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人世間的宗教修行
山國瑞士在70年前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許多貧困的家庭將孩子送入教會成為神父修女,當時教會的組織是能提供溫飽,而且能讓孩子受教育的機構。無論舊教或新教,人人都需領洗成為教徒,神職人員也有不同於今日的社會地位,成為神職人員充滿榮譽,光宗耀祖。
70年來社會的世俗化與物質化,教會沒落至另一種光景,也因醜聞,數次面臨過教友的退出潮。
回望歷史,500年前宗教改革的行動中,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來自瑞士,蘇黎世的改革家慈運理(Zwingli)就是當時的先鋒,帶領信徒反省聖經意義的教會內部動能,改變了基督宗教本體的流派。改革的力道不僅創出了基督新教,也改變舊教內部的團體。聖經的字字句句究竟要傳給世人何等意義,該如何實踐,不同的解釋下也生成了不同的團體。
宗教改革500年後的今日,知識爆炸,走到了民智大開的時代,教會對人們不再具有約束力。天主教會開始反省如何走入社會,再次從社會服務中彰顯宗教的價值,天主教之下的修會發展出自己的做法。
神職人員
天主教的神職人員是受過教會認定的神職教育,並透過考核,有不同的職等,而主教、神父與修士須守獨身制。平信徒傳福音是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同時也能經過培育,參與教會的專職工作。
環境變動中教會的行動與難題
1895年一位來自法國的天主教神父落腳於瑞士中部,1896年在楚格湖畔的一個小村莊Immensee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也開辦了一所神職人員的訓練學校。能受訓成為神職人員,也是當時窮苦人家孩子的社會資源。
這個團體在1921年成立向外傳教的團體,中文稱之為「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德)外部链接,簡稱白冷會。在修會中訓練神父與修士,其目的就是將天主教信仰從歐洲地區向外推廣到世界上非基督信仰的原生地區,如亞洲、非洲與中南美洲。
1924年到1926年期間已有6位瑞士神父進入中國傳教,受到當時羅馬教廷的鼓勵,歐洲的其他修會團體也陸續派遣神父和修女前往中國,白冷會尤其是從最寒冷、困苦、貧瘠之地「北大荒」開始,在中國東北齊齊哈爾地區傳教,讓天主教信仰在荒涼之地開始播種生根。當時就建立學校與醫院等,開始社會服務工作,並建立當地教會,讓優秀的在地人材有機會在困苦時代成長茁壯。
時局動盪與醫療落後的年代,有的傳教士就在傳教的過程中,為信仰而犧牲了。二戰結束後,白冷會因政治因素離開中國大陸,前往了日本、台灣和菲律賓。
天主教該如何進入世人的信仰與精神,拿著聖經、朗讀經文是否能引起異教徒的共鳴?基督的愛又應如何體現在民生凋敝的社會?這些問題都是白冷會在外邦傳教時所思索的。
歐洲戰後經濟復甦,越來越少的家庭願意將孩子送入教會體系成為神職人員,傳教士的減少也是天主教會面臨的問題。
走向世界的宗教精神
白冷會於是招募有專業技能的海外傳教義工,且給予面對海外生活的訓練,包括語言和面對跨文化障礙的課程,也提供海外生活的經濟支持,讓義工們在傳教地區創辦學校、蓋醫院、促進農業發展、傳授工業技能等等,在教育、職業訓練和醫療上解決信徒們實際生活中所遭遇的難題。牧靈的工作走進教徒們實際的生活。
若有人問為什麼他們要離鄉背井做這些事,大家一致的回答就是聖經裡的一句話:「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在白冷會對聖經的理解中,耶穌是一位入世的社會改革家,因為看見了苦難,而起身改變現況。有相同理想的人,以平信徒身分加入服務的人數也與日俱增。
