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里约会成为其他奥运会的榜样吗?

里约热内卢南部的自行车车道竟然因一个大浪而崩塌,2人因此丧生。这引来国际上对奥运设施质量的质疑。 Keystone

还有几天,2016年夏季奥运会就要开幕了,然而东道主巴西却依然被悲观和危机的情绪所左右。不过许多瑞士运动员和已移民到巴西的瑞士人却对这次盛会信心满满,当然,还是要做出一些改善的。

8月5日的奥运会开幕式渐渐临近,可里约热内卢的气氛还远不是“和平与平等”,尽管这才是顾拜旦(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先生所倡导的。面对种种压力,里约如以往一样阴云密布。

巴西正在经受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的打击,到今年年底,经济衰退就已经3年了。而被当局称之为“传染病三联合”的(塞卡Zika、登革热Dengue 、基孔肯亚热Chikungunya)病毒,又给一切雪上加霜。之前疫情还能得到控制,如今已在不少地区重新开始流行。而患者们赖以生存的卫生系统,也已濒临崩溃底线。

与此同时,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也未能从这类悲观的论调中幸免。4月21日大浪引发两个峡谷间自行车车道的崩塌,且有2人遇难。而就在这座工地旁边,8月份即将举办自行车竞赛…这无疑印证了巴西国内外对这一体育盛事所持的怀疑态度。

由问题变王牌

“人们将会进入到一个充满冲突的社会,不过奥林匹克运动会,尤其是从组织方面来说,还是一定会成功的。事实上,里约政府会中止日常生活,也就是说,奥运期间不仅学校关闭,而且商店、政府机关、银行和其他一些机构都要关门。但游客依然会感觉到:这个城市还是在运转的,”Christopher Gaffney解释说。

这位德克萨斯人是苏黎世大学的学者,在里约热内卢生活了6年,并曾在一所大学任教。Gaffney认为,奥运会所遇到的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问题,“奥运文化在巴西流传得并不广。他们也并没有出台旨在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共政策,”Gaffney谈到。

但2009年10月2日,当里约热内卢战胜东京、马德里和芝加哥,赢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时,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巴西民众对本国政府的满意度高达80%,经济繁荣、就业率奇高。

里约当初注定要举办这届奥运会。“这座城市,失去了成为巴西首都的权利;眼睁睁瞅着巴西的经济重心在向圣保罗转移、而政治在向巴西利亚转移。它似乎成为了一位沉睡的公主,正需要新的希望把她唤醒,”多年住在里约的瑞士记者Ruedi Leuthold分析说。

对里约市长帕埃斯(Eduardo Paes)来说,国际奥委会选中里约并非偶然。“我们最大的王牌并不在于我们的质量,而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利用这些问题来强调,如果奥运会意味着转机,那么正是应该由里约,而不是由东京、马德里、芝加哥那些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来举办,”他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采访时表示。

在奥运开幕前数天,这位市长对本届奥运不会亏损颇具信心。“这并不容易,但我要说,这是一次革新的榜样,我们动用了私人资本和大量赞助。而我们的场馆又很简单”。

积极反响

一些为了训练已抵达这座城市的运动员也认为,奥运会将会成功举办。4月中下旬,在该城西部Deodoro区的国家射击中心里,举办了一场竞赛,这是2016奥运会前举办的44场测试活动中的一个。“一切都很现代化,而且设施和其他运动会一样,”瑞士射击运动队队员Simon Beyeler说。

现年33岁的他擅长小口径枪射击,他对巴西方面的组织,特别是安保方面非常满意。“刚到机场,有关方面就对枪支的数量进行了检查;在射击中心枪支都被保存在密闭的地方,任何人没有许可都不得擅入,”Beyeler解释道。

这些运动场馆位于军事区,在举办竞赛的这10天,入口处由携带武器的士兵和2辆坦克把守。来自88个国家的660名运动员在此参与了盛会。

测试比赛结束后,国际运动射击协会只给出了少量整改建议,就给运动场馆开了绿灯。瑞士队的Annik Marguet也对现有设施表示满意。仅有几个外部因素她认为还有改进的余地。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可以想象,到了8月份将是怎样一番景象!不过堵车确实是个问题。一次我花了50分钟就到达这里,而另一次同样的路程我却花了差不多2小时,”这位34岁的运动员提到。

瑞士射击队成员Simon Beyeler对测试比赛很满意 swissinfo.ch

奥运会榜样?

有些观察家认为,2016 年在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奥运会,或许能载入史册成为其他奥运会的榜样。

“现在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对运动场馆的投资有多么大的手笔,而是运动会对这座城市的意义,至少不会将那些场馆仅仅是摆在那里。里约就是一个好榜样:其中三分之二的场馆已建成,并依然在使用。因此和其他奥运会相比,投资很少。本次奥运会的宗旨也是为了促进里约的城市化转型,近几十年来,里约在这方面毫无建树,”瑞士领馆的副领事Christophe Vauthey强调说。

对这次活动的期望是巨大的,据估计,届时将有80万游人观战奥运会和之后的残奥会。共有来自206个代表团的15’000名运动员和3200名裁判将加入这场竞赛。还有近3万名注册记者将会在媒体上大大提高本届奥运会的知名度。

尽管困难重重,但不少生活在里约的瑞士人都确信,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比里约更适合举办这届奥运会。“这是一座在街上就能享受人生百态的城市,无论你有钱还是没钱。如果有钱,那么你可以在这里享乐;如果没钱,也一样可以得到不少乐趣。这个城市就像是一座社会试验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试验场。它是那么独特,而且长久以来各个阶层都能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瑞士艺术家Walter Riedweg说,自1998年起,他就生活在这里。

您认为由一个困难重重的国家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新的转机吗?不要犹豫,请说出您的看法。

(翻译: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