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瑞士因令人乍舌艳羡的人均财富而享誉世界,然而在这个外人眼里“又土又豪”的国家,仍然有50多万国民深受贫困之苦。本周二(11月22日),一场旨在遏制本国贫困人口增长的全国会议在瑞士比尔市召开。
此内容发布于
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探求一项已编撰定稿的未来五年扶贫方案究竟会何去何从。会议举办地比尔市的市长埃里希·费尔(Erich Fehr)对参会者表示,在瑞士,贫困往往不为人知地隐匿在公众视野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它始终躲在幽暗的角落里。”
费尔还补充道,很多家徒四壁的普通人通常并不会主动联系社会福利机构,寻求帮助,“有的是因为懵懂无知、不了解求助途径,有的则是因为羞于启齿。”
在瑞士,“贫困”这一概念的定义综合了瑞士家庭大相迥异的不同境遇。譬如一位单亲父亲或母亲,仅凭一己之力抚养两个14岁以下孩子,而一旦他/她的月收入维持在3490瑞郎(近2.4万元人民币)以下,那么他们所在的家庭就会被定义为“贫困户”。
在洛桑社工与卫生大学担任教授一职的让-皮埃尔·塔宾在此次会议中提及,有不少人并不要求获取社会扶持-即使他们完全有权利这么做。
他把这种现象形容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这些人畏惧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部分是源于对社会福利机制的陌生,或者仅仅只是因为担心会因为上门求助而受到冷眼相待、名誉扫地。在他看来,这部分群体完全应该享受社会福利政策所带来的荫蔽。
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瑞士慈善组织明爱(Caritas)曾公开表示,从长远来看,在“预防贫困”上进行财力物力投资,要比“打击贫困”或者“抑制贫困”有价值得多。为此,他们极力敦促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及培训上去,因为显而易见,教育的欠缺是滋生贫困的一大动因。
你想知道贫困对一位瑞士单亲妈妈意味着什么吗?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穷人的窘困生活
此内容发布于
一位母亲带两个孩子,每月靠不到4000瑞郎度日,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瑞士电视台SRF/瑞士资讯swiss…
更多阅览 瑞士穷人的窘困生活
(翻译:张樱)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做一个流浪汉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在这里谁都不担心饿死,但还是有60万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Niggi Schwald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生活在“富可敌国”的苏黎世,但他却是无家可归、街上的乞讨者。如今,作为城市向导,他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还带着参观者穿过苏黎世,向人们展示这一富裕都市的另一面。
瑞士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在这里谁都不担心饿死,但还是有60万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Niggi Schwald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生活在“富可敌国”的苏黎世,但他却是无家可归、街上的乞讨者。如今,作为城市向导,他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还带着参观者穿过苏黎世,向人们展示这一富裕都市的另一面。
那是苏黎世9月的一个下午。当天没有下雨,气温怡人。对Niggi Schwald来说,晚上睡公园的长凳就好了,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在市中心后面。他爱那里的宁静,“我早上不愿醒太早,”他说。
66岁的他对这座利马之城(苏黎世)了如指掌。当然他最了解的还是这座城市的阴暗面,穿过穷人、无家可归者,和那些领不到救济金的人的目光。他自己也在大街小巷上生活过4年。对于那段流浪的经历,他并未感到羞愧。归根结底,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一个睡袋、一个垫子、一个小的双肩背,还有一些衣物。这就是Niggi Schwald的所有-他在大街上生活时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当。那是2005年,他在苏黎世郊区铁路桥下发现了一辆被废弃的干草车,而这车就成了他的栖身之所,“那寒冷的冬夜,我永远也不会忘怀。我生了一堆火,却还是冻彻心扉,”他讲述道。
在监狱度假
那时的Niggi Schwald一贫如洗,在城里几个人气较旺的地方开始乞讨:中央火车站、商店和公车站点附近。运气好的话, 一天可以挣50瑞郎。他的“技术”在于,尽量表现得体面一些,至少要有礼貌。
如果下雨或者天气很冷,那么他就会钻到购物中心里。那是一个挺舒服的地方,离他的栖身之所也不远。购物中心就是他的一个“起居室”,他白天的时间大多在那里度过。总会有人给他一杯咖啡,或是一块蛋糕。一位商店的员工还给了他厕所的钥匙,这样他就可以在里面洗澡、洗洗衣服。
周日,商店关门,那么他就会去苏黎世的Kloten机场,混迹于旅客中间。那里的公共电视屏幕总会播放一些足球赛、滑雪赛,“这可以说就是我的业余生活,”他这样回忆道。
警察只找过他一次麻烦,那是因为他无票乘车,被逮到后又不缴付罚款。于是,他被关进监狱10天,“一天三顿饭,有暖气还有电视,对我来说就像度假一样”。
对无家可归者来说,一天的思绪总也离不开吃。夏天,他可以去农庄吃饭,因为他会帮农民干些庄稼地里的活儿。而在冬天,他有时并不想离开自己的干草车、去市中心“找饭辙”,就只好拼命灌水。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瑞士没有人会挨饿,因为到处都有救助机构。
