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理发师是瑞士收入最低的职业之一。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根据最新的全国统计数据,瑞士约有320’000份低薪工作,月薪总额低于4335瑞郎(约合人民币29’868元)。
此内容发布于
联邦统计局(OFS)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在2016年,12%的瑞士员工的月薪异常微薄。
联邦统计局采用经合组织(OECD)的衡量指标,对于一份每周上班时间为40小时的工作,如果月薪低于全国总工资中位数的75%,则视作低薪。
联邦统计局表示,2016年,瑞士有17%的女性员工从事低薪工作,而男性中这一比例为7.6%。
+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着什么?
低收入职业主要集中在个人服务业,如美发和保洁,还集中在零售业、食品和餐饮业以及酒店住宿业。
提契诺州低收入者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24.7%),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在瑞士西北部地区,这一比例降至7.8%,而在瑞士东部为12%。
半数低薪工作(53.8%)由外籍居民从事。约50%的低薪工作(46.4%)来自员工数少于50人的公司。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各行各业的人挣多少钱?
此内容发布于
从银行家到面包师,看待瑞士人的工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更多阅览 瑞士各行各业的人挣多少钱?
相关内容
巴塞尔大麻研究显示吸食者心理健康得到改善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西北部城市巴塞尔进行的合法娱乐用大麻研究“大麻关怀”(Weedcare)运行两年后,该研究获得了积极的评价。这个实验旨在评估规范化的娱乐用大麻供应的效益,而官方表示,300名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上瘾行为也得到了缓解。
更多阅览 巴塞尔大麻研究显示吸食者心理健康得到改善
相关内容
国际特赦组织在伯尔尼设立香港流亡办公室
此内容发布于
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在瑞士首都伯尔尼设立了一个香港流亡办公室。
更多阅览 国际特赦组织在伯尔尼设立香港流亡办公室
相关内容
可可价格飙升冲击瑞士巧克力业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瑞士巧克力销售几乎没有增长,业内称出口水平“令人担忧”。这发生在可可价格不断攀升以及监管压力日益加剧之际,使得行业前景蒙上阴影。
更多阅览 可可价格飙升冲击瑞士巧克力业
相关内容
瑞士全国严阵以待,应对复活节出行高峰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道路局(Astra)预计,复活节假期间南北向交通主轴将出现严重交通拥堵。由于大量拖挂式房车南下,瑞士高原地区的一些辅路也将迎来车流高峰。
更多阅览 瑞士全国严阵以待,应对复活节出行高峰
相关内容
瑞士六分之一住宅面临自然灾害威胁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州立银行(ZKB)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瑞士每六栋住宅中就有一栋位于受自然灾害威胁区域。
更多阅览 瑞士六分之一住宅面临自然灾害威胁
相关内容
心理学家发现伴侣分手早有先兆
此内容发布于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事实并不一定。由伯尔尼大学参与的一项针对情感关系的研究发现,所有分道扬镳的伴侣都经历了类似的感情降温,冰点来临时感情破裂难以避免。
更多阅览 心理学家发现伴侣分手早有先兆
相关内容
瑞士经济部长:“尚未与美方进行关税谈判”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经济部长盖伊·帕尔默兰(Guy Parmelin)表示,尽管瑞士方面已同美国政府建立联系,但目前仍未与美方正式开启关税谈判。
更多阅览 瑞士经济部长:“尚未与美方进行关税谈判”
相关内容
瑞士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此内容发布于
2025年第一季度,瑞士自住物业价格持续上升。但根据周二(4月8日)发布的一项价格指数,各地区涨幅差异明显。
更多阅览 瑞士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相关内容
瑞银安思杰成欧洲“最贵”银行家
此内容发布于
瑞银集团(UBS)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 Ermotti)在2024年成为全欧洲收入最高的大型银行掌门人。
更多阅览 瑞银安思杰成欧洲“最贵”银行家
相关内容
不良饮食促使瑞士慢性病高发
此内容发布于
据联邦食品安全办公室(OSAV)称,瑞士有220万人受到非传染性疾病影响,其中部分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均衡。
更多阅览 不良饮食促使瑞士慢性病高发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瑞士薪资差距依然悬殊
此内容发布于
两项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就薪酬而言,男女雇员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差距;不考虑性别因素,在瑞士规模最大的26家企业内部,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如故。
更多阅览 瑞士薪资差距依然悬殊
相关内容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当瑞士人出国旅行,尤其是到那些收入明显处于劣势的国家,如果有人询问他们的薪水,他们就会立刻调转话题或者偶尔撒谎敷衍了事。如何让别人理解他们五、六千欧元的月收入其实与对方所赚的一千、两千欧元没有可比性呢?
更多阅览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着什么?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