如何將聖經的語言還原到真實的生活,是基督徒每日的修行。走到21世紀,白冷會的全球海外項目也包含制度面的改革,如:在人權不彰的地區傾聽監獄受刑人、關懷全球跨國移工的處境、改善第三世界國家婦女懷孕生產的條件、在年輕人口流失的村落如何在既有的條件下施行老者長照等等。從人類真實的苦難中,利用教會的資源進行服務。
瑞士教會團體實際社會改革的作為,也受到大眾的肯定,白冷會將收到的捐款與支持建立一個新的組織BMI(德)外部链接,以社會服務的行動減少世界悲苦的角落。財務透明公開並獨立運作,目前在世界7個國家,持續80項「為最小的弟兄服務」的工作。並持續以在地人才為優先,培育能手讓服務之地得以獨立發展,自行延續社會服務工作。
全球化下的信仰反省
傳播信仰,不再只是神職人員從文字與儀式來進行,具有福音精神的社會運動是教會入世的作為。
如何詮釋「天主是愛」,長期與白冷會有合作關係的天主教神學工作者陳麗文女士表示:「宗教和信仰是兩回事,參與宗教活動,茹素和參與儀式等這些都只是宗教行為,尚不可稱為信仰。排斥與自己不同宗教信想的人或團體,而有彼此敵對行為,這只能稱為宗教情結,已脫離信仰的內涵。」正信宗教都強調「愛」,這個字每個語言都有,而實踐時重視人與人相處的細節,能超越宗教本身的差異去愛人,才是信仰的層次。
瑞士白冷會的平信徒服務工作,發生的效益進而鼓勵更多人加入,組織更為茁壯之後從BMI更名為Comundo(多语)外部链接,目前已經脫離天主教傳教的系統,進而成為瑞士最大海外服務義工的組織,並受瑞士政府補助。
Comundo是瑞士最大海外義工輸出團體,位於瑞士中部琉森市,依照海外服務項目所需的能力,召募歐洲人前往中南美洲、非洲與亞洲服務。台灣也曾屬於義工輸出計畫的地區,從事人權、醫療、弱勢孩童照顧等工作,最後一項服務於2013年終止。
陳女士也表示:「一個宗教組織能夠看到今日世界的需要,以宗教精神創造出宗教之外的子團體,甚至更超越原本的修會,親力親為的入世作為是世界宗教團體中的少數之少數。世上更少有在掌握權力與資源之後,願意將其成果交由非教會核心人物主持的宗教團體,實為罕見。」放下抑是修行中的磨煉。
Comundo海外的計畫已有蓬勃穩定的發展,在瑞士國內也參與政治倡議的行動,讓瑞士政府能約束管制瑞士海外的大公司與財團,負起企業責任,減少環境汙染、人權迫害、土地正義等等,他們認為大規模對人類共生世界的傷害,應透過政治方式來解決。如何發揮神愛世人的精神,政治上的改革有雨露均霑的效益。
從宗教精神看見社會問題
海外傳教的工作轉化成社會服務性質之後,白冷會也關心瑞士國內的發展。近年瑞士的住宅壓力增大,白冷會在總院改建計畫中發展了「白冷之家」的平價社區營造計畫(德)外部链接,社區裡除了規劃給退休神職人員的安養機構之外,也有適合社會大眾、符合居住正義的住宅。
計畫中興建了一般家庭式的公寓,並有許多共用的設施,比方孩子共同的遊戲空間、居民休閒娛樂室、歡聚小食堂、行動自如的無障礙動線等等,創造一個適合0-100歲的居住環境。不只是滿足每一個年齡層的需求,也強調讓不同種族、國籍、身分、地位,也不論獨身或已婚的人,能共聚一區,彼此接納,相互關照的有情社區。
世界能否大同,從自己的小世界開始經營。白冷會將社區經營交由專業人士來進行,宗教機構創造更多入世的工作機會。他們期盼,透過現代化商管的知識將教會助人的精神永續經營下去。
天主教教會尋求轉型,尋找再度進入世人生活的方式。投入社會運動,改善現世的問題,將人們再度聚合,是符合瑞士精神的宗教實踐。從社會服務的實際關懷,減輕現代人文明進程中的時代壓力與傷害,唯有宗教精神的行動才能超越宗教,成為信仰。
作者:方常均 Facebook外部链接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