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旅游若想搭乘火车、公共汽车或船舶出行,无异于体验一把钱包和身心同时被掏空的感觉,”这口黑锅,瑞士不背!
Keystone
一项国际性研究显示,在瑞士,偶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虽耗资不菲,但得益于包括捷足先登、先到先得的“抢先购票”优惠价在内的多种全新特价车票,瑞士在高性价比方面可谓可圈可点。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旅游若想搭乘火车、公共汽车或船舶出行,无异于体验一把钱包和身心同时被掏空的感觉”-这已成了异国游客和瑞士国民的共识。不过,由瑞士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中心(LITRA,德、法)外部链接和“直达交通”(ch-direct,德、法)外部链接于本周二(8月14日)携手发布的第三轮价格比较研究报告却推翻了这一刻板成见:此言纯属谬论,这口黑锅,瑞士不背!
+瑞士中国留学党:“高价孤岛”省钱秘笈
+那个努力降低瑞士物价的人如何看待瑞士高物价?
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就性价比而言,瑞士堪称“表现卓越”。与意大利、德语、法国、奥地利、荷兰和英国相比,瑞士取得了佳绩,主要得益于其遍布全国广阔密集的交通线路网以及种类繁多的车票,更别说“令人发指、精确到分的准点”了。
swissinfo.ch
至于价格,瑞士仅居于中流。需频繁出行且持月票或年卡的乘客,可享受较高优惠;穿行于城市之间、以及往来于市区和近郊乡镇之间的乘客,其支付的票价也可谓物有所值。另一方面,相较之下价格昂贵的是瑞士境内单程出行,尤其是在都市城域交通网中单向行程或者是从A城到B城。
swissinfo.ch
“直达交通”总裁Jeannine Pilloud表示,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提高交通出行性价比。她强调,针对偶尔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和特定群体的票价需要适度下调,且对于不熟悉购票程序的乘客来说也需简化。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如何在瑞士省钱
此内容发布于
不得不承认,瑞士确实物价高,但若是知道去哪儿找,那么还是能“捡”到便宜的。我们特意通过Facebook社区众筹了些省钱小窍门提供给大家。
更多阅览 如何在瑞士省钱
相关内容
约68000名乌克兰难民生活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自俄乌战争爆发三年以来,约6.8万名乌克兰难民目前以S类保护身份在瑞士居住。
更多阅览 约68000名乌克兰难民生活在瑞士
相关内容
瑞银是核武器制造商的主要非美国投资者之一
此内容发布于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资助主要核武器制造商的金融机构数量正在减少,但瑞士的瑞银集团(UBS)却是该产业全球前30大投资者之一。
更多阅览 瑞银是核武器制造商的主要非美国投资者之一
相关内容
瑞士器官移植:心脏体外存活时间新纪录
此内容发布于
近日瑞士一家医院为一名患者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但此次手术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家医院在成功让这颗心脏体在外存活了长达12个小时,创下了欧洲纪录。
更多阅览 瑞士器官移植:心脏体外存活时间新纪录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寻求更大的武器出口自主权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即将就一项关于放宽武器出口授权的法律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决定政府是否应在特殊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决策空间。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寻求更大的武器出口自主权
相关内容
游客交通罚单不缴?瑞士政府考虑国际追责措施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面临外国游客不缴停车罚款及其他交通违法罚款的问题,近日瑞士政府已同意对此展开调查,并考虑采取应对措施。
更多阅览 游客交通罚单不缴?瑞士政府考虑国际追责措施
相关内容
规划子女未来财富:瑞士家长信赖储蓄,而非投资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家长多有为子女存钱的习惯,而他们主要选择开设储蓄账户的方式。
更多阅览 规划子女未来财富:瑞士家长信赖储蓄,而非投资
相关内容
“100%可回收”成空话,On昂跑公司被指虚假环保宣传
此内容发布于
近日瑞士法语区消费者事务办公室对运动品牌On昂跑提起法律诉讼,指控该品牌涉嫌“环保洗绿”(greenwashing)。但On昂跑公司坚决否认相关指控。
更多阅览 “100%可回收”成空话,On昂跑公司被指虚假环保宣传
相关内容
中国外交部否认瑞士关于藏人与维吾尔人的报告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外交部周四(2月13日)否认了瑞士政府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中国正在打压生活在瑞士的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份报告的内容纯属“错误信息”。
更多阅览 中国外交部否认瑞士关于藏人与维吾尔人的报告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报告:藏人和维吾尔人或被中国施压监视同胞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政府周三(2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生活在瑞士的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可能正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中方鼓励他们暗中监视同胞并收集情报。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报告:藏人和维吾尔人或被中国施压监视同胞
相关内容
移民问题引发分裂,瑞士社会凝聚力受挑战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索托莫研究所(Sotomo)的一项调研,三分之二的瑞士人认为国内的社会凝聚力“较弱”,甚至有83%的受访者感到社群意识正在下降。
更多阅览 移民问题引发分裂,瑞士社会凝聚力受挑战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