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门可罗雀,信徒日渐稀少:上帝在瑞士不再那么伟大
瑞士人口中无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这点也和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在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的医疗和社保,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缺辅导师的社会里,谁还需要教会呢?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按这个节奏继续下去,用不了多久无宗教信仰者就会成为瑞士的大多数。瑞士联邦统计局(FSO)的数据显示,近50年来无宗教信仰者成了人数增长最显著的群体,到2021年时已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天主教徒的人数。
联邦统计局透露,无宗教信仰者一般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也大都住在城市里,而且男性较女性更多。
这类人有着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与实际情况,而他们的相同点在于不归属任何一间教会,也不参与宗教活动。他们当中有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也有那些相信某种超自然力量,却不认为自己相信某一种宗教的人。
宗教社会学家约尔格·施托尔茨(Jörg Stolz)是洛桑大学(UNIL)宗教社科研究院(ISSR)院长,他解释说:“这些人往往没有接受过宗教教育,对宗教总体上持漠不关心或反对的态度。”
西方之路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宗教热情的衰退:目前苏格兰与法国的大多数人口都自称无宗教信仰,而无宗教信仰者已是澳大利亚的人口第二大群体,英国不再是基督徒占大多数的国家,德国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仍去教会,甚至在美国与韩国,信仰的重要性也在持续降低。
然而,世界不同地区的情况大相径庭。根据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国际数据,欧洲、亚太地区和北美洲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约五分之一的人自称“无宗教信仰”,而全球平均水平约为16%。
就欧洲范围而言,瑞士的世俗化程度处于“平均”水平,施托尔茨解释说。这位社会学家指出,英国和法国的世俗化程度更高,而意大利、波兰等其他国家的宗教感情仍然浓厚得多。
“我们认为欧洲各国都在进行着同样的世俗化进程,”这位教授指出,“但由于各国开始这一进程的时间不同,因此所处的阶段也不尽相同。”
不过皮尤研究中心在其预测当中,却推断到2050年,全世界信教人口比例会受人口动态影响发生增长。虽然北美与欧洲(人口减少地区)的无宗教信仰者比例应会持续增长,但在人口预计会大量增长的世界其他地区,这一比例应会保持稳定甚至下降。
在未来30年里,基督教应该依然会是欧洲的最大宗教群体,但伊斯兰教的增长趋势将超过其他宗教,令欧洲的穆斯林人数仅次于基督徒的人数。
教会何去何从?
施托尔茨认为,现代性是西方宗教信仰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宗教长期面临的主要威胁。他总结道,我们远离宗教,是因为我们如今看不到宗教的用途。这位专家分析说:“如今许多世俗科技解决了过去归宗教解决的问题。”
他举了几个例子:“生物医学治疗我们的疾病,我们有个人问题可以找心理学家或辅导师讨论,各种保险与福利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安全感。我们需要祷告、需要找神父或牧师谈的事儿少了。”
西方国家走向非宗教化的前沿阵地是教会,而教会如今面临信徒流失的问题。在瑞士,根据教牧社会学研究所(SPI)的数据,2021年逾3.4万人脱离天主教会,2.8万余人脱离新教教会。
而这一现象在稳步上升并将持续下去:一项关于瑞士教会未来的研究预测,到2045年,福音派归正教会的信徒人数将减少近一半,罗马天主教会的信徒将减少三分之一。瑞士罗马天主教中央会议(RKZ)主席雷娜塔· 阿萨尔-施特格(Renata Asal-Steger)承认:“我们无法扭转这种趋势。”
瑞士福音派归正教会(EERS)主席里塔·法莫斯(Rita Famos)虽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但她劝慰说:“总是为重要性的失去而自责,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我们应该同留下来的人一起努力,毕竟那也是瑞士的180万人。”
虽然脱离教会主要是由个人与信仰的关系决定的,但统计数据却显示出,教会立场也对大批人从教会“出走”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天主教会。
阿萨尔-施特格承认天主教会对此负有责任。她认为性侵丑闻导致信任被摧毁,教会必须开展“深入的改革”,以更好地回应“人们现在的需求”。
针对信徒流失最终将导致的严重的财政问题,天主教会与福音派归正教会都在为此做准备。上述研究预测,未来20年内教会的收入将减少数千万瑞郎。
教会与政府(即宗教团体的资金来源)的关系属于州事务,不归联邦政府管理。
各州处理宗教事务的办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州都会征收宗教税。该税直接向纳税人收取,纳税人必须正式提出脱离教会的要求,以免缴宗教税,但这意味着今后也不能再享受宗教庆典。
在某些州,法人-即企业-也需缴纳宗教税,这引发不少争议。一项调研发现,这两个主要教会通过宗教税获得的资金高达逾13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05亿元)。
而在一些州,这两个教会还能从公共机构(州与地方行政区)获得补贴,其总额为近5.6亿瑞郎(约合人民币45亿元),约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一。
因此,两个教会开始多样化自己的收入来源,如利用起教会的房产、为某些项目拉赞助或共同出资,以及签订服务合同等。他们还认识到加强对教会活动的宣传及利用可支配资金的重要性。
施托尔茨指出:“资金少了,这就意味着教会的规模会更小,人员会更少,为公众提供的服务也将更少。”不过他强调说,教会仍在履行一个有益于全社会的使命,用瑞士资讯采访的教会代表的话说,这甚至是个“必不可少的”使命。
这几位教会代表特别提到教会对难民、对年轻人和对老年人的照顾,对病人的精神关怀,对失去亲人者的帮助,等等。“假如没有教会,没有教会通过大量志愿工作建立起来的这些机构,那么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阿萨尔-施特格辩解说。
施托尔茨解释:“教会为社会凝聚力做出贡献,并通过仪式来对悲剧事件做出反应。因此问题是,假如教会消失了,谁将接过接力棒?政府?还是民间社会的其他参与者?”
这位社会学家最后补充道,对许多人-甚至不信教的人-来说,他们依然会对教会有一种身份与文化上的依恋感。“教会陪伴许多人走过了他们人生的重要阶段,而作为建筑物的教堂提供了一种空间认同感,许多人都不希望看到它们消失。”
相关内容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