在苏黎世,就有例如Suneboge(德)这样的合住中心,Niggi介绍说。对十几位流浪汉来说,这里就是一个救助点。它的前身是监狱,就在瑞士证券市场旁边,现在可以提供热餐,而且非常廉价。
上万名贫困者
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德)显示,瑞士有7.7%的贫困人口。具体来说就是,有59万人够不上法律规定的收入线,难以满足本人及其家庭的食品、住房、医疗保险等基本需求。尽管许多人其实都是有工作的。
Insert here: datawrapper sull'evoluzione del tasso di povertà
http://charts.swissinfo.ch/YG3y9/6/
如果再加上那些在贫困线上徘徊的人,据Caritas估计,这一人群可能会达到100万。瑞士有差不多1/5的人难以负担2000瑞郎的额外支出,例如一张牙医账单,Caritas在它今年公布的《瑞士新的贫困手册》(德、法)研究中这样写道。
特别容易“受穷”的是单亲家庭、单身成人、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以及待业在家的人。尽管Niggi不在此列,但“坠入贫困是很快的一件事”。
在这位生于巴塞尔的人在大街上流浪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他在工程师事务所工作,月薪也有7000瑞郎。“没什么好抱怨的”,后来他离婚了,工作压力很大(“我总想做的更多”),最后公司也倒闭了。那时他简直要崩溃,“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Niggi对此确信不疑。即使是上层社会的人,例如曾担任保险公司总裁的Mike,曾经在世界上飞来飞去,而如今也只栖身于“Suneboge”一个小小的房间里。
难以逾越的孤独
尽管命运多舛,但Niggi Schwald认为他还是幸运的。他可以时不时地喝上一杯,啤酒或红酒,只要他攒够了钱。他从未变为毒品或酒精依赖者,只有吸烟是他唯一的“不良嗜好”,以前,他总是管行人要烟。
他相信,这是因为他的个性:“我一向都很乐观,因为我相信,不会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他从未迁怒于人,既不怪政府、也不怪社会。他知道,他可以申请社会救济,他有这个权利。但繁琐的行政手续、填不完的表格和要与政府官员展开的对话吓坏了他,他不愿自找麻烦。
因此,他宁愿生活在大街上。这样的生活无须遵循什么规则,正如他所说,他是自由的。不过他也为自由付出了代价,“我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对我来说,那种孤独是最难以忍受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无家可归或乞讨者一般都有一只狗或者其他宠物,他说。宠物对于他们要远远超过“冒险伙伴”这样简单的意义。
城市的阴暗面
福利城市游
“惊奇”(德)联合会在巴塞尔组织了首个“福利城市游”。该组织出版一份街头杂志,而且致力于照顾流浪汉。
这类城市游的目的有二:首先是,依照穷人、无家可归者、申请不到救助金的人的眼光,展示这座城市;其次是,让这些人有可能成为城市向导。
巴塞尔于2013年4月首次按照德国模式提出类似建议,到目前为止,共有5500多人参与了这类城市游。
因为Niggi Schwald的付出和组织,这类城市游也出现在了苏黎世。2014年10月3日首个福利城市游顺利进行,总共持续2小时。今后这类项目还将在伯尔尼展开。
Niggi从未有过狗。他一向都是踽踽独行,直到有一天,那是2009年12月的一个夜,在自己的干草车上,他突然说:“够了,该结束了”。他不愿这冰冷彻骨的夜再次在野外度过。第二天早上,他去到了新教教堂的穷人赈济中心,从此,生活开始了彻底的改变。
如今,Niggi Schwald生活在苏黎世一套带家具的一居室公寓里。他是戏剧团体Schrägi Vögel(德)的组织人员,帮助召集街上的行人一起来表演。如果还有时间,那么他也会帮助那些贫困或边缘人组织。
“我的日程表”,他半开玩笑地说:“和商务人士也差不多”。一个月1700瑞郎的退休金基本够花,“钱很重要,但不如人际及社会关系重要,”他说。Niggi又回到了街上,不过这次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者摆脱孤单,他的项目被命名为“福利城市游”(德),带领游人在几个小时内了解当地流浪汉的日常生活。
客人们可以看到为穷人提供的“午餐桌”,紧急避难所,或者为有毒瘾的人准备的各类设施。这些地方都是普通公民尽量避免看到、接触到的,“这并非是去参观动物园,但它提供了消除偏见的可能,”Niggi确信。
只有一个地方,在他的导游路线里再也见不到了:干草车,那是他在铁道桥下睡了多日的地方。车,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车轨道。真遗憾,他微微叹气:“那里还是留有我那个时候的美好回忆的”。
更多阅览 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做一个流浪汉
相关内容
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瑞士单亲母亲
此内容发布于
欧盟和瑞士宣布2010年为“消除贫困和社会排斥”欧洲年。而紧巴巴的日子到底意味着什么?玛吉(Maggie)出自…
更多阅览 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瑞士单亲母亲
相关内容
在瑞士揭不开锅的日子
此内容发布于
每月7550瑞郎 (合4.9万人民币)生活费-这是一个靠社保生活的瑞士五口之家的经济状况。不愧为世界最富有国度!另外,“全民发工资,不工作每月也得2500瑞郎”这种事儿,估计也只有在瑞士才能成为政治议题。然而与此同时,在瑞士依然有不少家庭面临揭不开锅的日子。一起来探究这矛盾的事实。
更多阅览 在瑞士揭不开锅的日子
相关内容
瑞士生活水平仍居高不下
此内容发布于
若是将可支配收入看作生活水平的参照,那么根据最新的数据,瑞士在全欧洲排名第三。排除了价格差异及其他成本后,只有…
更多阅览 瑞士生活水平仍居高不下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