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造“垃圾大国”
或许我们一直以来都误读了“瑞士制造”:瑞士在推陈出新和生活质量上一向占据鳌头,但其他人眼里一向以“节俭”著称的它同时也是制造垃圾的冠军。垃圾回收和焚烧的双剑合璧,能与瑞士人过度的物质占有欲相抗衡吗?
每年,瑞士人均制造的垃圾量多达700公斤-根据欧洲环境署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全球巅峰,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如今,瑞士的垃圾总量与25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三倍,在过去的50年里足足增长了350%。
“我们这个社会肆意疯长的利己主义在垃圾及其处理面前暴露无疑。这是典型的崇尚‘一次性’的社会文化,”Andy Werren认为。他在位于伯尔尼的能源中心Forsthaus担任导游,那里是瑞士境内唯一,利用木材、天然气、垃圾生产出电能和热能的发电站。
Forsthaus由伯尔尼水能源公司(ewb,德) 外部链接、伯尔尼水利及电力供应方于2013年正式运营。作为其中一方运营者,伯尔尼水能源公司从其产生的核能中获得大部分电力,并实现风力和水电的平衡。
Forsthaus平均每天处理400吨的生活垃圾,按全年计算则高达12万吨,可转换为63万千瓦小时的电力和144千瓦小时的本地供热。从宏观角度来看,这足以为3%的伯尔尼家庭(伯尔尼家庭总计448.500)提供电力和供热。
超过90%的瑞士电力来自于水电和核能。
在一次导游过程中,Werren,这位已从伯尔尼水能源公司(ewb)退休的前任市场部经理详尽地解释了流程:市政垃圾车以及私人把垃圾运到大堂;另外一个房间里是堆积如山的垃圾,目之所及比比皆是。一台轰鸣的巨型起重机铲起垃圾投进了焚烧炉-此时炉里的温度高达一千摄氏度。
偶尔,这些看似无用肮脏的垃圾中也隐藏着惊怵。
“几年前,一具尸体忽然从一捆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地毯里滚了出来。如果当时我们一个没注意,这个人或许就这么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地消失了,不会留下一点儿痕迹,” Werren对一群目瞪口呆的游客讲述着这段奇特经历。
作为垃圾被随意处理掉的那具尸体尽管没有显露出任何的犯罪迹象,但Werren认为,在垃圾处理这个问题上,瑞士无疑是个彻头彻尾的“罪人”。
“太多人随手把用过的电池扔进垃圾堆,而不是循环再利用。你以为别人发现不了,可我们完全能从炉渣中推断出你扔了什么,” Werren并非危言耸听,焚烧结束后,一块磁铁会将炉渣从可回收金属材料中筛除掉。剩余残渣中的有毒物质会被封存起来。
废物回收
“瑞士的材料消耗自2000年以来持续增长。对环境而言,这种上升趋势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瑞士联邦政府2015年度环境报告(多语)外部链接称,仅2013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就达到了571万公吨,其中一半被焚烧、一半被回收。
“虽然我们有一个发达的回收服务体系,但仍然有太多可回收的物质被扔进了垃圾袋里。在倡导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下,废弃物和原材料政策理应更完善,”该报告同时也呼吁通过使用再生性材料来节约资源。
瑞士回收(Swiss Recycling)的负责人Patrik Geisselhardt指出,毋庸置疑,瑞士在回收领域扮演着领军人的角色,但他也注意到,良好的回收习惯与时下风行的消费主义理念格格不入。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绝对不能忘了,人类现有生活方式所消耗掉的资源远远超出了地球所能提供的。为了确保子孙后代还有田可耕、有饭可食,我们必须采用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资源。显而易见的是,回收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尽管政府已经为市民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设施,但仍有不计其数的可回收物成为漏网之鱼,塞满了垃圾袋。
“我们从伯尔尼道路保洁服务那儿收集到垃圾,其中有车载斗量的可回收塑料饮料瓶。保洁服务人员常规做法是直接把它们烧掉,眼不见为净,但事实上它们应该被回收,”Werren强调。
目前,瑞士首都伯尔尼正在城内人流量大的重要场所-譬如公园和电车站-安装回收箱。今年夏天,伯尔尼在52所学校及公共建筑中启动了一个更具持续性的回收体系,收集目标聚焦于PET塑料制品、铝制品、纸张以及纸壳。
为了提高瑞士各大火车站的废品回收率,瑞士联邦铁路(多语)外部链接注资,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分拣系统。其中,始于2012年的伯尔尼试点堪称表率,并于2014年11月将其经验推广波及到苏黎世、巴塞尔、卢塞恩和日内瓦。
“结果令人大开眼界,因为途径火车站、来去匆匆的乘客丢弃的废品中,有95%都进行了正确的分类。据我们估算,每年能收集到500吨可再回收的报纸、塑料瓶和铝罐-否则,这些‘垃圾堆里的宝藏’会被直接被扔进焚烧炉,”瑞士联邦铁路的Daniele Pallecchi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虽然成效显著,但火车厢里的垃圾仍然尚未回收。
抛弃型社会?
那些既不适合扔进公用垃圾桶,也不适合扔进家用垃圾袋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此之甘饴,彼之砒霜,你眼里的垃圾却很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宝藏-这就是伯尔尼RESAG回收中心(德)外部链接的理念。这家常驻伯尔尼的公司核心业务就是把垃圾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它以每吨200瑞郎左右的价格(约199美元 ) “收购”各种类别的垃圾-比如建筑工地或是杂乱无章的地下室里堆积的废品。每年,他们处理的垃圾数量高达50亿吨,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相关内容
RESAG回收中心的垃圾分类程序
RESAG搜罗的垃圾中约有85%是可以被回收的,剩余部分在Forsthaus的焚烧炉中结束了使命。和Werren一样,RESAG的经理René Schneider也注意到了浪费风潮的火速蔓延。
“我们身处于一个快速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我们不断购买新的手机或者家具,以至于这些产品的寿命越来越短,这使得浪费在不知不觉中就孕育产生,” Schneider说,RESAG汇集到的80%的电视机仍运行正常-但人们总是想买更大的,或者带高清屏幕的。
苏黎世商业心理学家Christian Fichter(德)外部链接认为,消费能力与浪费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在养尊处优、丰衣足食的国家,人们往往倾向于购买一些‘额外的东西’-这些东西最终逃不开变成垃圾的命运。你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富人们会更加理智购物,但我觉得这完全是一厢情愿、没有根据的猜想。”
虽然普通人的消费主义理念带来了浪费,但Fichter认为,消费者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商家以利益为唯一宗旨,销售的大多是非可持续性商品。消费者在过度包装等诱惑面前毫无抵抗力,”Fichter建议:“应该有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介入,从而制裁诸如此类的不合理行为。”
(翻译:张樱)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