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去年瑞士安乐死人数上升

elderly lady in wheelchair with carer
“解脱”组织将人们更多求助于协助自杀归因为社会的老龄化,后者造成的疾病与体弱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深受影响。 ©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瑞士协助自杀(安乐死)组织“解脱”(EXIT)于2月初公布,2022年该组织共帮助1125人结束自己的生命,比上一年增加了15%。 

这是“解脱”组织负责瑞士德语区和讲意大利语的提契诺州的EXIT Deutsche Schweiz分支公布的数据。其法语区的姊妹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全名为“支持有尊严死亡权利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Right to Die in Dignity,简称ADMD)。 

相关内容
yoshi s hand

相关内容

全程陪同一名日本人在瑞士安乐死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少数允许实施安乐死的国家之一,因此有些人来瑞士是为了踏上死亡之旅。一名日本男子来瑞士就是为了通过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瑞士资讯swissinfo.ch陪同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途,在这里我们写下他的故事。

更多阅览 全程陪同一名日本人在瑞士安乐死

2022年,这家德语区分支协助自杀的人的平均年龄为79.6岁,比2021年的平均年龄提高1.4岁。该组织还透露,与往年一样,其服务对象中女性约占60%。 

大多数寻求“解脱”组织帮助的人已是晚期癌症患者,总人数中的37%-即413人-就属于这种情况。“解脱”组织称,他们还帮助了320名年纪老迈且患有多种疾病的人结束生命,以及数位因患病而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人。 

在这些病情严重的人里,大部分都能如愿在自己家中离世。2022年由“解脱”组织协助的自杀案例中,76%都是这种情况,而在养老院或养老服务设施中进行的协助自杀案例占18.6%。 

过去的一年中逾1.73万人加入了这家非营利协会,令其去年年底在德语区各州和提契诺州的成员总数达到15.4万多人。而法语区的ADMD协会则有大约3万名成员。 

“解脱”组织指出,社会老龄化导致人们对协助自杀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老龄化导致的疾病与残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瑞士法律允许由患者自行结束生命,而协助者在其死亡中没有既得利益的协助自杀。自上世纪40年代起,协助自杀在瑞士就是合法的。 

总体而言,安乐死案例在瑞士依然罕见,在死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才刚过1.5%。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雀巢集团(Nestlé)被国际咨询机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评为全球最有价值百强企业第36名。

相关内容

三家瑞士公司跻身全球最有价值百强企业

此内容发布于 在全球估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排名中,科技企业是无可争议的佼佼者。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尤其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不过,三家著名的瑞士企业也成功跻身全球百强。

更多阅览 三家瑞士公司跻身全球最有价值百强企业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女性与男性的预期寿命曾分别降至85.1岁和81岁,在2021年和2022年里也都维持在纪录水平之下。

相关内容

2023年-瑞士人的长寿之年 

此内容发布于 2023年瑞士人的预期寿命创下了历史纪录。洛桑大学的科研人员估计,瑞士女性的预期寿命为85.5岁,男性的预期寿命则为82.2岁。 

更多阅览 2023年-瑞士人的长寿之年 
约24%的瑞士人自视为烟民。

相关内容

瑞士吸烟者比例下降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吸烟人数正在逐渐减少。据瑞士联邦统计局(FSO)7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瑞士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有24%的人吸烟。

更多阅览 瑞士吸烟者比例下降
光看比赛还不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耐力训练。

相关内容

世卫组织:五分之一的瑞士人运动量不足

此内容发布于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的人都缺乏运动。根据世卫组织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Journal)上发表的报告,这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给医疗体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更多阅览 世卫组织:五分之一的瑞士人运动量不足
雀巢(Nestlé)在瑞士最具价值的50个品牌中位列榜首。

相关内容

瑞士最具价值品牌:雀巢蝉联榜首

此内容发布于 总部位于伦敦的英国品牌评估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近日公布的最新品牌排名显示,雀巢公司(Nestlé)品牌价值略高于185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504亿元),在瑞士最具价值的50个品牌中仍位列榜首。

更多阅览 瑞士最具价值品牌:雀巢蝉联榜首
深度伪造技术可用于电话诈骗。

相关内容

深伪语音骗得了人却骗不了大脑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大学在《通讯生物学》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会对人工模拟的声音和真人声音做出不同反应,即便听者本人并未识别出深度伪造技术合成的“假声音”。

更多阅览 深伪语音骗得了人却骗不了大脑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