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是21世纪的健康大敌”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和传染病部门主任,Sylvie Briand肩负着协调全球抵御埃博拉病毒战役的重任。世卫组织能否在未来几个月内阻止埃博拉病毒的扩散,对此她信心满满。Briand同时还指出,目前的埃博拉危机让人警醒于一个事实:面对病毒,人类是多么的脆弱。
这次埃博拉疫情的严重性史无前例。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大楼的地下室里,十几位专家每天联合攻关,期望找出对付埃博拉病毒的办法,而领导专家防疫工作组的就是Sylvie Briand。对于联合国机构面对疫情反应欠佳的批评,她予以了回击。
瑞士也投入抵御埃博拉的战役
瑞士首次设立了国家协调平台,以准备投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战役。 埃博拉病毒被联合国安理会视作“对国际安全与和平的威胁”。
瑞士联邦卫生局任命的专责小组由各州医生及12家州立医院组成。联邦政府的职责则在于:发现染病患者后,协调不同医疗机构的合作 。
与此同时,联邦卫生局对于居住于瑞士的病源国侨民也展开了疾病预防的工作。8月中,卫生局向上千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侨民发出信函,提醒他们回国期间的注意事项。对于国内亲友赴瑞探访,信中也注明了相关的医疗建议。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埃博拉已经造成西非4000多人死亡。但最坏情况的是不是还没到来?
Sylvie Briand:目前很难预测。在某些地区病毒的传播开始放缓,流行曲线开始走低。但同时,病毒开始在城市蔓延,这是最难控制的。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最近提到一个字眼:与病毒展开的一场“战役”。这种严峻的措辞是否正反映了当前的形势?
S.B.:确实是。埃博拉不是无害的病毒,完全不能和普通的传染病相提并论。这个无形却又不断扩张的敌人正在引起大众的恐慌。尽管任务艰巨,我们还是希望能打个胜仗。
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我坚信我们很快就能找到一种抗病毒的药物或疫苗,能够治疗染病患者。我们当然不能绝对阻断这种疾病的传播,但我们至少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瑞士资讯swissinfo.ch:这些治疗措施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应用?
S.B.:经验证明,一些已经在应用的、对流感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对埃博拉也有作用。这类抗埃博拉的治疗方法,再过几个月就可应用于临床。其他的专用药正在实验中,其中有些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着重于在健康的志愿者身上试用该药,以确定药物可能造成的毒性风险。
疫苗也在研制中。这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也是几个月内的事情。困难在于对有疫情的国家生产出剂量足够的疫苗。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埃博拉不是新疾病,在最近的30年内,它已经爆发了多次疫情。这一次疫情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S.B.: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也就是说,它可以从动物传染给人类。但是这种传播目前来说还不多见,而且大多发生在偏远地区。人们在肢解和食用丛林肉时染上病毒。疫灾一般局限在热带雨林的小村庄。像目前这样,在大城市中出现疫情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病毒大幅扩散的可能性比以往大了很多。目前,已有三个国家出现疫情,这给我们反疫灾的工作加大了难度。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世界卫生组织是不是没能及时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S.B.:不是这样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白这次疫灾的严重,我们没有轻视它。但确实,疫情的扩散范围很快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能力,我们不得不向其他联合国机构和合作伙伴寻求帮助。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从2013年11月“零号病人”(第一位染病病人)出现,到后来国际展开联合抗疫灾的几个月间,世卫组织一直让几个非政府组织独自应对局势,这是怎么回事?
S.B.:这次埃博拉疫情2014年3月才得到正式确认,因为最早的几次检疫结果都认为是霍乱病毒。疫情确立的延后影响了对病毒的控制。不过,疫情一得到确认我们就立即启动了相应的应对机制。世界卫生组织通常不直接参与对病人的临床治疗。我们的职责是护卫全球的健康安全,带动病源国家的各个邻国共同采取行动,以避免病毒的扩散。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国际社会的回应是否足够积极呢?
S.B.:如果我们想更迅速的打下这场战役,则需要动员起更大范畴的合作。这场疫灾爆发后,目前的卫生体系显露出它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每10万居民只有一名医生的特别贫困的国家。已经有400多名医务工作者因此而失去了生命,整个医护系统变得更为脆弱。
瑞士预计向西非派遣90名士兵
10月15日,应联合国的要求,瑞士政府同意派出90名士兵前往西非,参与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战役。两到三架军用直升机和90名士兵将奔赴疫灾重地。他们的职责是运送人道主义和医务工作者前往偏僻地区,不会负责病人的运送工作。同时,瑞士联邦已经为“反埃博拉”战役提供了900万瑞郎的资助。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在您看来,目前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所面临的健康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吗?
S.B.:我想是的,在这些国家经常会发生灾难性的疫情,但这次危机还引发了社会和经济上的后果。那里的社会支柱在这一无形敌人的攻击下一个个坍塌。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最近几个星期,随着西班牙和美国相继发现病例,西方国家也显露出对埃博拉的恐惧。这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心理危机?
S.B.:医疗体系完善的国家在反病毒战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可以控制住所有的病毒传播途径,不会发生“爆炸式”的疫情。但是,恐惧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那些可能接触到埃博拉病人的医疗人员中。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欧洲国家的政府希望提高边境上的检验。这是个好办法吗?
S.B.:边检能够减少阳性病例处境,并保证给病人提供更及时的治疗。这些措施同样可以加强公民的防病意识,让他们知道这种传染病一直存在。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制造恐慌,而是向公众强调,我们的身体并非“坚不可摧”。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疟疾、肺结核或艾滋等其他疾病,每年都让全世界几百万人失去生命。未来几个月,国际社会是否会过度专注于埃博拉病毒的防治,而忽略了其他疾病?
S.B.:不会,这不意味着我们会忽视您所提及的这些“其他疾病”。30年前,当艾滋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出现时,人们也有过同样的担忧。从目前数字来看,全世界300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死亡率不是我们判断情势的唯一参考,我们还要看到疾病带来的实际风险。埃博拉是一个致命力极强的病毒,我们应该想尽办法阻止它的继续传播。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从这次埃博拉疫灾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S.B.:通过疫苗和提高生活水平,我们避免了鼠疫或霍乱这些上几个世纪经常袭扰我们的疫灾。但不能忘记的是,我们依然要同微生物“打交道”,它们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无处不在。
病毒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巨大挑战。在20世纪,病菌是健康的主要威胁。而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大部分病菌性疾病都得到了抑制。也正因如此,大量投资科研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造出对抗新病毒的药物和疫苗。
相关内容
日内瓦医院医护人员为埃博拉做准备
(翻译: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