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兒童心理學家:“我們的隔離是奢侈的”
新冠病毒大流行打亂了瑞士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這不僅帶來了許多實際問題,還會引起人們的焦慮和擔憂,尤其是對於孩子們-兒童心理學家這樣評估。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這是一個美麗的春天,外面陽光明媚,在花園裡,蜜蜂們熱烈地圍著剛剛綻放的一樹杏花嗡嗡飛舞。我7歲的女兒非要和朋友一起去外面玩。我問清楚,她想見誰,並提醒她最好避免和別人接觸。這話看來不招人愛聽:女兒把自己關進房間,門摔得巨響。
眼下,這種劇情會發生在許多瑞士家庭中。父母常常騎虎難下。在我居住的伯恩某一市區居民的Whatsapp聊天群裡,家長們的意見分歧:有些人認為不能剝奪兒童在自己家之外的所有社交;有的則希望每個人都應嚴格遵循防疫規則,以便疫情更快地結束。
對於瑞士孩子們來說,現在的日子很難熬:因為他們習慣於沒有成人過多控制,自由在外活動。現在學校停了課,父母也開始在家裡遠距辦公,大家都在減少社交,每天的生活節奏發生了根本變化。但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反而更密切了,難免更多磕磕絆絆。
與此同時,他們心中還有恐懼:擔心前途未卜,擔心感染高風險的親友。兒童能夠很敏感地感受到成人心中的恐懼。
兒童心理學家Marina Frigerio指出:“在當前的情況下,成年人對兒童負有重大責任。” Frigerio是經驗豐富的兒童心理治療師,為很多瑞士境內非法移民的子女做過心理輔導-這些孩子大多與世隔絕地生活。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我們每天都被有關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資訊環繞著。成年人已經心神不寧了,他們應該如何與孩子談論這一問題呢?
Marina Frigerio:當前的流行病危機不同於脊髓灰質炎,對兒童的威脅並不嚴重。所以我認為和他們談論病毒其實相對容易一些。我們當然一定盡量不要嚇唬他們。大人可以啟發他們自發的合作意願。如果孩子知道這樣做能夠幫到祖父母或其他弱勢群體,他們是能夠做出犧牲的。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您和在病毒流行之前輔導過的孩子保持著聯繫。他們怎麼看當下的情況?他們會害怕嗎?
M.F.:矛盾的是,當病毒在中國流行時,他們非常恐懼;當病毒到達我們身邊的時候,反而似乎更加冷靜。當然,這也可能是一種抑制反應。有點像一個小孩子閉上眼睛,就認為自己是隱形的。有一些成年人也表現得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好像不知道在意大利或提契諾州正在發生著什麼。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為了幫孩子們減輕心理負擔,成年人到底能做些什麼?
M.F.:我們必須盡量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我們的隔離是奢侈的隔離:我們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不缺少生活必需品。我們不是在敘利亞或羅賈瓦。父母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好好生活,為他們安排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和他們一起玩兒,讓他們畫畫。繪畫是化解恐懼的絕佳途徑。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大人應該怎樣和孩子討論疫情的事情?應該什麼都說嗎?
M.F.:如何措辭,這取決於孩子的年齡,但最好是實話實說。孩子們終歸會從廣播和報紙上獲得資訊。他們無疑會為祖父母或父母的健康擔心。因此,讓孩子盡其所能做些事情很重要。如果他們發現自己能幫上忙,令情況得到一些緩解,他們也就能夠更好地消解自己的恐懼。
瑞士資訊swissinfo.ch:能不能和他們提到會令人異常痛苦的事情?家長是否需要擔心這對孩子心理造成長期影響?
M.F.:這取決於危機持續的時間以及父母和社會對危機的反應;也取決於學校對所有孩子的教育;最後,還取決於孩子們自己。有些兒童比其他人更敏感。如果成年人能夠有效地幫助他們疏導,並促進孩子之間的互助,那麼這場危機也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
如果疫情惡化,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當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祖父母或其他親戚。他們的悲傷無法通過通常的儀式來表達。無法哀悼送別親人,這可能是一個大問題。
無論如何,我建議父母在需要時,來諮詢兒童心理學家。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您為很多非法移民子女做過心理輔導,疫情之下的兒童和他們的處境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M.F.:在社會隔離這方面肯定有相似之處。但是疫情中的孩子們和父母在一起,不必擔心被發現,被驅逐出境。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您還接觸過很多移民家庭子女。他們當下會不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M.F.:對於出門的限制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因為如果故鄉家裡有人生病,不可能回去看望。而且,人們越來越擔心,如果遠方家人感染了病毒,無法獲得恰當的治療怎麼辦。這些擔憂當然也會影響孩子。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學校停課給移民家庭子女帶來的影響會不會尤其嚴重?
M.F.:這同樣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如果學校在復活節假期後重新開課,影響不會太嚴重。但是,如果停課的時間更長,那就確實存在瑞士社會階層和文化不平等加劇的風險。遠程教學需要家長的協助;如果父母沒有掌握教學語言,就會遇到麻煩。學校必須配備更好的設備,必須發明合適的教學軟件,以確保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從而完成學校社會融入的使命。
(翻译: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