性别大游行就是给所有社团展现自己、曝光诉求,同时也是给所有性别的人们找到认同团体的机会。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可否请您针对性别议题补充其他想法?

妥克瑟:性别议题即是人权议题,无论哪种性别取向都应能随心所欲地生活、拥有自由相爱的权利。

史坦尼:不管是哪个性别或性取向,都不会妨碍其他人,他们想要的也就是好好生活的机会,如此而已。

结语:凸显议题、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协助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与性别认同是该机构的主要任务,从而也做到了自杀防治。目前接受他们的辅导或透过他们而获得讯息的人,年龄层从11岁到54岁都有,其中不乏瑞士的父母与学校老师,他们都在学习理解LGBT+是什么样的族群,又该如何提供协助。出柜是一个富有个别故事的动词,在每一个故事中,主人翁所经历的路,和需要的时间各有不同。而认识性别、理解他人,在今日也不再只是当事人本身的事了。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