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工作 鱼和熊掌
瑞士女性常常为了兼顾家庭与工作而焦头烂额。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了两位远离这一烦恼的女性。马上就是母亲节了,她们两人中只有一位会庆祝这个节日。
Stéphanie-Aloysia Moretti称她丈夫的小单元房为“男生公寓”。我们在这里与她会面,品尝了她煮的土耳其咖啡。
昂贵的托儿费用和校外托儿机构的紧缺,这些都不是Moretti操心的事。
6年前,作为蒙特勒爵士音乐艺术家基金会经理的她减少了自己工作时间,赴巴黎求学。她和丈夫把在沃韦(Vevey)的家-一座由煤仓改建的房子-租了出去,而夫妇俩自己只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单间公寓在瑞士。
Moretti今年47岁,她的生活一半在沃韦,一半在巴黎热闹的玛莱区-在这里,她兼修哲学、历史和人类学三个专业。这种工作学习两地间往返的生活,对有孩子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要孩子,”Moretti说。她在弗里堡州的乡下长大,没有邻居,在校外也没有其他孩子可以一起玩儿,直到她6岁时,弟弟出生。
烦人的婴儿
“我说不清是不是因为嫉妒,总之,我真的不知道他的存在有什么意义,”Moretti讲道,弟弟小时候和自己睡一个房间,每天夜里都哭闹。而说到自己的同学们,Moretti也没有交到什么好朋友。
遇见Adrien时,Moretti25岁,他们不久就结了婚,达成了“不要孩子”的共识。
瑞士年轻人中,决心不要孩子的人很少。在联邦统计局2013年做的一项名为“家庭和世代”的调查中,在20至29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只有6%的女性和8%的男性没有生儿育女的愿望。
一开始,Moretti觉得关于孩子的问题很容易对付,因为她和丈夫相对都还年轻。“但是,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好像社会依然有这种强制的意识,认为女人有生育的责任。”
后来,为了打消公婆“这个媳妇心理有问题”的念头,Moretti还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诊断结果是:她没有病理上心理问题,只是没有生孩子的兴趣。她给婆婆看了诊断书,从此,生孩子的话题便告一段落。
孩子是幸福的源泉
“我觉得社会压力很大,” Moretti表示。尽管瑞士人相对来说很尊重他人的隐私,但说到“生孩子”的问题却是个例外。“所有人都觉得有权利问你这个问题,但这其实和任何人都无关。”
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至80岁的瑞士人中,59%的男性和65%的女性都有亲生子女。但几乎有同样比例的人群-即55%的男性和60%的女性-认为生儿育女并非人生快乐和满足的必要条件。
尽管自己已决定不要孩子,Moretti还是观察到,人口持续老龄化的瑞士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它在帮助职业母亲减压上缺乏作为。“生孩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可怕,” Moretti说,“我有一个同事,因为夫妇俩儿是双职工,所以每个月得交2500瑞郎的托儿费。”
经合组织的统计显示,在瑞士,2岁以下儿童的全托花销高达平均工资的67%,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托儿费。尽管有子女家庭享受财政和税收上的优惠,但减免之后,托儿费依然能占到平均工资的30%。
在离Moretti夫妇家2公里远的一个公寓里住着Andrea Sidler一家。迎我们进门后,四个孩子的母亲Andrea Sidler因为家里的凌乱向我们道歉。其实,对一个六口之家来说,他们的公寓真的算得上整洁。Sidler的四个孩子分别是21岁、19岁、15岁和6岁,正好都不在家。Sidler有几个小时自己的时间,之后便要去接老幺回家吃午饭。
Sidler在苏黎世长大,接受了文具销售助理的学徒培训。当年,她来到沃州学习法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Georges,一位自由画家和装饰师。24岁时,Sidler诞下长子Raphaël。
“对我来说,回去上班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生第一个孩子时,我们都还很年轻,”她说。
职业母亲,合算吗?
但是现在Sidler已经46岁,她不再有很强的工作愿望:“首先,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其次,我算了一笔账,考虑到我能挣的工资和必须缴付的托儿支出这双重因素后,(如果我去工作)我们还得缴纳更多的税务。”
瑞士妈妈中,像Sidler这样,和伴侣共同生活、又不工作的人占19%。这也不足为怪:瑞士家庭里,夫妇中女性一方收入占家庭收入50%以上的只有一成。这并不出乎意料:有25岁以下子女的瑞士女性中,63%的人都从事兼职,而全职工作的妈妈只有17%。
把养家的重担压在丈夫一人肩上,有时Sidler也会感到愧疚,但她觉得自己能全职顾家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当我们中午一起午餐时,他们会讲很多话,分享很多事情,” Sidler说。
和四个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Sidler夫妇的私人空间很少,但这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我们知道这只是一定时间内的问题,” Sidler说,“和父母在一起,这对年轻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我知道的,尽管有人并不认同这一点。”
Sidler讲道,她对自己的选择越来越有信心,因为她看到,自己在家照顾子女给孩子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几个妈妈对我说过,‘你很幸运,如果经济上允许,我们也会和做你一样的选择’。”
Sidler认为,每位女性都应该自主地决定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共度亲情时光,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陪伴他们,做一个会倾听的母亲。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家庭情况,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Sidler说,“我的孩子们肯定会受我教育方式的影响,他们肯定会对我的方式进行评判。完美的家庭模式并不存在。”
谁想生孩子?
在瑞士,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子女的愿望相对较小,她们当中的30%没有生育,这一比例在高中文化水平(普通高中或职业学徒培训毕业)的女性中为17%,而在仅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女性中则只有13%。
在至少有一名6岁以下子女的双亲家庭中,72%的母亲从事非全职工作。60%的12岁以下的儿童在日托及或某种课余儿童托管机构注册。但家长给孩子报名并非易事,常常会遇到价格和时间上的局限。无论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家庭内托儿(保姆、互惠生、亲戚、朋友或邻居帮忙照看孩子)依然是最常见的方式。
托儿所比较
在德国、法国和奥地利,幼儿园都接受政府补贴,因国家而异,家长只缴付最多14%至25%的托儿费用。瑞士政府仅对部分托儿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在沃州,家长须缴纳托儿费用的38%,而这一比例在苏黎世州为33%左右。
在鼓励双职工家庭模式、重视家庭和职场内权利及义务平等的瑞典,公共托儿服务向所有家长敞开。学前教育机构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父母平均仅支付托儿实际开支的11%。收费同家长的收入挂钩,最多可达到家庭月收入的3%,但无论如何不会高于每月1260瑞典克朗(约146欧元)。相应的,55%的3岁以下和96%的3至6岁儿童都接受公立托育机构的服务。
2003年,瑞士政府引入了一项鼓励开办幼儿园的计划。计划实施年限已延长两次,目前已延至2019年。截至2015年7月,该计划已创造了48500个托儿名额。
(翻译: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